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 波,姜 榮,韓 勇,劉明亮,崔 巖
(航天長征化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1111)
近年來,我國大面積出現持續性霧霾天氣,嚴重危害人們身體健康。大量研究表明,揮發性有機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簡稱VOCs)是細顆粒物PM2.5和臭氧的重要前驅物之一,是復合型大氣污染的重要誘因[1-4]。VOCs一般是指參與大氣光化學反應的有機化合物,主要包括非甲烷總烴(烷烴、烯烴、炔烴、芳香烴)、含氧有機化合物(醛、酮、醇、醚等)、鹵代烴、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等。
我國VOCs排放涉及石油化工、制藥、涂料、印刷、交通運輸等多個行業,管控工作難以全面展開。近期環保部頒布了石油化工、石油煉制、合成樹脂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覆蓋面積仍然較窄,因此應盡快開展其他行業VOCs檢測標準的制訂和頒布。
VOCs檢測與分析是判斷VOCs來源、識別VOCs種類的重要手段,是研發源頭控制技術、清潔生產技術、末端治理技術等方面的基礎,是國家管控VOCs、制定揮發性有機物相關政策的重要依據。目前,煤化工行業VOCs綜合整治基礎相對薄弱,大部分企業不具備VOCs檢測能力。因此,建設VOCs檢測與分析實驗室是非常迫切的工作。
實驗室選址是實驗室設計、建設以及日后投用的基礎。在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實驗室選址應優先考慮基礎設施完善、交通便利、通訊良好的地區[5],同時應避開噪聲、振動、電磁干擾和其他污染源[6]。改建的VOCs檢測與分析實驗室所在的舊建筑共6層,第一層、第二層已用,現將第三層改為實驗室,建筑面積約1 300 m2。
VOCs檢測與分析實驗室籌建的初衷是承擔煤化工行業廢氣、廢水、固廢中揮發性有機物的檢測,同時可進行化工行業常規污染物的分析。廢氣的分析項目包括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非甲烷總烴、氯化氫、氟化氫、溴化氫、氯氣及廢氣有機特征污染物等。廢水的分析項目包括pH、懸浮物、COD、BOD、氨氮、總氮、總磷、總有機碳、石油類、硫化物、重金屬及廢水有機特征污染物等。
結合實驗室分析項目和用途,VOCs檢測與分析實驗室可劃分為實驗區、輔助區和公共設施區。實驗區是用于從事實驗操作的場所,設有化學分析室、前處理室、光譜分析室、色譜分析室、天平室及高溫室;輔助區是為實驗提供服務的場所,設有樣品接收與暫存室、藥品室、便攜式儀器室及鋼瓶間;公共設施區是為實驗工作提供所需環境及其他條件保證的場所,設有新風機房、辦公室、休息室、會議室及資料室等。
化學分析室通常進行樣品的化學處理和常規理化項目測定,以容量分析為主,放置一些小型的儀器設備。前處理室專門為色譜、光譜分析設置,樣品在用大型儀器測定前,需進行前處理;光譜分析室中主要放置基于光的吸收、散射及發射等原理工作的大型儀器;色譜分析室承擔揮發性有機物的分析檢測;天平室是為放置稱重設備而獨立設置的房間,用于化學試劑及樣品的稱重;高溫室放置一些操作溫度較高的設備。
樣品接收與暫存室是為暫存大批量樣品設置的房間;藥品室用于存放常用化學試劑及標準物質;便攜式儀器室中存放采樣設備;鋼瓶間是用來放置實驗室所用鋼瓶,為大型儀器提供所需氣體。
實驗室正常使用時,通風設備要經常開啟,為了防止分析房間負壓過大,影響實驗人員身心健康,需向房間內不斷補充新鮮空氣,故實驗室中設有新風機房。其他辦公、存放資料等房間配套實驗室建設。
在VOCs檢測與分析實驗室籌建與設計時,應合理利用原有建筑物的空間和設施,盡量做到少破壞原有建筑,其平面布局如圖1所示(陰影部分為建筑物原有設施)。

圖1 平面布局示意
由圖1可以看出:在進行實驗室平面布局時,將實驗區和辦公區分開,合理充分利用室內空間。實驗區分干濕兩區,上側為濕區,下側為干區,中間用走廊隔開,鋼瓶間位于建筑物外一層,靠近干區,緊鄰色譜室和光譜室2個用氣房間。
