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們參觀農業觀光園,認識航天育種作物
恩格貝為蒙古語,意為平安、吉祥,歷史上曾是一塊水草豐美、風景秀麗的地方。盛夏的恩格貝生態示范區,萬畝綠植、郁郁蔥蔥,唯有遠處的金黃提醒著人們——這是在我國第七大沙漠庫布其沙漠腹地。
30年前,這里風沙肆虐、環境惡劣;30年來,幾代恩格貝人和數以萬計國內外志愿者以艱苦奮斗、敢為人先、鍥而不舍、不求回報的庫布其精神來治沙植綠,昔日的不毛之地變為今天的綠洲沃土,植被覆蓋率達到70%,生產生活環境實現極大改觀,成為少數民族地區綠色發展的典范。慕名來到恩格貝的人絡繹不絕,來聆聽恩格貝創業時期親歷者講述“變不毛之地為沃土”的艱辛歷程,來學習恩格貝精神。
中國關工委和內蒙古自治區關工委在恩格貝共同設立關心下一代教育活動基地。恩格貝成為廣大青少年繼承和發揚吃苦耐勞的奮斗者精神、勇往直前的創業者精神和無私奉獻的志愿者精神,從小培養綠色生態意識,體驗綠色發展理念,共同建設更加美好生存家園的好地方。7月16日至8月14日,鄂爾多斯市關工委聯合市科協、市教育局、團市委、市婦聯等單位,在恩格貝舉辦全市第二屆生態科技夏令營。全市9個旗區的450名小學生參觀沙漠科學館、地質館,通過圖文實物、數字影像技術展示沙漠的前世今生,深刻體會人類在干旱荒漠地區謀求生存發展的不懈努力;徒步游覽創業屋、半月湖、功勛墻、遠山正瑛紀念館等地,實地感受一代又一代恩格貝人為防沙治沙做出的卓絕努力,體會中外志愿者們在為綠色夢想共同奮斗中結下的深厚情誼;在抗日英雄紀念碑前祭奠緬懷革命先烈,重溫那段烽火硝煙的悲壯歲月;在農業示范基地認識成片的紫花苜蓿,品嘗沙漠中生長的純天然果蔬,在螺旋藻基地親手采集螺旋藻標本,在野外開展干旱荒漠地區植物調查,充分體驗神奇的現代農業科技,切身體會沙漠治理帶來的生態產業效益。“我喜歡這里的空氣,很清新。”“我用顯微鏡看到了沙子五光十色的微觀世界。”“志愿者們真了不起!”“我以后要做一名教師,把沙漠知識教給學生,還要幫助人們防沙治沙。”留言冊上這些稚氣話語,無不表達著孩子們的真實感受。
百米長卷上,藍天白云下的一片新綠,婆娑樹影中的汩汩清泉,夏日里綻放的絢爛花朵,極目遠處的一抹金黃,綿軟細沙上奔跑的快樂身影,孩子們揮舞著手中的畫筆描繪著心中恩格貝多姿多彩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