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菁
(江西有色地質測試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200)
所謂巖礦鑒定,就是指利用礦物學中多種物理原理及化學原理,對巖石、礦物等進行分類。在我國,巖礦鑒定只要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巖礦鑒定的初步發展階段。上世紀的鑒定專家去野外進行巖石樣本的采集,通過野外和室內相結合的鑒定方式。當時的技術水平還比較落后,所能使用的技術也是寥寥無幾,但是這個階段的地質調查所采集的礦石,為今后的巖礦鑒定工作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第二階段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左右,巖礦鑒定的發展階段。隨著各種調查的展開,因此需要采集大量的巖石樣本。這是全國各地都成立了自己的野外地質調查部分與鑒定分析科室,并且有大批專業人員的參與。巖礦鑒定人員在不同的項目中,一同到野外進行樣本的采集,通過野外與室內相結合、宏觀與微觀相結合的方式,在取得了許多優異成果的同時,促進了我國巖礦鑒定工作的快速發展。
第三階段是在二十世紀末,這是的巖礦鑒定工作處于蕭條階段,其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方面由于國家政策的變化,導致國家事業單位出現大面積下崗的現象,地質工作人員也隨之劇減。另一方面,年輕一代的地質工作者在不斷流失,而老一輩的地質工作者面臨著退休等現象。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的巖礦鑒定工作陷入了低潮,所取得的成績也不太樂觀。
第四階段是在二十一世紀以后,巖礦鑒定工作經過上世紀的蕭條之后,逐漸開始恢復發展。其中最主要的變化是地質相關單位開始從高校開始招收專業人才。這無疑為地質工作的開展提供了人才基礎。
在巖礦鑒定的工作中,并不是任意而為的,而是要嚴謹地遵照一定的程序執行。巖礦鑒定的工作程序主要分為以下四個步驟:
第一步:樣本加工。由于地質工作人員在野外采集的樣品只能用于簡單的肉眼鑒定,但是在巖礦鑒定的工作中,需要將樣品磨制成適合鏡下鑒定樣品要求,從而滿足鑒定的要求。其類型大致分為:薄片、光片、光薄片、砂薄片、包體片、探針片,另外根據特征的鑒定要求,還需要進行飽粉、重砂等加工程序。
第二步:初步的鑒定和分析。當樣本加工成滿足鑒定要求時,就可以對巖礦進行初步的鑒定工作。其中重要的環節是要對巖石標本與加工樣品進行審核,保證樣品無誤。對標本進行肉眼鑒定及了解采集巖石標本的野外情況,如:野外產狀、采集位置、時代等信息,大致判斷巖石類型,為下一步的鑒定工作打好基礎。
第三步:分析鑒定工作。根據鏡下觀察,了解巖石的礦物組成及結構構造,對照手標本進行逐步分析鑒定,確保標本及加工樣品有足夠的代表性,從而可以確保巖礦鑒定工作的嚴謹性和精確性。
第四步:審核鑒定分析的結果。在巖礦鑒定工作結束之后,需要對鑒定分析的結果進行審核,以保證結果的準確性。在審核的過程中,需要嚴格遵照審核制度,始終保證嚴謹性。
在侵入巖中,由于其結晶程度較高,所以在其薄片鑒定中,主要觀察其結晶程度、成分含量以及礦物顆粒之間的關系等。特別是對于長石的鑒定及牌號確定,是分析巖石的重要參數。侵入巖的結構大致分為自形粒狀結構、半自形粒狀結構、似斑狀及斑狀結構,其主要特點是在形成過程中礦物自形程度較高,具有一定的長寬比例。此外,侵入巖還有其他典型特殊結構,比如文象結構、輝綠結構等。
在火山巖中,根據其成分以及形成原因,可以分為火山熔巖以及火山碎屑巖。火山熔巖主要由斑晶和基質組成,斑晶結晶程度較好,但是經常出現熔蝕的現象。而基質才是鑒定火山巖的重中之重,結晶程度程度較低,粒度細小且不易分辨。在鑒定的過程中主要觀察斑晶礦物的組合及基質的結構,往往基質的結構及特殊現象是確定巖石的重要依據。
沉積巖在鑒定過程中,也主要分為陸源沉積巖和內源沉積巖兩種。對于陸源沉積巖來說,在巖礦鑒定的過程中主要觀察其碎屑的形態、大小、成分含量以及結構。對陸源沉積巖中的砂巖進行粒度分析,有利于為沉積環境的形成提供依據。對于內源沉積巖來說,在巖礦鑒定的過程中主要觀察礦物成分及結晶粒度,除此之外,還需要對其泥晶基質的形態大小、碎屑膠結物及膠結類型等進行鑒定。對內源沉積巖進行觀察,可以為古生態環境的研究提供參考價值。
變質巖在巖礦鑒定的過程中,主要觀察其結構構造、成分以及變質礦物的共生組合等。變質巖主要分為變余結構和變晶結構兩種,變余結構主要產生于重結晶時候的不徹底,一般出現于低級的變質巖中,在鑒定的過程中只需要查明原本的巖礦物的成分以及形態即可。變晶結構出現于巖石變質過程中重結晶所形成的結構,其礦物顆粒之間進行緊密的排列并且彼此進行包裹。在鑒定過程中需要對其多種結構進行辨別,以及確認其形態大小。變質作用類型及變質程度的分析是鑒定變質巖的重點工作,主要包括區域變質作用、接觸交代變質作用、氣熱蝕變作用、動力變質作用及混合巖化作用等。變質作用往往會出現疊加的情況,需結合野外工作具體分析。
巖礦鑒定作為地質工作中的一項重要的項目,可以有效地對各項地質工作進行野外指導。但是目前我國的巖礦鑒定工作中還存在諸多問題,比如巖礦鑒定專業人才的缺失、野外和室內的地質工作沒有很好的結合等問題。對此,需要有針對性地對現存的問題進行解決,比如采取加強對人才的培養、野外與室內合作等措施,從而有效地對巖礦鑒定工作的開展給予支持,從而達到更好的鑒定結果及應用于其他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