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強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不斷加快,鄉村的發展作為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直接影響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本文主要研究分析一下鄉村規劃設計與建設管理的工作。
關鍵詞:鄉村規劃設計;建設管理;工作研究
我國作為一個年輕的發展中國家,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雖然我國經濟總量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社會生產力總體水平顯著提高,很多方面在世界上已從跟跑發展到并跑甚至領跑,但我國社會生產力總體水平仍不高,生產力結構還不夠合理,高投入、高消耗的增長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改變,科技創新能力仍有明顯不足,社會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突出,城鄉區域發展差距較大,特別是鄉村建設還存在很多問題。可以說鄉村建設,還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工作。
一、鄉村規劃設計與建設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研究
(一)提高基層人們的生活幸福指數
從1978年開始我國進入到改革開發的建設中,一直到2018年為止,改革開發工作已經經歷了40多年的風雨歷程。回顧這風風雨雨的改革四十年,是我國經濟騰飛和國家自強的奮斗歷程,充分的證明了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正確性。在改革的四十年問我國人民的生活質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國人民群眾已基本實現了小康生活,部分生活在貧困線邊緣的群眾,根據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志制定的發展規劃,也將在2020年全面進入到小康生活。那時,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將顯著提高,人們的幸福感也將極大增強。如何有效的提高人們的生活幸福指數呢?那就要求人們的經濟活動不僅要創造物質財富,更要創造精神財富。在城鄉融合發展的今天,創造更好的生存環境、不斷縮小和消除城鄉差別,使農村與城市平等共享發展成果、共享現代文明,促進城鄉在經濟、社會、教肓、文化、生態上協調持續發展,這些工作的開展都離不開鄉鎮的整體規劃和建設管理。
(二)加快城鄉一體化的發展
在我國城市化的發展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人口流入到城市當中,給城市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與此同時,由于鄉鎮人口的不斷流失,大量的青年人涌入到城市當中,給鄉鎮的人口結構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對我國基層鄉鎮的養老問題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筆者認為造成這樣的原因主要就是城鄉之間的差距太大,城鄉之間的教育資源、生存條件、精神娛樂、社交旅游等方面,都存在客觀的差距,因此我國城市化的發展不僅帶來了經濟的快速騰飛,也帶來了社會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是目前我國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在鄉村規劃設計和大力的建設發展下,可以逐漸的提高鄉鎮綜合實力,不斷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促使人們更加愿意留在家鄉奮斗,并且隨著大量青年人的返鄉建設,鄉鎮的留守兒童問題、空巢老人問題、勞動力不足等問題,都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我國的社會發展過程中鄉村建設發展的內需潛力,還是非常巨大的。比如說我國三四線的城市、地級市、縣級市等,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更好的結合鄉鎮的發展,將城市的戰略發展規劃和鄉鎮的建設規劃有機融合,不僅能給城市的發展帶來了更多的發展動力,并且也將推動城市周邊鄉鎮的發展,給區域性的整體經濟發展,創造更多的機遇和條件,對實現我國的鄉鎮振興戰略發展計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鄉村規劃設計與建設管理工作的研究分析
(一)發展鄉村特色經濟
