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敦煌市關工委深入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把推動移風易俗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重要抓手,在培育鄉風民風、凈化社會風氣、樹立文明新風上下功夫、做文章,引導廣大人民群眾革除陳規陋俗,倡導文明新風,讓崇德向善、勤儉節約、崇尚科學、健康生活的文明新風吹遍敦煌大地。

敦煌市關工委開展“我為文博添光彩,告別陋習樹新風”簽名活動
宣傳引導,入腦入心。為使移風易俗工作深入民心,農村各級關工委與鎮、村有關部門聯合制定以移風易俗為主要內容,群眾認可度高、操作性強的村規民約,通過召開黨員會、村民代表會、上門講解、村組廣播、手機微信短信等多種形式,進行廣泛宣傳,確保村規民約人人皆知。同時,在各行政村、道路沿線、街道兩側等醒目位置建立“文化墻”“文化宣傳專欄”,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統美德、移風易俗、村規民約等內容和公民道德規范,讓群眾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教育。各級關工委五老文藝宣傳隊,以黨的十九大精神、反對鋪張浪費、破除陳規陋俗、倡導文明新風等為主題,編排的三句半《文明新風進鄉村》《新事新辦》等節目,生動演繹身邊的人與事,批評大操大辦、盲目攀比等不良風氣,弘揚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深受農民群眾喜愛。群眾在口口相傳中,將移風易俗理念傳播開來。市關工委家教組組長李磊在總結近年來家教工作經驗基礎上,創新思路,選好課題,創編了題為《傳承良好家風,建設文明家庭》的家教宣講材料,利用家長學校、假日學校、道德講堂等平臺,引導家長立“好”家規、傳“好”家訓、正“好”家風,讓廣大家長從中汲取智慧,涵養家風,養護心靈,凝聚和傳遞家庭美德正能量,以好的家風支撐起好的社會風氣,促進社風民風向上向善。
組織聯建,破除陋俗。健全紅白理事會、村民理事會等群眾組織是移風易俗的基礎工作,也是開展好移風易俗活動的關鍵。我市農村各級關工委按照“黨建帶關工委建設”的模式,與村支部、村委會相互融合,建立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理事會、禁毒禁賭協會等村民自治組織,組織德高望重、熱心公益事業的五老全部參與到各個群眾組織當中,由他們向村民進行移風易俗思想教育,更具感染力、說服力、親和力,其作用是其他人員不可替代的。由于風俗習慣根深蒂固,農村老人在每年的除夕、清明、中元節等節日焚燒紙錢是他們心中祭拜祖先的一個固定形式。針對這種情況,七里鎮各村支部召開文明祭祀工作動員大會,倡議五老當好禁止焚燒紙錢的“帶頭人”“宣傳員”“監督者”。五老利用走親訪友、聊天散步等機會,廣泛宣傳焚燒紙錢引發火災、污染環境等方面的危害,引導廣大村民通過網上祭奠、鮮花祭祀等方式弘揚新風正氣,樹立文明鄉風民俗。“一對一”“面對面”進行宣傳,拉近了五老與村民的距離,也把移風易俗說到群眾心坎上,取得了良好成效。南臺村四組村民杜華說:“焚燒紙錢會帶來環境污染、火災隱患等問題,觀念要轉變,不能再像以前那樣了。如今每逢祭掃,大多數人都會用鮮花替代紙錢。我也覺得,心意到了比什么都重要。”黃渠鎮閘壩梁村四組村民王有才老伴兒得了風濕病,到鎮醫院看了幾次仍不見好轉,他便失去信心不相信科學,聽信謠傳采取講迷信跳大神的辦法來治病。鎮關工委常務副主任袁錄了解情況后,與村民理事會的老同志去他家中,多次談心、交流,勸導他不要迷信,要相信科學。同時,袁錄還通過自己的人脈資源,聯系市醫院的專家為其老伴兒治療,終于控制了病情。王有才老伴兒激動地說:“是你救了我啊,今后有病還是要相信科學,再不能胡亂燒香了。”

敦煌市七里鎮中學關工委組織開展“建設新農村,弘揚文明新風尚”活動
榜樣引領,文明新風。全市各級關工委充分發揮五老在移風易俗工作中的榜樣作用,引導他們用群眾易于接受、喜聞樂見的方式,在鄉村傳播文明向善的理念,影響農村的價值取向和社會風氣。月牙泉鎮關工委通過開展“好媳婦好婆婆評選”、“鄰里互助”志愿服務、“走訪慰問”等系列活動,樹立先進典型,以身邊典型引領農村文明新風,弘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楊家橋村關工委常務副主任葉生蓮嫁閨女,一分錢彩禮沒要。“作為黨員,我有義務帶頭不收彩禮,這樣既為身邊群眾樹立了榜樣,也減輕了兒女生活壓力。”習灘村四組老退伍軍人桑軍嫁閨女,帶頭節儉辦婚禮,婚宴席數砍掉一大半。“只要小兩口生活幸福美滿,金錢面子都不重要。”在他們的帶動下,周圍新辦簡辦婚禮的群眾漸漸多了起來。土塔村關工委常務副主任關喜仁吃午飯的時候,聽到村民閆家婆媳的吵鬧聲,急忙放下碗筷,奔了過去。他先勸說閆家婆媳二人冷靜下來,了解情況之后,分別對二人進行規勸,比前比后和她們說了半天。最終這場家庭戰爭在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勸說下平息了。老關以鄰里和諧為己任,跑前跑后為鄰里調解矛盾,在村里的社會效應很好。五老經常在村里多轉轉,看見誰家有事有難的就主動幫一把,風氣就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