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先星 楊微
達州市達川區屬省定貧困區,下轄行政村597個。目前,村級黨組織書記隊伍平均年齡46.2歲,初中及以下學歷占40%;村主任隊伍平均年齡47.9歲,初中及以下學歷占61%。為破解村級帶頭人隊伍年齡結構老化、文化素質偏低等突出問題,從2012年開始,達川區探索引導公職人員回村任職,通過“回”當其時、“任”當其位、“干”當其長,形成了“回引一名干部、引領一村發展、造福一方百姓”的鏈式效應。
一大早,龍會鄉花石巖村黨支部書記和村里的塘壩管理員便開始忙碌起來,巡塘、喂草、補氧、沖水,再進行捕撈并運往50公里外的達州北外鮮貨市場。花石巖村“三湖一庫”在本地小有名氣,生態養魚年產量約10萬斤,市場供不應求,這可忙壞了村干部和參與入股的農民群眾。
2013年5月,先后擔任過達縣(現達川區)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副縣長的吳傳全,在即將卸任達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時,收到了鄉親們的聯名信,邀請他回花石巖村擔任黨支部書記。為了不負鄉親們的深切期盼,也為了留住那抹“鄉愁”,年過花甲的他立即走馬上任。
到任后,吳傳全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挖人才”。“挖”來了1名無花果種植技術人才,“架”來了1名年輕聰明的養殖能手,還“請”來四川華信能源集團老總,為村里捐資60萬元建起了學校。同時,他發動村民搞生態肉牛、土雞養殖、傳統釀酒,積極發展“畜糞入沼氣池,沼氣農肥養果樹”的環保循環經濟鏈產業,讓花石巖村甩掉了“貧困村”“上訪村”“后進村”這幾頂帽子。
針對農村帶頭人難選的問題,達川區從卸任和離退休領導干部入手,以“關鍵少數”帶動“絕大多數”。
在政策上出真招。出臺《關于加強卸任領導干部發揮作用工作的意見》,鼓勵支持卸任干部、在職機關干部等回村擔任黨組織負責人等職務,并成立專門辦公室抓好管理服務。
在宣傳上出實招。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脫貧攻堅等重大活動和工作,依托主流媒體宣傳等方式,著力營造以回村任職為榮的濃厚氛圍,全區廣大黨員干部反響強烈。
在管理上出硬招。明確要求公職人員回村任職后,編制所在單位原則上不再安排工作任務,逐漸由“半脫產”轉向“全脫產”,讓其全心謀村務、全力抓發展。
截至目前,全區回村任職公職人員57人,全職化達100%。
最近達川區氣溫高達40攝氏度,但雙廟鎮二東村現代農業示范園“一庫五中心”建設依然如火如荼。而早期報名建房的村民早已搬進了新農村綜合體的新居,住進了“兩山排闥送青來”的幸福家園。二東村是達川區城區的“菜籃子”,每天凌晨4點,當人們還在熟睡時,園區的村干部和蔬菜產業協會的群眾便開始忙碌起來,將一筐筐沾著露水的新鮮蔬菜從大棚里拉出來,趕早運往18公里外的南外蔬菜批發市場。
二東村以前是傳統的農業村,農民純收入不足4000元,現在家家戶戶入股搞起了大棚蔬菜、住上了小洋房、過上了好日子。這巨大變化的背后,源于科技特派員何渠華。區農業局副局長何渠華到雙廟鎮二東村擔任科技特派員后,指導當地規模種植蔬菜。隨著產業發展壯大,他被推薦擔任產業協會黨支部書記,成功打造出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園。
達川區回引公職人員到村任職,針對人情、村情差異,堅持設崗定責,實行動態調整,提升履職精準度。
助力黨建引領。公職人員擔任村黨組織書記、黨建指導員等職務,大力推行“黨支部標準工作法”“細胞強健工程”等,著力鍛造過硬組織,強健肌體細胞。5年來,先后推動44個黨組織提檔升級,其中1個被評為“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
助力脫貧致富。在職人員擔任項目帶頭人、科技特派員等職務,帶頭組建各類專業協會,扶持培育經濟實體97個,有效拓寬貧困戶增收渠道。區農業局干部王京強擔任米城鄉吳家營村黨支部書記后,建立米城大米專業合作社,帶領24戶貧困戶每人年均增收3600余元。

花石巖村干部在田間傾聽群眾意見 供圖/達川組
助力治理創新。公職人員擔任監委會主任、風氣督導專員等職務,推行“村民說事日”制度,幫助完善村規民約,推動自治、法治、德治深度融合。大樹鎮原分管民政工作的副鎮長蔣艷退居“二線”后,主動申請到寶山村抓治理工作,制定村規民約六條意見,深受村民好評。
萬家鎮高峰村黨支部書記陳章林2014年5月到村任職。村黨群服務中心離鎮政府大約4公里、離陳章林的家大約6公里,陳章林每天往返于家、村委會、鎮政府,由于道路坑洼,他晴天騎摩托車,一到雨天出行極其不便。
為了解決這種不便,在萬家鎮黨委書記黃卡克的安排下,為陳章林在高峰村黨群服務中心旁租下一間民房,購買了被褥、臉盆等基本生活用品,便于他日常住宿。黃卡克說:“我們鎮在村任職的機關干部共3人,讓他們方便地工作、輕松地生活是黨委政府應盡的職責。”
針對公職人員面臨工作與“念家”的兩難抉擇,達川區注重剛柔并濟,讓公職人員產生“家”的歸屬感。
在福利上優厚“一籌”。全區設置“支鄉之家”57個,參照第一書記“五有”標準,配齊基本生活設施設備。同時,堅持“四優先”,即項目申報優先、產業扶持優先、貼息貸款優先、科技指導優先,鼓勵支持公職人員到村干事創業。
在經濟上傾斜“一分”。注重從經濟待遇上給予補貼和保障,實行兼職兼薪、“固定報酬+績效報酬”獎勵、交通補貼三大措施,用優惠的條件解決返鄉任職公職人員后顧之憂。目前,達川區回村任職公職人員在享受原有工資待遇基礎之上,每月最高可領取補貼2000余元,干事熱情充分激發。
在政治上高看“一眼”。把到村任職承諾、公開亮諾、履職踐諾、群眾評諾“四諾”情況作為年度考核、評先選優、提拔任用、晉升職級的重要參考。近年來,4人被提拔,9人當選“兩代表一委員”,21人分別獲省、市、區級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