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軒藹藹他年到,綿竹亭亭出縣高。”這是唐代詩圣杜甫眼中的綿竹。綿竹,自古便有“古蜀翹楚,益州重鎮”之美譽,物華天寶,人杰地靈。
綿竹是全省資源開發轉型區的典型代表,也曾有過探索轉型的彷徨和迷茫。在生態約束日益趨緊和環保政策大力度調整的新背景下,綿竹資源開發轉型區原有的發展路徑被阻斷,不僅導致其原有的高增長態勢出現下降,同時,區域發展和鄉村振興均面臨嚴峻挑戰。
在全市經濟發展困難重重的2017年,綿竹市通過實施一連串的創新性政策,地區生產總值實現8.1%的較高增速,以鄉村旅游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實現強勢崛起,生態質量有效改善,農民收入穩步增加,實現了經濟轉型和鄉村振興的一體化推進。其探索出的一系列成功經驗,值得其他地區充分借鑒。
綿竹年畫蜚聲中外,劍南美酒香飄神州,德孝文化世代相傳……龍門山脈蒼翠綿延,浪漫玫瑰絢爛綻放,瓜果桃梨滿園飄香……生態振興,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組織振興……從平坦的南部沃野到奇峻的北部山區,在青山綠水的秀美畫卷里,折射出50萬綿竹人在新時代的征程中,對培育農業農村新動能的創新實踐,對實現鄉村振興的不斷探索和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綿竹年畫村航拍 圖/ 廉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