林嵐媛 林夢婷
摘 要:近年來綠色建筑在我國得到較大的關注,綠色建筑技術也日趨成熟。本文主要概括介紹了根據九龍谷國家森林公園的現狀以及在規劃中存在的問題,利用現有的自然資源融合綠色建筑技術對景區進行優化整治的方法。將自然生態更好的融入景區規劃,打造國家一流集休閑、娛樂、養生為一體的濱水景觀和綠色型生態景區,讓景區走“可持續發展”路線。
關鍵詞:綠色建筑技術;景區規劃;濱水景觀;九龍谷國家森林公園
1 綠色建筑技術概述
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必須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蹦壳翱磥?,綠色建筑技術還未完全被大眾熟知,而且加上國內的綠色建筑設計案例偏少,在實際實施時,可以說機遇和挑戰并存。
2 九龍谷國家森林公園景區概況
福建九龍谷國家森林公園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地理坐標為118°55′E,25°45′N,總面積達1460hm2,屬亞熱帶季風類型氣候,年平均氣溫在20℃,年平均水量在1300毫米,年平均日照為1947小時,無霜期為320—350天,季風明顯。
3 九龍谷森林公園景區在規劃中的問題及原因
3.1管理體制不完善
九龍谷景區是福建重要的風景名區,但在其管理機制上仍存在些許弊端,這是旅游管理行業的通病。另外,由于景區利益的趨勢,在管理方面上經常忽視了旅游者的利益,而相關的職能部門,沒有進行有效的監督管理,消費者就不能得到真正有質量的旅游服務。
3.2人為污染較嚴重
在景區發展中,人為污染問題日趨顯著。景區內現有的別墅區產生的生活污水沒能進行統一管理和排放,對景區水體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污染。同時,景區內水上活動的船只使用的汽油這在一定范圍內污染部分水體。若是無法解決這些難題,將直接影響景區及周邊環境惡化和生態環境的破壞。
3.3基礎設施較薄弱
九龍谷景區內部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是其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景區內的景點缺乏創意,不具標志性。綠化形式較單一、垃圾處理和排污的設施等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造成各種旅游景區環境污染的問題。另外景區內土層薄,石頭多,坡度陡,普遍達到 40°,只在少數地段有緩坡和平坦地,基礎設施施工難度大。
3.4旅游資源的浪費
近年來,在夏季時莆田降水量較少,進而多處水源呈現半干旱狀態,這就導致了景區旅游的季節性過強,淡季時景觀及設施的閑置,形成了資源浪費。例如在景區內,由于水量不足的問題,無法進行九龍谷的漂流項目,這就導致了部分游客的流失、水體資源僅發揮其觀賞作用和其他游樂設施的閑置。
4 綠色建筑技術在景區規劃中的發展思路
查找九龍谷森林公園的地形圖及相關資料,通過對景區的調查分析,確定項目在實際應用的可行性。數據采集主要分為屬性數據和空間數據,在Arcmap軟件中將數據分析做圖形圖像分析及數據空間分析。在人力與計算機的交互作用下,初步確定綠色建筑技術的應用范圍以及對綠色建筑技術與景區相結合所達到的效果作出一定預判,并且模擬的一定場景,讓人在這一規劃設計中有實際體驗感。
5 綠色建筑技術在景觀規劃中應用的實施途徑
5.1完善旅游管理機制
構建以余量控制為核心的綠色建筑能源管理平臺,將余量控制與設備運行策略結合,解決了平臺“只監不控”的問題,實現改造景區管理機制。當然,景區內的部分的分區屬于國有資源,在所有權和經營權方面,要協調好各方面的關系。從“以人為本”“生態旅游”的角度出發,貫徹綠色、健康的環保旅游意識,在競爭中求生存的同時,提高旅游服務業的整體素質。
5.2健全設施立體綠化
以提高景區環境為目標,突出安全、舒適、健康、高性能等要素,實現綠色建筑技術的有機融合。消防、廁所、監控、垃圾箱、安全防護等旅游基礎設施是必不可少的。另外景區森林覆蓋率高,山林要加大防范火災,設立多個消防點和監測站,加強監管制度。在本項目內可利用立體綠化和水肥一體化技術,借助壓力系統(管道水壓),將可溶性固體或液體肥料,按養分含量和作物種類的特點使用。
5.3循環利用建筑材料
在本項目中,改造原有景區建筑的外立面或是修建新型的建筑都可通過在一定范圍內使用可再利用、循環的建筑材料來減少新建材料的浪費。例如采用工程木作為主要結構材料,突破了傳統木結構在材料性能上的局限,向大跨度方向發展。減少生產加工新材料帶來的資源、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充分發揮建筑材料的循環利用價值,例如使用木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和裝配式植筋節點連接技術這一類新型的抗側力體系,對于建筑的可持續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1]
5.5打造濱水景觀長廊
在南方常見的凈水植物種類有美人蕉、燈心草、香蒲等,這類植物一般用于景觀濱水帶,在增加景觀多樣性的同時讓水體在一定程度上進行自我凈化。還可以種植適應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的植物,采用喬、灌、草結合的復層綠化,增添錯落感十足的景觀帶。[2]
綠色建筑技術在景區規劃層面的應用越來越趨于大眾化。當前,綠色建筑新技術在景區規劃中的進一步推廣與應用,也是符合科學發展自身規律的必然趨勢,同時也是我國順利的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最為直接的體現,也必將成為以后景區規劃的發展方向。本文以綠色建筑技術在九龍谷國家森林公園的景觀規劃中的應用進行介紹,為日后綠色建筑技術在景觀設計活動中得到更為廣泛的應用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龔瑋,許浩天,謝立輝,余曦.綠色建筑施工廢棄物減量與再生利用技術研究[J].安徽建筑大學學報,2017,25(06):56-62.
[2]張毅,余維君.園林環境設計中多重元素融合的創新型探索 [J].長春大學學報,2018,28(03):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