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英語教學中,課堂上適當地穿插游戲,顯然是能使學生開心學習,主動學習的重要手段。游戲使學生在學習中集中注意,更好地感知技藝、思維和想像,從而獲得較多、較牢固的知識和技能。
【關鍵詞】游戲;開心課堂;游戲形式;游戲原則;游戲要求;游戲意義
【作者簡介】楊婷,山東省新泰市青云中學。
我國北宋的教育學家程頤提出,“教人未見其趣,必不樂學”。那么,英語課上,興趣如何培養呢?筆者認為,游戲最能激發初中學生學英語的興趣。因為游戲是學生們非常喜歡的活動,尤其是六、七年級的學生,年齡小,幾乎每個學生都能熱情投入到游戲中,并開心地、積極地去競爭,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適當穿插小游戲,乏味的課堂變成了Happy課堂,學生們Happy了,注意力就集中到了教學內容上,他們在不知不覺中練習了英語,在生動有趣的活動中鞏固了知識,我們教學的目的也達到了。
那么,英語課堂上的游戲有哪些形式,需遵守什么原則,對教師有哪些要求,又有什么意義呢?下面,筆者一一列舉如下:
一、英語教學中游戲之形式
1.踩地雷。初中英語單詞教學是關鍵,低年級的學生音標掌握的不熟,需要反復領讀,為防止學生不專心跟讀,可在某幾個詞下放一個地雷,這個詞是不能讀的,如果學生不小心跟讀,就是踩到雷了。
2.做動作。學生對于部分動詞短語容易混淆,我們在教學中,可讓學生根據短語做動作來分辨。
3.分角色。對于課本上出現的對話及課文,如何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呢?先讓學生先分角色讀一遍,然后,在詳講時,可讓學生翻譯講解自己的角色,或者作出相應的動作,老師再做適當的補充,這樣,學生就能印象更加深刻,記憶起來也就相對輕松。
二、英語教學中游戲之原則
1.教學中要遵循目標性原則。英語課堂上的游戲,是為教學而服務的,是教學的手段之一,所以教師在準備游戲時,要注意寓知識于游戲之中,不能脫離了教學軌道,更不能課堂失控。
2.教學中要遵循靈活性原則。英語課堂上的游戲,不是死板的規定好必須在那個環節加上,而是要注意適時,適度地進行,注意課堂氣氛和課堂節奏的調整和把握,要靈活處理教材內容與游戲之間的關系。
3.教學中要遵循培養組織性原則。英語課堂上的游戲,主要是集體活動,要想獲得成功先要有合作精神,必須要發揮集體的智慧。在課堂游戲中教師要讓學生人人都積極參與,就能慢慢培養學生的組織性。
三、英語教學中游戲之要求
1.要求教師有幽默感。教學幽默是教師的一種睿智、健康的能力和品性,在教學過程中適當來一點幽默,可以使課堂氣氛立刻活躍,使游戲活動更有情趣,從而促進英語學習。
2.要求教師客觀地評價。教師精心設計的游戲一般都是和教學內容緊密相連的,游戲結束時,要對游戲進行評價和總結來確定,是否有效地利用游戲完成了教學任務。對于趣味性不強的游戲,可結合趣味性評價方式,以達到激發學生競爭意識的目的。
3.要求教師有新的教學觀念。《英語課程標準》中指出, “學生要能用英語做游戲并在游戲中用英語進行簡單的交際”。這就要求我們更新教學觀念,改變“教學即講授”的教學方法。教師不單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知識的創新者,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者、記憶者,而是知識的實踐者、研究者和發現者。
4.要求教師有較好的駕馭課堂的能力。因為游戲具有游玩性,學生很容易因過度興奮而大聲叫喊或發生小磨擦,所以教師在游戲前必須制定好游戲規則,以保證游戲活動的順利進行,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四、英語教學中游戲之意義
1.英語教學中的游戲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游戲教學法能緊扣學生好玩、好動、好勝的心理特點,充分調動他們的非智力因素和潛意識,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變興趣為參與實踐的動力,并在漫長的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持這種興趣。
2.英語教學中的游戲有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在課堂教學中,學生通過做游戲,可以緩和課堂上的緊張氣氛,有助于消除學生的疲勞。教學游戲通常具有比賽的性質,合理的游戲規則,適當的懲罰,培養了學生的組織性和紀律性,所有這些都有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
3.英語教學中的游戲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游戲作為一種以生生互動為主的教學形式,使學生通過比賽培養良好的競爭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通過小組合作,學會團結互助。潛移默化中就培養了學生初步運用英語進行表達思想、說服別人和獲取信息等方面的交際能力。
4.英語教學中的游戲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記憶力。心理學上認為,人在精神亢奮時,對外界的刺激體驗最強烈,對外部信息的接受也是最快的。而游戲教學法,可以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玩一玩,練一練、聽一聽、看一看,從游戲中探索并學會知識,使所學知識記得更牢固。
總之,游戲為學生營造了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它對改善教師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有很大的幫助,在游戲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輕松愉快地達到欲設的教學目標。游戲還可使學生在學習中集中注意,更好地感知技藝、思維和想像,從而獲得較多、較牢固的知識和技能。當然,游戲只是一種教學方法,只對教學起輔導作用,并不能完全取代日常教學過程,不能為了游戲而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