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營口市老邊區路南鎮關工委常務副主任陳春雨,當過教師,當過小學校長,當過鎮教育辦助理,一輩子情寄桃李、教書育人。退休后,他這支紅燭繼續為下一代不熄燃燒,把全部光和熱映照在孩子身上,以一片赤誠培育新苗茁壯成長。

陳春雨和孩子們一起開展趣味活動
路南鎮關工委辦公室,安排在鎮政府辦公樓一個少有人注意的角落里,一把椅子、一張桌子、一臺電腦,便是關工委的全部家當。陳老憑著對這份工作的摯愛,在這簡陋的辦公室里伏案工作,明亮的燈光常常伴他到深夜。
在這小小的辦公室里,陳老和關工委班子成員一起學習關工委工作的有關文件,研究工作計劃,探討工作思路,形成了與黨政思想同心、目標同向、工作同步的政治制度;建立了知識更新、與時俱進、超越自我的學習制度;完善了每月一次的例會制度;健全了以建設“四型”“五好”為內容的評比檢查制度。關工委的工作走上了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一份份專題教育講座計劃,一個個活動方案,在這里形成了;一個個匯報會、座談會、協調會,把全鎮的關工委工作一步步引向深入。如今,鎮關工委的工作已納入鎮黨委思想道德建設總體規劃,經費納入鎮財政預算,檢查、總結、表彰納入鎮黨委考核議程。與此同時,關工委的辦公條件也得到了改善。
在這小小的辦公室里,陳老和老伙伴們為了這一光榮的事業,常常忘卻了休息,錯過了飯時,用滿腔熱忱編織著對下一代的美好希冀……
了解陳老的人都知道,他隨身總帶有3樣東西:一袋牛奶,那是老伴擔心他缺乏營養,為他準備的加餐;一包藥,那是因他心臟安放了3個支架,每天必備的調理藥、救急藥;還有就是那臺伴他走遍了全鎮村屯、企業、學校的老舊電動車。
每天,他都像在崗時那樣,早早走出家門,騎著電動車,或去鎮辦公室工作,或到村里、學??匆豢?,或上區關工委請示匯報。餓了,就喝上一袋牛奶;不舒服,就吃上幾粒藥;給人的印象就像那臺電動車,雖老舊卻依然動力十足。
幾年來,無論是烈日炎炎的盛夏還是寒風獵獵的嚴冬,都沒能阻擋住這位年過七旬的老人一路走來的堅定腳步。憑著對青少年的愛心和責任感,他每年都要對全鎮的6所學校、2所幼兒園、19個村、8個企業走訪一遍,行程近千里。每到一村一校一企,他都要看一看辦公地點、活動場所;聽一聽工作匯報、計劃打算;問一問基本情況、存在問題;談一談思想認識、工作方法。對需要解決的問題,他逐一謀劃、破解、完善。
“不讓每一個貧困孩子失學。”他在走訪調查中了解到,一些家庭因疾病、失業、缺少勞力等原因造成經濟困難,孩子有失學的危險,便協助學校設立了“愛心捐助基金”捐資助學,還配合民政部門為貧困學生解決學雜費5500余元。他個人為貧困學生捐款千余元。
“給留守兒童一個家。”他引導白廟子小學、光明小學成立了“留守兒童課后活動中心”,添置了體育器材、圖書、電視機、影碟機、棋桌等活動用品,建立了留守兒童成長檔案和教師關愛留守兒童成長日記,發放了親情電話卡,使留守兒童心理有人關注,學業有人輔導,安全有人關照,行為有人引導,擺脫了孤獨和憂郁的陰影,健康快樂地成長。
“為豐富青少年的業余生活創造必要條件?!彼e極參與,白廟子村成立了農家書屋,設立了文體活動廣場,建起了婦女之家;老爺廟村利用村路兩側的院墻,建起了以禮儀、文明、道德教育為主要內容的文化墻;大水塘村以致富帶頭人為中心成立了科普大院,建起了科技走廊。全鎮共建起文化廣場12個,文體活動室28個,圖書閱覽室34個,青少年的業余生活豐富多彩,充滿了活力。
陳老常說:“我就是渾身是鐵,能捻幾顆釘。關工委的工作還得靠大家。”他親自登門,用滿腔熱情和肺腑之言,先后請出5名有威望、有能力、有經驗的老干部、老教師“出山”,充實了五老骨干隊伍。他和關工委的老同志共同努力,在全鎮建立起28個關工小組,由五老組成了重要節日紀念日宣講、心理健康咨詢、大手牽小手扶貧幫弱、調查研究、法治教育宣講等五支隊伍,形成了縱向一根線、橫向連成片的組織工作網絡。上下齊心,老少互動,全鎮的關工委工作開展得紅紅火火,廣大青少年在這里分享到社會殷殷的愛、五老濃濃的情。
白廟子村,一位體弱的母親捧著低保證和村里發的救助款,激動地目送孩子郭坤,重新邁進了高中校園;身患牙癌的青年張鐵軍拿著村里救助的1萬元和村民們捐助的9000元錢,重新燃起了生命的希望;2戶貧困殘疾人的破舊房屋,村民齊動手用萬元救助款修繕好了,兩家的孩子再也不用擔心雨天漏雨了;春節前夕,20戶貧困、低保戶每家孩子的床頭,都放著2000元救助金。歡心甸村,低保戶子女王怡嬌消除了心理壓力,高高興興地邁入學校大門,免費就讀高中;有4名考入大學的村民子女得到資助,順利進入高等學府。還有,2個鎮屬幼兒園的設備增多了,孩子們的笑容更加燦爛;“六一”兒童節,全鎮22個殘疾、特困少年收到了節日禮物,還有一封五老的慰問信……
看到這一切,陳老笑得很開心。這是他一直以來不懈的追求,這里面也蘊含著他的心血和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