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曉龍 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
教學改革深入發展,新課程教學標準對于當前教學活動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體育教學在培養學生綜合身心素質,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高校積極推進學生健身運動,培養學生的運動健身意識,采用處方模式將能夠起到良好的效果。
高校在設立運動處方原則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具體的健身運動方向設計合適的訓練方式。一是個體性原則。學生身體素質、運動基礎都存在著較大的差距,所適用的健身方案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對此開展健身運動活動設計的過程中,需要能關注到學生個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運動處方。二是評價與監督機制充分結合的原則。以醫學評價為重要前提基礎,制定出科學合理的運動處方。重點考察和評價學生的身體素質健康標準,針對學生的身體形態結構、運動能力以及生理機能等多種情況,開展全方位的評價活動,將能良好提升學生的總體運動能力,促進學生保持著良好的運動健身狀態。在評價機制的基礎上,開展醫務監督活動,使得學生在安全范圍內運動健身。
通過運動處方模式推進學生健身運動的順利有效開展,需要注重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合理性的教學方式和策略,科學設計具體的教學內容,這樣將能夠充分提升總體的教學效果。運動處方的運動形式較為多樣,高??梢员M可能的吸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從學生興趣愛好出發,設計多樣性的活動形式,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性。設計運動處方教學內容的過程中:(1)運動目的。將培養學生強健體魄為重要基礎,切實提升學生的總體運動能力,使其擁有良好的身體技能,培養學生個性化品質和意志特征。(2)運動項目設計。從運動類型開展劃分活動,可以按照球類運動、田徑運動類別開展多種活動。從學生身體技能方面劃分,主要是集中在有氧活動、無氧活動以及乳酸能代謝活動等。這樣在具體設計運動處方模式的時候,將能夠充分有效結合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選擇合適的方式。如某高校設計運動處方之前,全面調查學生的想法,以球類運動為主,增強學生的運動健身效果,并且結合學生身體技能素質,主要開展有氧耐力運動,輔助一些無氧鍛煉活動,盡可能的讓學生參與到全身運動健身活動之中。(3)合理控制運動強度。在保證學生安全運動的前提下設計各項健身運動活動形式,充分有效提升學生的總體發展水平。以學生運動心率為120~160次/min的作為最大心率,全程監控學生運動健身過程中的心率變化。同時合理的運動頻度,是實現運動效果的重要前提,按照每周3~5次的頻率開展健身互動較為合理。教師需要注重結合學生的身體機能狀況,及時調整運動方案[1]。
按照一定的程序實施設置運動處方,全面有效提升健身運動的總體效果,促進學生能夠在良好的運動中增強身體素質。教師需要和學生保持著密切的聯系,科學性的設計運動方案,并注重適當的調整訓練方案[2]。一是實施全方位的健康診斷活動,并測定學生的運動能力。通過學生填寫相關調查數據表,大致上了解到學生想要的運動方案和健身目標,并開展一般性的體檢活動,科學測定學生人體和身體成分,初步評價學生的總體健康狀況,從而開展客觀檢查和診斷活動,明確學生實際運動能力和體能素質[3]。二是按照運動處方開展健身活動。從運動處方中所規定的各項內容,積極實施運動處方,按照階段性方案實施,給學生創建良好的運動健身環境,教師提供充分有效指導的同時,還需要發揮學生的自我調節作用,開展自我檢測活動,學生全方位的觀察自身的運動健身情況,并良好遵守運動處方的各項要求,實現健身目標。
健身運動處方模式圍繞著健身活動,充分結合學生的運動、生活環境,結合學生的身體機能和興趣愛好,合理規定學生的運動種類和強度,并控制好頻率,明確各項注意事項,科學指導學生開展多項健身活動,促進學生開展有計劃的鍛煉活動,從而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4]。某高校積極使用運動處方模式,推進學生健身運動活動的順利開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參與興趣,相較于以往學生日常健身運動參與度方面,增長了30%,且經過體能測驗發現學生的總體身體素質提升了20%,充分表明了運動處方在高校學生健身運動活動中的作用。
切實有效增強高校學生身體素質,符合當前教育目標,對于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積極推進學生健身運動活動順利有效開展,合理采用運動處方模式,將能夠起到良好的效果,其能有效結合學生的體能情況,使用恰當的健身訓練方式,達到健身目的,增強學生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