在鄉村規劃建設的過程中關鍵就在于如何去發掘鄉鎮的巨大優勢。很多的鄉鎮守著身邊巨大的可開發資源,但是由于沒有先進的技術和科學規劃的發展思想,從而導致出現了很多的鄉鎮守著“聚寶盆”,經濟發展卻是非常緩慢的。因此在鄉村規劃建設的過程中需要根據鄉鎮的特色優勢進行開發,打造屬于鄉鎮的“特色名片”,真正的讓人民將經濟的發展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比如說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志在2013年視察走訪的過程中到了廣東省的菖蒲塘村,當時該村的經濟發展非常的落后,總書記的調研的過程中發現該村的地理條件非常的好,并且臨近好幾個大的城市。總書記就提出自然資源就是最好的經濟財富,只要我們合理的利用自然資源,脫貧致富的時間就會離我們不遠,并且在講話中指出了該村應該大力的發展果樹種植,利用天然的自然條件和獨特的地理優勢,加快鄉村的建設。
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提議下,各地黨員干部開始動手規劃設計,著力建設特色的菖蒲塘村,謀求推動鄉村發展,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在黨委政府和廣大群眾的共同建設下,歷經五年的改革,也就是在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第二次去走訪的時候,當地的菖蒲塘村,已經建設成為了一個特色的水果生產鄉村,并且在黨和政府的引導下,當地的人們在水果種植的過程中獲得了客觀的效益,每個人臉都上露出了甜美的笑容。就像是習總書記講的那句話:“無論走到哪里,人民都是黨和國家最牽掛的人”,在鄉村規劃設計建設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的發揮出勞動人民的智慧,這樣才可以保證不同的鄉鎮執行不同的發展規劃,每一個鄉鎮都有自己特殊的發展環境,在鄉村規劃建設的過程中切記不可照搬照抄其他鄉鎮的發展規劃,一定要走出屬于自己的鄉鎮特色發展道路,這樣才能逐漸的從脫貧致富發展到鄉鎮振興的快車道。
(二)嚴格的落實規劃設計方案
在我國的社會發展過程中鄉鎮仍然是一個比較薄弱的環節,鄉鎮基層人民的文化水平、生活質量、娛樂消費等等,都處于一個比較低的環境下,因此在開展鄉村規劃建設的過程中,為了確保給基層人民帶來最直接的實惠和最有效的指導,一定要嚴格的落實鄉村規劃的方案,切不可產生形式主義的風氣。
浙江省為了更好的響應國家制定的“鄉村振興”計劃,更好的發揮鄉村的巨大潛力,在全省開展了一場“萬村振興計劃”,也就是說由政府有關單位進行牽頭,讓一萬個鄉鎮發揮出自己的特色潛力,在資源整合的發展中尋找更多的發展機遇和發展方向。在這樣的發展環境下,不僅各個鄉村可以最大化的發揮出自己的特色優勢,而且在鄉村合作的發展的過程中可以和更多的鄉村進行優劣互補,從而將鄉村的潛在優勢,無限的放大,整體的提高鄉村的經濟發展。當然浙江省的“萬村振興”計劃,是依據自己省市的實際鄉鎮發展情況制定的,在其他的省市開展鄉村規劃設計建設的過程中只可以吸取浙江省的改革創新精神,切不可進行套用,一定要深入的研究分析自己省市的鄉鎮發展現狀,才可以制定出相對應的方案計劃。
在上文說到了要想真正的提高鄉村的經濟發展實力,不僅需要一個好的規劃方案,更需要嚴格的執行規劃設計方案。在鄉村規劃建設的實際過程中如何確保方案落實的實效性,就需要在規劃設計的時候,制定出嚴格的約束制度:方案誰來監督、項目誰來負責、項目如何落實、項目的實行效果如何評價。只有完善嚴格的管理制度,才可以有效的落實鄉村規劃建設方案。這樣的工作方式與我國的精準扶貧政策具有不謀而合的思想。只有嚴格的將制定的計劃付諸于行動,才能夠收獲到真實的發展效果。
(三)科學合理的布局規劃
規劃是龍頭,是搞好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的前提和基礎,應堅持規劃先行。鄉村規劃不僅僅是村莊的整體規劃,還應該配套出臺建設用地規劃、住宅建設規劃、道路交通規劃、生態景觀規劃等,實現多規協調、相互融合。鄉村規劃與設計要注重以民為本,因地制宜,注重特色,不能一刀切,更不能千村一面。規劃與設計應符合當地自然條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產業特點、歷史文化傳統等,房屋建設要與公共設施、基礎設施實現有機銜接,正確處理好生態空間、生產空間和生活空間的關系,實現產業經濟、社會文化、空間環境“三位一體”可持續發展,營造既符合現代人生活需求、又具有地方風貌特色的物質空間建構和鄉村人居環境。在鄉村規劃設計建設的過程中還存在一個問題,就是有的領導干部急于求成,在制定鄉村規劃方案的時候,沒有考慮到方案的系統影響,存在片面化和局部利益的理念;一些地方由于缺乏長遠的戰略眼光,導致鄉村建設布局不合理,尤其是基礎設施和公用設施建設落后,妨礙了鄉鎮內各行業生產、服務的正常進行和多鎮居民日常生活。鄉鎮消費無法達到一定規模,影響第三產業發展,導數了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不足,給鄉鎮的經濟發展造成了比較嚴重的影響。因此在鄉鎮進行規劃設計的時候,一定要多方面的進行參考,廣泛聽取基層人民群眾的建議;只有這樣,才能科學規劃鄉村建設,引領鄉村和諧發展,確保鄉村振興戰略落實落地。
三、結束語
在今后的鄉村規劃設計建設的過程中為了更好的實現鄉鎮振興的發展目標,不僅需要根據當地的實際發展情況和特色的自然資源,制定出最科學合理的發展計劃,并且在執行的過程中需要嚴格的管理和監督設計方案的落實,從而有效的提高鄉鎮建設的質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