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康恒 ,王 英 ,桑國慶
(1.臨沂市羅莊區小埠東灌區管理處,山東 臨沂 276017;2.濟南大學水利與環境學院,山東 濟南 250022)
蘭陵縣位于山東省最南部,屬沂蒙山區。全縣多年平均氣溫13.3℃,多年平均降雨857.1mm,降水集中在汛期6~9月,汛期多年平均降水量為617 mm,占全年降水量的72%,12月份降水最少,僅為11.8mm,占全年降水量的1.4%;多年平均蒸發1 158.8mm;全縣徑流量的年內變化十分劇烈,汛期洪水暴漲暴落,枯期徑流量很小。
小南湖流域面積為83.59 km2,境內主要為西泇河。強降雨導致水位暴漲暴落,極易引發山洪災害。本文以小南湖流域為研究對象,利用HECHMS建立山丘區流域產匯流仿真模型。采用3場典型洪水的降雨流量數據對模型進行參數率定及選取2場典型洪水對模型進行精度驗證,在此基礎上分析洪水規律,可在山洪預警預報中發揮實際作用。
HEC-HMS模型是一個半分布式降雨徑流及洪水演進過程模擬系統。建模的主要思路是基于DEM基礎數據,將流域劃分為若干子流域,并進行產匯流計算,最后演算至流域出口斷面。
以蘭陵縣小南湖典型流域為研究對象,流域內共有西上峪、東上峪、上大爐、下大爐、泇河灘、楊莊、小南湖等7個山洪重點防治村,基于流域DEM數據,利用ArcGis提取水系并對7個重點村進行子流域劃分,各子流域特征值信息見表1。計算時采用雙河雨量站的雨量信息。

表1 子流域特征值統計
根據降雨徑流的形成過程,HEC-HMS模型主要分成了產流計算、匯流計算、基流計算和河道洪水演算4個計算模型,每個計算模型包含多種可用的計算方法。其中,產流計算包括SCS曲線數法、格林安普特損失法,匯流計算包括SCS單位線、修正克拉克單位線和動波法,基流計算包括指數衰退法和線性水庫法,河道洪水演進計算模型包括延遲法和馬斯京根法。
模型中需要率定的參數有初損Ia、CN值、流域滯時tlag、退水拐點比率、流量比重因素x和穩定流情況下河段傳播時間K等參數。初損值Ia根據流域特征按照經驗值預估;CN值根據土地利用、土壤類型和流域前期濕度進行查表估算;流域滯時根據公式計算得到;初始流量、衰減指數和退水拐點比率先根據流域實際情況預估,再通過率定得到;K和x的選取一般選用試錯法來確定。
選取小南湖流域5場典型洪水進行產匯流過程參數率定及驗證,計算結果見表2。從表2中可以看出,在3場率定洪水與2場驗證洪水中,洪峰和徑流深相對誤差均小于20%,模擬結果較好。其中,圖1和圖2分別為20000718和20110826場次洪水實測和計算洪水過程線。

表2 模型率定及驗證結果

圖1 20000718場次實測和計算洪水過程線

圖2 20110826場次實測和計算洪水過程線
從圖1中可以看出,在20000718場次洪水中,模擬洪峰流量為208 m3/s,實測洪峰流量為201 m3/s,洪峰相對誤差為4%;計算洪峰時間為8:00,實際洪峰時間為7:20,峰現時間誤差為0.6 h。計算結果表明洪峰過程、洪峰流量的計算值與觀測值之間有較好的一致性。
從圖2中可以看出,2011年8月26日洪水,其降水從10:00開始,當降水量達到21mm時,小南湖流域開始形成洪峰。流域計算洪峰流量為192m3/s,洪峰出現時間為 27 日 07:00;實測洪峰流量為 173m3/s,洪峰出現時間為 07:45,洪峰相對誤差為11%,峰現時間誤差為0.75 h。
1)基于流域DEM數據劃分小流域,建立小南湖流域山丘區小流域半分布式水文模型,將水文模型與GIS技術緊密結合,可適用于半濕潤地區,可用于實際預報工作,可為防洪減災、水資源管理調度提供依據。2)采用2場暴雨洪水過程對率定的模型進行了驗證,結果表明,洪峰相對誤差均小于20%,模擬結果較好。3)本文建模時率定過程中未添加水庫單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模型的計算精度。后期需將水庫單元添加到模型中,進一步提高模型的準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