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蕊
摘要:本文詳細分析了施工混凝土的概念、質量管理和具體應用,以提高施工項目質量,促進建筑業健康穩定發展。
關鍵詞:混凝土施工技術;建筑工程;應用探討
一、建筑工程混凝土澆筑的概念
混凝土材料在建筑材料中屬于混合型的一種,主要的構成是水、砂石、水泥以及外加劑等。水泥在混凝土中主要用作膠凝材料,從而將混凝土內的各種材料凝合在一起,通過將混凝土攪拌從而得到基本的建筑材料。混凝土的澆筑實際上就是在建筑施工的過程中,將制作攪拌好的混凝土材料澆筑在建筑結構的模板中,并使其固定塑化,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建筑結構。現在我國大多數的房屋建筑采用的都是混凝土澆筑的施工技術,其具有較多優勢,例如,施工比較便利,成本比較低,結構強度高,材料獲取比較方便等。并且混凝土結構常與鋼筋結合應用,組成鋼筋混凝土結構。
二、混凝土選材及調拌
(一)水泥和主材的選擇
建筑工程施工中材料的選配非常重要,其中混凝土施工主要是以水泥和砂石為主,在材料進場過程中,首先要檢查的就是水泥,主要檢查水泥的型號、出廠合格證、使用年限、質量證明等,以此來保障工程整體的施工質量。砂石的選擇要看建筑工程具體的施工要求,不同建筑工程施工標準和施工要求也不同,主要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選擇,如果混凝土施工質量要求較高,在砂石的選上就要優先考慮到材料的質量和韌性,有的還要考慮到材料的無鹽或雜質的多少。
(二)調配攪拌
配合比控制。在確定材料后應對其進行見證取樣后交由具有相應資質等級的實驗室進行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及適配,而應避免采用經驗適配,同時應避免漏配、少配或錯配而影響最終混凝土質量;適配完成后應對混凝土進行相關性能檢測并由實驗室出具配比單,之后方可根據配比單進行大量混凝土拌合,即便是經過確定的配比在施工中尚應經常檢測骨料含水率并及時調整;攪拌。在選用合理攪拌機具的前提下應嚴格控制一次投料量、拌合時間及投料順序。因不同類型攪拌機械均有一定的進料容量,且攪拌機不易超載過多而影響拌合物的均勻性,因此應控制投料量在額定容量以下;必須給拌合設備配備水表而避免單純憑經驗或感覺來調整用水量;對外摻劑應逐盤稱量投加,嚴禁隨意投加;對粗細骨料應每次過磅稱量,盡量避免采用小車標記的體積法;拌合過程中應隨時監測拌合物的坍落度以及是否存在離析現象。
三、混凝土的澆筑、振搗及養護
(一)混凝土的澆筑
混凝土應在初凝前澆筑,如澆筑前已有初凝現象則應再進行一次強力攪拌,使其恢復流動性后,方可入模。澆筑前混凝土如已有離析現象,亦需重新拌合后才能澆筑。澆筑過程中為避免產生離析現象,混凝土的自由傾落高度一般不得超過2m。澆筑樓板混凝土時,自由傾落高度不宜超過1m。如超過上述高度,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溜槽一般用木板釘成,表面包鐵皮,使用時其水平傾角不宜超過30°。串筒用薄鋼板制成。每節筒長70cm左右,用鉤環連接,筒內設有緩沖擋板。
(二)混凝土的振搗
混凝土的振搗應該主要針對三個部分進行振搗,第一部分是混凝土的坡腳,第二部分是混凝土的坡中,第三部分是混凝土的坡頂,只有這三個部分進行合理配合并且位置符合標準,才能保證振搗達到實際的效果。同時在使用振搗棒振搗時要拿捏好振搗棒的深度、角度和時間,垂直攪拌時振搗棒插入下層混凝土的深度控制在50mm以上,斜向振搗時振搗棒與混凝土表面的角度約為40-50度,振搗棒移動的間距大約為400mm左右,然后塊插慢拔,當混凝土振搗密實以后,刮平表面以后再撒上一層碎石,最后用木抹搓平以防止出現裂縫現象。
(三)混凝土的養護
除預應力構件外,混凝土一般都采用自然養護的辦法,即在氣溫高于5"C的條件下,讓混凝土一直保持濕潤狀態,在最低氣溫低于25℃時,澆筑完12小時以后灑水養護,在最低氣溫高于25℃時,澆筑完6小時開始養護。為了加速混凝土的硬化,混凝土澆筑后應該灑水養護,保持表面的濕潤,避免因日曬、干燥和風吹等造成的裂縫、收縮現象。同時要根據水泥的品種決定灑水養護時間的長短。
四、混凝土的裂縫
(一)施工縫的留置
施工縫是指在混凝土分段、分層澆筑的過程中在先、后澆筑的混凝土之間所形成的接縫,它并不是真正的裂縫,而是先后澆筑的混凝土之間存在的一個結合面。施工縫的位置應留在結構剪力較小且容易施工的部位,柱子應該選擇留水平縫,位置最好在梁底部或者是板面;而梁、板、墻應該選擇留垂直縫,同樓板連為整體的超大斷面梁,垂直縫需留置在板底20mm至30mm毫米位置,若板下有梁托,則應當留置于梁托基部。有主次分梁樓板,垂直縫需留置于次梁跨度中部1/3范圍內。墻上垂直縫也應留置于門洞口過梁跨中1/3范圍內。如果大面積混凝土施工,接縫時間就會超過規定的時間。這時,可以再對混凝土進行振搗來提高接縫的強度和密實度。
(二)混凝土的裂縫
對于混凝土的裂縫,應該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比如在混凝土材料的選擇上,就應該盡量采用低水化水泥,減小溫度應力的作用進而減少裂縫的產生;在施工階段的監督上,應該派專人監管施工作業程序,以避免違章操作的發生,同時注意混凝土的澆筑和養護過程的規范化、科學化操作;同時注意夯實地基,做好由于地基不均勻而發生裂縫現象。
(三)混凝土的技術管理
首先,要加強對原材料的檢驗和試驗工作,施工中嚴格按照標準執行,按照領導交給的任務施工,確認各人的責任,同時要加強監測,定期檢查監督以完善工程質量,認真對待施工過程中出現的每一個問題和隱患,并及時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其次,要加強對施工技術人員的管理工作,要促進各個環節施工前技術人員的意見交流,并且及時對施工過程中的技術應用進行總結,并加以分析和討論研究,盡量做到施工過程中不出現任何差錯。
五、結語
總之,我國建筑技術的不斷發展,推動我國建筑技術的進步,現代建筑技術不斷創新的過程中,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應用的范圍越來越廣泛。需要充分意識到混凝土施工技術在房屋建筑中的重要作用,結合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對各個步驟進行嚴格有效的掌握,使房屋建筑的質量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實現良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促進建筑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在國民經濟的進步和社會進程中發揮出更加積極有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