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峰
(山東省第一地質礦產勘查院,山東 濟南 250100)
采煤塌陷區是指地下煤炭采出后,在地表形成的移動和變形區。采煤塌陷導致區域生態系統嚴重受損,農業生產能力下降,地質災害隱患增多,地表建筑物被破壞,大量村莊需要搬遷。由于地質背景、煤炭賦存條件、水文、開采方式等差異,采煤塌陷區呈現不同的特點。其中,塌陷后危害最嚴重、治理難度最大的有兩類地區:一是以江蘇徐州、山東濟寧等地為代表的礦區,地下水位較高,采煤塌陷后大面積積水;二是以陜西榆林、山西陽泉等地為代表的礦區,塌陷后上層殘留煤柱存在自燃隱患。
井下采面的不斷延伸和開采造成了采煤塌陷,導致地表變形,出現不同寬度裂縫,嚴重的達到幾米寬,造成地面塌陷、道路斷裂;出現上下錯位階梯,整體垮塌的形成塌陷坑,伴隨著標高的下降,地下水滲出形成塌陷水坑,大面積的水面連接后形成了水池、水塘。唐山市因采煤塌陷形成的最為典型的屬南湖公園了。唐山南湖公園位于市中心南部地處采煤塌陷區??偯娣e1300公頃,水面165公頃。原來塌陷區內人跡罕至,雜草叢生,生態環境和自然景觀遭到嚴重破壞,黑水流溢、飛灰蔽日的荒蕪景象滿眼皆是。1997年初唐山市委、市政府開始實施生態綠化工程,規劃將此處建為集游憩觀賞和水上活動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生態公園。目前已完成綠化面積400公頃,植樹30萬株,栽植草坪20萬平方米。公園內樹木成蔭、草坪翠綠、湖水清撤,已成為市民休閑娛樂的場所。
采煤塌陷范圍內,地面裂縫、地表階梯、地下水涌出,土地資源和地表生態植被受到嚴重破壞,土壤成分和微生物嚴重失衡,造成地表作物不能正常生長,人們熟知的土地資源破壞現象有水土流失、土壤荒漠化、水漬化、鹽堿化和土壤侵蝕嚴重。
地下煤層分布具有大范圍、大區域特點,因此,采煤塌陷畢竟會對人們賴以生存的土地資源造成破壞,耕地等積水無法耕種,致使耕地急劇減少,糧食、蔬菜等農作物減產或絕產,農民經濟收入下降。
采煤塌陷導致大量的林木及植被被地下水滲出浸泡,長時間的積水造成樹木及植被過澇死亡,而樹木及植被作為大自然的環境調節劑,不能起到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的凈化空氣的重要作用,導致地方空氣質量嚴重下降,污染嚴重的形成霧霾環境,造成生態環境嚴重破壞。這種霧霾污染空氣在全國大部分煤炭企業采煤塌陷區域都較為普遍,路面積塵、空中揚塵、天空昏黃,大氣污染極為嚴重。
由于采煤塌陷,造成地表一些本來就有的河流改道,破壞了河流周邊的村莊飲用及灌溉水資源,影響了雨水的排放路徑,給村莊防洪排澇帶來很大困難,同時也增加了抗洪防護的資金投入。
由于煤礦開采塌陷,使得礦區內一些基礎設施和公益設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很大不便。塌陷會造成道路的路基、路面受到破壞,也使道路發生縱向坡度變化,使車輛運行阻力增大或減小,從而增加交通事故的發生概率;地表移動變形會造成采礦影響范圍內的建筑物、構筑物產生傾斜,尤其對面積小而高度大的構筑物的危害更大;采煤塌陷區域內供電、輸電線路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大部分輸電線路遭受嚴重破壞,高低壓輸電線路等被迫修建改線;由于有一些河流的河道發生改變,為保安全,增加了池塘、公路、溝渠、堤壩等基礎設施的維修、加固、重建等費用,給煤炭企業帶來了很大的經濟負擔。
某些丘陵山區,開采塌陷引起的地表塌陷和裂縫有可能誘發山體滑坡甚至是塌陷型地震。據資料統計,1956-1980年間,山西大同煤礦因塌陷而誘發有感地震40多次,最大震級Ms3.4級。1993年,原大同礦務局晉華宮礦發生大面積采空區塌陷造成3.8級塌落地震,影響半徑達15km,相鄰的煤礦生產礦井遭受嚴重破壞。
嚴重的采煤塌陷會損壞地面建筑物,使居民的住宅變成危房,直接影響居民的生活甚至危及生命。由于地表下沉嚴重,造成了錢營礦采煤塌陷區內部分村莊內村民受損房屋墻體及地面多處裂縫,房頂塌落,椽檁斷裂,院墻傾斜或倒塌,門窗扭曲變形。雨季時,村內多條道路和多處院落積水達30到40厘米,嚴重影響村民生產、生活。由于地區限制和政策約束,搬遷難度大,為了確保村民的正常生產生活,企業每年投入的村民外出避險費用達幾千萬元。
煤炭的開采使耕地大面積塌陷,加上人口增長和建設占地等原因,塌陷區人均耕地日益減少。隨著礦區經濟的發展,對土地的需求量進一步加大,因此采煤塌陷勢必會造成礦區用地矛盾突出,同時大量農民失地又會加劇礦區人地之間的矛盾。
即使進行建設,為解決工程基礎穩固問題需額外增加建設成本投入。這種情況下,必須在人力、物力上都大大增加了投資,加重了地方財政的負擔,也制約了礦區的進一步發展?;蚺R時修改規劃,使得前期投入毀于一旦。
采煤塌陷區綜合治理是一個長期和艱巨的過程。隨著塌陷地治理經驗的積累,針對傳統治理模式的不足,迎合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以發揮塌陷區最大效益為根本目的,對各類采煤塌陷區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理,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解決當前沉陷地區的復墾問題,以優化整個地區的經濟結構,促進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