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潔
(大同煤礦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地質勘測處,山西 大同 037003)
陷落柱是煤層下伏碳酸鹽巖等可溶性巖層經地下水溶蝕形成空洞,引起上覆巖層失穩,向溶蝕空間冒落、塌陷而形成的似錐狀柱體。大同礦區陷落柱較為發育,使煤層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壞,給機械化開采造成困難,嚴重的可使部分煤層失去開采價值。陷落柱通常還是地下水的良好通道,給安全生產造成嚴重威脅[1]。因此,提高對陷落柱的預測預報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云崗井田位于大同煤田東北部,大同煤田主向斜軸的西翼,總體為一單斜構造,地層平緩,走向NW,傾向NE,傾角一般2~6o。井田內褶曲、斷層、陷落柱等地質構造發育,未見火成巖侵入[2]。
據地表出露及鉆孔揭露資料,井田內的地層由老到新有:太古界集寧群基底;寒武系中上統160~200m;石炭系中統本溪組10~25m,上統太原組平均21m;二疊系下統山西組3~7m;侏羅系下統永定莊組17~51m,中統大同組130~274m,中統云崗組0~260m,平均190m;白堊系0~152m,平均35m;第四系黃土0~35m。
井田內有較大的褶曲及穹隆構造9個,軸向多為NE或NW向。據鉆探及生產揭露控制斷層159條有余。其中,斷距大于5m的26條,斷距1~5m的133條(包括個別斷距<1m但延伸較大的斷層)。NE走向的斷層最為發育,共計94條,占59%。此組中多發育壓扭性斷裂,斷面擦痕明顯,破壞帶不發育,斷層呈條帶狀分布。NW向46條,占29%,多屬扭性斷裂,走向多為N35o~40oW,主斷層近于一直線。已揭露陷落柱50多處,形狀各異,大小不一,平面形態多為不規則的橢圓形。其中,長軸大于50m的共24個,占總數的70.6%,下部煤層陷落柱數量多于上部煤層。
井田內主要的含水層從下到上有:寒武系碳酸鹽巖巖溶裂隙承壓含水層,侏羅系中統大同組、云崗組砂巖裂隙含水層及第四系沖-洪積含水層。寒武系巖溶裂隙含水層是侏羅系煤系地層下伏的主要含水層,巖層以鮞狀、竹葉狀及厚層板狀灰巖為主,巖溶裂隙較發育,富水性中等-弱,十里河以南水位標高在1000~975m,其上覆地層為石炭系本溪組鐵鋁質泥巖,厚10~25m,屬穩定隔水層。該含水層上距侏羅系大同組最下部14#可采煤層平均約80m。侏羅系中統大同組、云崗組砂巖裂隙含水層受數十年采動影響,已被疏干殆盡,成為礦井水外排。第四系沖-洪積層含水層主要分布在十里河河谷一帶,范圍較小,含水層由第四系全新統松散沉積物組成,厚5~10m。
十里河從井田中部通過,常年有礦井水補給,雨季是洪水排泄通道。少量河水經地面滲漏間接轉化為采空區積水。礦井為十里河河床留設了保護煤柱。
410盤區位于云崗井田西南部,十里河以南,面積約5.4km2。盤區主要可采煤層有2#、3#、7#、9#、12#。其中,12#煤層平均厚2.6m,僅盤區中部可采。410盤區西部煤巖層走向NW,傾向SW,傾角5~10°。區內已揭露落差3m以上斷層4條,1.0~3.0m斷層9條,1.0m以下斷層30多條,陷落柱7處,古河床沖刷帶3條(詳見表1)。
通過對表1及采掘工程平面圖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區域內已揭露斷層全部為正斷層,走向集中在NE25°~40°和NW2°~24°兩個方向范圍內,傾角多為60~80°。在落差較大的斷層周邊小斷層及節理發育。區內陷落柱長軸多以NE向為主,呈一字型串珠狀由東北-西南向排列展布。沖刷帶主要集中在盤區北部,走向NE,沖刷范圍小。
巖溶洞穴的發育和巖溶洞穴塌陷是形成陷落柱的根本原因。云崗井田屬十里河巖溶水子系統的徑流區。依據410盤區西部的煤巖層產狀特征、已揭露的陷落柱展布規律及斷裂構造的發育特征,可以確定該區域巖溶地下水的流向大致為東北-西南,地下水動力條件好,水的交替循環強烈。井田內發育的斷裂構造成為良好的地下水通道,溝通了各含水層間的水力聯系,使地下水可以補給到寒武系灰巖中。同時流水的沖蝕作用加速了灰巖巖溶進程。下伏的寒武系地層主要為可溶性的灰巖,易被地下水溶蝕沖蝕后形成孔隙、溶洞、洞穴等。云崗井田內石炭-二疊系以及侏羅系下部的永定莊組地層賦存厚度均較小,在北部部分區域侏羅系地層甚至直接覆蓋在寒武系灰巖之上,使得陷落柱的陷落高度極易達到侏羅系大同組煤系地層。

表1 410盤區西部主要構造一覽表
兩組傾向相對的中等規模落差以上的斷層所圈定的區域內,同時該區域煤層下伏賦存厚度較大的可溶性碳酸鹽巖地層,且煤層與碳酸鹽巖地層層間距較?。?00m以內)時,通常會在所圈定區域中部發育巖溶陷落柱,且多以一字型串珠狀形式展布出現。

圖1 陷落柱形成模型圖
綜上所述,410盤區西部具備了形成巖溶陷落柱的全部地質條件,因此在該區域形成了數量眾多、東北-西南向呈一字型串珠狀排列分布的陷落柱群。
12#層81027工作面位于410盤區西部?;夭善陂g通過對周邊地質條件的綜合分析,依據上述陷落柱形成機理,結合周邊已揭露陷落柱的分布規律特征,預測在工作面內部45~182m采位范圍內,可能存在陷落柱(如圖2)。81027工作面大致處于F8和F10兩條斷層控制的范圍內。F8傾向NE,F10傾向SW,兩斷層傾向相對。按傾角進行推算,兩斷層約在工作面以下131m處的寒武系灰巖地層中交匯剪切。受剪切影響,剪切部位的巖層完整性遭到破壞,使巖層斷裂破碎。地下水通過斷層進入灰巖層,在斷層剪切部位的巖層破碎區更易于形成溶蝕孔洞,久而久之,孔洞變大形成巖溶洞穴,因而更易于形成陷落柱。

圖2 81027工作面平面示意圖
81027工作面采至116m采位時,在33#支架處揭露了陷落柱,驗證了預測預報的正確性,充分說明技術理論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