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鐵
在百花齊放的局面下,我省旅游扶貧助力脫貧攻堅呈現日益繁榮的良好發展態勢。2018年上半年,全省實現鄉村旅游收入1642億元,56個貧困縣、952個貧困村通過發展旅游業使4.2萬貧困戶、14.6萬貧困人口受益,實現貧困群眾年人均純收入增加665元,為打好2018年精準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了《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到2020年,脫貧攻堅要由打贏向既重打贏更重打好轉變、由數量向既重數量更重質量轉變、由如期向既重如期更重穩定轉變。旅游扶貧助力脫貧攻堅的歷史重任仍然在肩,需要采取進一步的有力舉措。
旅游產業是朝陽產業、新興產業,旅游扶貧是國家脫貧攻堅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產業扶貧的主要方式,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推動力量。當前,旅游扶貧工作已進入精準施策、深入攻堅的關鍵時期,要準確把握旅游扶貧新的歷史方位,通過旅游、旅游化、旅游產業“三箭齊發”,不斷增強人民群眾滿意度和獲得感。

理縣浮云牧場 供圖/省旅發委
旅游扶貧開發要充分發揮鄉村自然資源優勢,保護好生態環境,突出民族文化特色。這就要求規劃先行,進一步組織規劃編制單位因地制宜、科學編制一批旅游精準扶貧規劃,策劃推出一批旅游扶貧重點項目,科學指導貧困地區旅游資源利用、旅游產品開發、旅游品牌建設。做到有序開發,切實帶動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根據地方脫貧進展和旅游發展實際,進一步聚焦具有旅游資源、具備旅游發展條件的貧困地區,瞄準貧困人口精準施策。開展旅游創業就業,鼓勵先富幫后富、先富帶后富,積極探索以旅游資源、扶貧資金等入股參與旅游開發,提高旅游扶貧的精準度和有效性。充分發揮產業優勢,讓貧困群眾從旅游業發展中獲得穩定收益。
鄉村旅游是貧困地區基層和群眾的創造,旅游扶貧是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有效方式,是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同步小康的重要渠道。要著力推進生態保護、旅游開發、脫貧攻堅有機結合,加大對貧困群體參與旅游經營服務的扶持力度,讓他們分享旅游資源開發和旅游產業發展紅利,將綠水青山變為群眾脫貧致富的金山銀山。
做好與鄉村振興戰略的銜接,圍繞 《鄉村旅游扶貧工程行動方案》 《關于支持深度貧困地區旅游扶貧行動方案》,完善相關配套措施,細化分解扶貧任務,積極引導各方扶貧資金、扶貧惠民政策向旅游扶貧項目傾斜,鼓勵支持各類金融機構拓寬旅游扶貧項目的融資渠道,全力推動各項決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