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霞
摘要:本文主要著手于南陽漢畫像磚、石的比較分析,從歷史背景引出漢畫的制作工藝,從而用具體事實來例證漢畫石、磚的不同。為更進一步地研究南陽漢畫像石、磚,打下堅實的基礎,也為探究河南南陽的傳統文化拉開了新的帷幕。
關鍵詞:南陽;漢畫像石、磚;比較分析
河南南陽漢畫是中華民族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是中國古代藝林中的一朵奇葩。河南南陽漢畫起于西漢,鼎盛于東漢,余波及于魏晉,存世畫像集中于南陽一帶,“舉凡意之所向,神之所會,足之所至,目之所睹,無往而非漢石也”(《南陽漢畫像匯存》,金陵大學中國文化研究叢刊甲種。)。它以粗獷豪放的藝術風格,豐富多彩的畫像內容和眾多出土的數量而馳名中外。南陽漢畫是南陽漢代文化中的精粹,它包括畫像石和畫像磚兩大類。南陽漢畫像石和畫像磚是我國漢畫藝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
一、河南南陽漢畫產生的歷史背景
(一)政治上的繁榮是漢畫像石、磚的產生的前提和基礎
西漢時期,被封在南陽的王侯有二十多人,使得南陽擁有“南都”和帝鄉得雅稱。這些在政治上享有特權,經濟上頗具實力的功臣將相,對南陽漢文化的繁榮具有重要意義。
(二)經濟的迅速發展為漢畫像石、磚的產生提供了技術、財力支持
漢代南陽社會經濟發達,農業、手工業、商業發展迅速,為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為漢畫像石、磚的制作和這種文化現象的產生提供了支持。
(三)優越的自然環境為南陽漢畫像石、磚的產生提供了可能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自然環境對文化的發展起著重要的影響。張衡在《南都賦》中以深情的感嘆發端,盛贊南陽肥田沃壤,爽適開闊,地勢環境險峻,內外交通便利,自古是政治、軍事、經濟諸方面的戰略要地。
(四)豐富悠久的文化對南陽漢畫像石、磚的影響
南陽自古就是南北文化融合之地,先秦時期受夏、商、周、楚國和韓國諸文化的影響,有著豐富的文化淵源。南陽漢代的藝術文化受楚文化影響較大,楚國墓葬出土的青銅器物精致輕巧,一反商周嚴整厚重之風。出土的鼎紋飾華麗,器表布滿半浮起的夔龍紋、竊曲紋、花瓣紋等,造型錯落,栩栩如生。
二、河南南陽漢畫的總體造型特點
南陽漢畫總體上不重視再現而重表現,充滿著夸張、變形和抽象三種意味。人面獸身,人身獸面,動物有些部位被大比例地強調,有些部位落千丈則略而不計。《舞樂百戲》圖中的舞伎,腰部拉細得只成一根線,長袖則變成很長很細的兩條線,人物的細部則全部省略,給人以極強烈的印象。這種強烈的形式的運用,使南陽漢畫產生了強烈的力量感、運動感和生命感。
南陽漢畫沒有繁密的位置經營,沒有分層分格的圖案排列,也沒有把不同的題材羅列在一起,而是一個畫面只表現一個主題,構圖疏朗明晰,畫面的情節關系非常鮮明,是中國美術個性的肇端,奠定了中國畫的基本法則和規范。
三、南陽漢畫像石、磚的比較
(一)漢畫像石、磚制作方法上的不同
1.南陽漢代畫像石的雕刻技法
其一,淺浮雕兼陰線刻。先在石面上雕出畫像輪廓,再用粗壯的陰線勾畫圖像的細部,然后再在輪廓外的空間鑿去一層并剔出橫、豎紋或斜紋襯底;
其二,剔地淺浮雕。在修整好的石面上,先用陰線勾畫出圖像輪廓,圖像部分經過加工修整后,剔掉一層圖像外的空間,使圖像浮于底上;
其三,剔地凹面陰線刻。先用陰線勾出畫像輪廓,將畫像部分鑿成凹面,再用陰線刻畫出圖像細部,然后在輪廓線外剔出橫豎紋底子;
其四,平面陰線刻。先用平刀剔去粗糙的表面,然后再用陰線勾畫出圖像,現在看去,剔削的刀痕仍然歷歷在目。
2.畫像磚上畫像的制作方法
一是壓印法,用模在半干的泥坯上印出畫像。這是常見的制作方法。其模子有方形、長方形、圓形等。簡單的畫像用一模即可印成,復雜的畫像往往用兩模或數模交替,反復壓印。當然,制作之前要有周密的計劃和安排;
二是用尖利的器物在泥坯上刻畫陰線,形成人或動物;
三是翻倒脫模法,在木模上貼泥,拍打牢實,翻倒脫模,在制作泥坯的過程中,畫像同時產生。
(二)不同的制作方法形成不同的藝術風格
1.漢畫像石——一部線像漢代史
畫像石藝術風格是構圖方式、造型特點、雕刻技法統一的體現。主要的構圖方式遵從了傳統法則,即以平面的散點和分層方式布局,形象按上下層次、左右關系獲得在空間中的位置,沒有提供向縱深延伸的暗示。由此,作品中的空間在邏輯上超越客觀真實而成為表意的概念空間,這在歷史、神話故事及車騎出行等畫面上最為明顯。另一部分作品一一典型的如莊園、收租、宴飲、樂舞等有了依據直觀感受構成畫面的跡象,描繪了高視點俯瞰下的景物,形象有序地向上方發展,上下間距表示了遠近關系。建筑和坐榻、幾案、容器等用具的透視造型,也輔助性地制造出空間深度。某些物象的疊合與互掩,使三度空間更為可信。
南陽漢畫像石風格粗獷、豪放,對各種形象的刻畫,注重整體效果,不注意細部加工,匠師們著重從豪放方面表現自己的超凡技藝。
2.磚上歲月
漢畫像磚
漢畫像磚與漢畫像石相比,它在藝術上更為簡約,更為抽象,更強調線條的表現力,是對漢畫像石藝術的發展。其藝術風格,可概括為大、簡、拙、樸四個字。
南陽漢畫磚所呈現的素樸風貌,不在于其不施粉彩,而在于它們建立在簡約、洗練、稚拙基礎之上的所給人的大樸之感。筆墨簡略到極致,形體粗疏到極致,意蘊豐富到極致,大俗而后大雅,大樸而后大文。
四、結語
通過比較分析,筆者深為漢畫的造型藝術所折服和感動,也從形象傳達出來的氣勢、線條的運用、明暗的處理、動態和動勢的組合等等方面也體會到南陽漢代畫像石、磚的藝術魅力。筆者真切希望能在這方面能有更進一步的研究,以其獲得更多更有價值的知識和文化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