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棟
受益于國內甲醇企業開工率回落以及下游需求行業利潤改善,在供需結構趨于好轉的利多因素幫助下,甲醇期貨價格一舉扭轉了2017年第三季度的下跌頹勢,成功切換至第四季度快速上揚的走勢中。可以看到,去年10月以來,甲醇主力1801合約接連拉升,并于11月下旬突破前期高點(2017年9月4日創出的3024元/噸階段性新高),最高上行至3038元/噸一線。由于甲醇價格不斷上漲,市場一度擔憂原料漲價可能會壓縮下游行業的利潤空間,減弱對甲醇的需求增量。基于此項憂慮,甲醇1801合約在創出新高之后陷入調整,不過筆者認為上述情況可能只是短期現象,從中期角度來看,本輪甲醇上漲行情并未結束,預計2018年春節以來,價格強勢上行的基礎依然存在。
迎峰度冬 煤價偏強運行
從制造甲醇的原料端來分析,我國的甲醇生產主要以煤炭、天然氣、焦爐氣為原料,其中以煤炭為主導,天然氣次之,焦爐氣末之。以2016年的甲醇產量數據來看,其中煤制甲醇比例占到65%,天然氣制甲醇比例占到19%,焦爐氣制甲醇比例占到16%。鑒于煤炭和甲醇之間存在原材料—成品的關聯性,且我國以煤制為主,因此在分析甲醇價格走勢時,需要在很大程度上關注煤炭價格運行特點,以此來摸清制造甲醇成本的走向。
近些年來,由于我國霧霾天氣日益增多,國家對大氣污染治理力度不斷加大。由于我國資源稟賦的特點是“富煤、貧油、少氣”,換言之,中國冬季取暖是用煤高峰期,污染程度勢必加重。可以看到,步入2017年以來,隨著北方地區迎來冬季采暖期,為加強大氣污染治理,很多省份卷入了煤炭停產風波。據了解,目前除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6個省(直轄市)外,吉林、四川、河南等省份也加入到秋冬大氣污染治理攻堅戰,史上最嚴“停工限產令”蔓延,或導致煤炭開采等高污染行業受限。據統計,冬季停產、限產影響面已由京津冀6省擴大至8省34市。具體來看,在這“2+26”城市中除了要對鋼鐵、煤炭企業實施分類管理外,按照污染排放績效水平,還要制定錯峰限停產方案。在環保政策不斷趨嚴的背景下,煤炭企業限停產升級必將導致民用煤炭取暖擺在第一位,而工業用制造甲醇被嚴厲限制,由此不僅會導致煤炭價格居高不下,而且也將迫使煤制甲醇產量明顯回落。
防治大氣污染 甲醇開工率下滑
為了嚴控冬季大氣污染,加大防治力度,高污染行業產能或被限制。據了解,北方多地區高耗能行業實行采暖季停產或錯峰生產,其中部分甲醇生產企業受到一定影響。尤其是京津冀地區,處在協同發展生態保護規劃目標到期之年,也是大氣十條終考之年的關鍵時間節點,2017年最后兩個月進行一場環保總決戰。從焦化限產來看,河北、山西仍是重點嚴控區域。其中,華北一帶的甲醇企業開工率已逐漸從2017年10月的54%下滑至11月中旬的42%。而在此之前華北一帶甲醇企業開工率曾一度高達六七成。在之后的環保總決戰中,甲醇供應趨緊態勢將會持續下去。
除了華北地區外,西北地區的甲醇產量也位居全國首位。由于西北地區不在本輪環保嚴控的重點區域,加之西北擁有較多的天然氣資源,因此低污染的甲醇產量會不受限制。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冬季北方雨雪天氣增多,道路濕滑不利于高危品運輸,而西北甲醇運輸至其他地區則主要依靠公路槽罐車為主,不良的氣候條件勢必將限制西北甲醇外運的能力,從而導致東部消費地區出現短暫的“饑渴”景象。
終端積極補貨 甲醇現貨需求較好
2017年11月以來,國內甲醇現貨市場延續偏強態勢,這主要是受終端積極補貨帶動,企業出貨持續好轉。據顯示,截至去年11月底,國內甲醇現貨市場報價仍處于強勢上漲的趨勢中,局部地區當月累計漲幅在400元/噸以上,部分地區甚至創出年內新高。可以看到,在華東和華南區域,太倉報盤在3180~3200元/噸,廣東商家出罐報價在3300~3350元/噸;在華北區域,山東上漲至3230~3250元/噸,河北攀升至3030~3080元/噸,山西則集中在2900~3000元/噸;華中地區,河南地區主流出貨價格集中3100~3180元/噸,洛陽一帶主流出貨價格也攀升至3100元/噸;西北地區,甲醇市場維持大幅走高的基調,企業庫存及銷售壓力不大、外圍市場走高等利好因素均給予支撐,該地主流出貨價格集中在2650~2970元/噸。
在需求方面,由于鄂爾多斯兩套甲醇裝置在去年11月下旬因事故停車檢修,導致西北烯烴裝置需要外采,消費增量顯著提升。同時,消費地山東地區甲醇廠家庫存普遍偏低以及華北焦化企業限產導致其甲醇產量縮減。鑒于現貨市場看漲氛圍濃厚,下游輪胎補貨積極性較高,廠家惜售情緒出現以及配合市場炒作因素,甲醇企業頻繁調高售價。整體來看,受益于樂觀的需求端支撐,以及偏暖的現貨市場氛圍,甲醇價格維持樂觀態勢,基差價格不斷走高,預計后市也有利于帶動甲醇期貨價格一同上漲。
國際原油價格持續攀升 間接支撐效應凸顯
2017年以來,在歐佩克(OPEC)產油國組織延長減產周期以及較好履行減產份額的背景下,疊加時常發生的中東地緣沖突,國際原油價格穩步上揚,創近兩年來新高。其中紐約油價在去年11月下旬回升至59美元/桶上方。從目前國際油市供需情況來看,各主要產油國履行減產效率普遍好于預期,多數國家也同意將再度延長減產周期至2018年上半年,加之中東地緣局勢沖突不斷,沙特和伊朗關系趨于緊張,且極端組織仍在不斷制造地區恐怖襲擊(11月25日埃及遭受恐怖襲擊,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因此在供應端未出現寬松以及地緣政治因素凸顯的情況下,原油市場做多力量不會衰竭,油價還將維持偏強格局。原油作為全球商品期貨的龍頭品種,其價格漲跌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其他能源化工品的走勢。如果原油價格繼續維持偏強姿態運行,則作為煤炭化工之一的甲醇期貨也將受益保持強勢姿態。
整體來看,由于我國北方冬季取暖主要以煤炭為原料,其高污染特性無疑會加重霧霾天氣程度,迫使國家加大對大氣污染治理力度,限制煤炭開采數量,從而刺激煤價走強,提升煤制甲醇生產成本,令甲醇價格進一步上漲。與此同時,國內甲醇供應量受限,行業開工率回落,而下游需求行業利潤改善,采購較為旺盛,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供需結構。預計在供需面和成本端均正面刺激的背景下,盡管短期甲醇期貨價格陷入暫時回調走勢,不過筆者認為在2018年春節以前,國內甲醇期貨價格仍會維持偏強姿態運行,期價不排除后市進一步走高的可能,建議投資者仍可維持偏多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