VOCs檢測與分析實驗室實驗臺布置采取“島型”結構,便于實驗人員活動并可以快速接近緊急設備或出口。化學分析室與前處理室以中央實驗臺為主,中間帶有試劑架,實驗臺長 5 400 mm、寬1 500 mm、高900 mm,臺面材質選取耐酸堿腐蝕、耐撞擊、耐高溫的環氧樹脂。色譜、光譜分析室采用儀器實驗臺,臺面材質選用環氧樹脂,實驗臺長3 500 mm、寬900 mm、高900 mm,相鄰實驗臺留有500 mm檢修空間。天平臺的臺面和臺座應具有抗震功能,臺面平整、光潔、有足夠剛度的臺板,一般選用大理石或陶瓷。
為了保證實驗室安全、干凈、舒適,減少有毒有害物質對實驗人員的傷害,實驗室需要設置通風系統。化學分析室及前處理室使用較多揮發性、刺激性氣味的試劑,且在實驗中容易產生有毒有害的氣體,對這2個分析室設置較多的桌上型通風柜和臺式通風柜,一些分析項目直接在通風柜內進行,實驗臺局部上方設有萬向排氣罩。色譜分析室廢氣產生較少,僅對每張實驗臺局部設有萬向排氣罩。光譜分析室中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AAS)、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儀(ICP- AES)在工作時氣體燃燒產生火焰,故光譜分析室除設有萬向排氣罩外,還增設排風量較大的吸收罩。便攜式儀器室設有1個臺式通風柜,用于便攜儀器的標定。藥品室、樣品接收與暫存室采用帶排風的柜子,保持24 h不間斷排風。
由于通風設施的使用,實驗室容易出現負壓過大,影響實驗人員身體健康,故VOCs檢測與分析實驗室設有新風機房,可不斷向房間內補充新鮮空氣,以平衡室內壓力,且新風系統與中央空調連通,可維持實驗室內部溫度恒定。
VOCs檢測與分析室的供水取自城市自來水,由原建筑衛生間引入,沿走廊吊頂進入化學分析室、前處理室以及緊急噴淋裝置,接至實驗臺水槽、通風柜等用水處,化學分析室與前處理室各配備1臺純水機,用來制取不同級別的實驗用水。2個分析室的排水管道匯總,然后接到地下一層污水處理設備。
實驗室分析房間所用氣路統一來自鋼瓶間,由40 L標準鋼瓶供氣,各種氣體均采用“一用一備”模式,便于自動快速切換。引入色譜分析室的氣體有氮氣、氫氣、氦氣、氬氣、空氣等,引入光譜分析室的氣體有空氣、乙炔、氬氣、氮氣等,化學分析室預留1路氮氣。
進入色譜、光譜分析室的氣體主管道上設有總閥,安裝在房間內明顯的墻面上,各路支管沿實驗臺功能柱鋪設,就近設置二級減壓閥和壓力表,實驗室所有氣體管道應做到統籌規劃、集中布置,以便于安裝、操作和檢修。氣體鋼瓶在更換時會有少量空氣進入氣體匯流排中,可燃氣體管道在吹掃或檢修時需及時放出殘留在管道內的氣體,因此,對所有氣體管道設置放空管線,并將可燃氣體與惰性氣體放空管線分開布置引至樓頂高點放空。考慮到未來預留或儀器位置變動,色譜分析室的5種氣體管道并列引至儀器處,每個支管終端設置閥門,光譜分析室的4種氣體管道同樣按照此法布置。
VOCs檢測與分析實驗室屬于改建項目,土建的設計與施工盡量不改變原有建筑。房間內的消防管道、橋架等已安裝,為避免造成室內縱向空間較小,分析室內采取無吊頂,只保留走廊吊頂。VOCs的分析主要針對揮發性有機物,故實驗室內裝修盡可能選取無揮發性有機物釋放的材料,避免影響儀器檢測的準確性,實驗室地面采用耐酸、耐堿、耐油的防滑瓷磚,墻面采用彩鋼板,走廊吊頂采用鋁塑板。
實驗室內統一配備220 V、380 V兩種規格電壓。實驗室在設計初期,分析儀器和設備尚未購置,其電壓、功率等參數無法準確獲取,因此在電氣設計時,房間用電功率應重點考慮,適當放大。
VOCs檢測與分析實驗室需要用到氫氣和乙炔等易燃易爆氣體,故鋼瓶間在設計時,將可燃氣體鋼瓶和惰性氣體鋼瓶隔開布置,每個鋼瓶采取固定措施,可燃氣體間與建筑物相連處為鋼筋混凝土防爆墻,鋼瓶間地面采用防火花、防靜電材料,并有遮陽防曬措施。色譜分析室、光譜分析室、放置可燃氣的鋼瓶間設置可燃氣體檢測報警儀。
實驗室門均朝外開,便于事故時實驗人員逃生。實驗室衛生間和走廊設有緊急噴淋裝置,靠近化學分析室和前處理室,當發生意外傷害事故時,可進行快速噴淋、沖洗,將傷害程度降至最輕。化學分析室和前處理室水槽邊各配有1臺洗眼器。
VOCs檢測與分析實驗室目前主要承擔化工行業揮發性有機物的檢測,考慮到未來實驗室發展規模,參照GB 31571—2015《石油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中水和大氣分析項目,另外配置環境檢測類儀器,玻璃量器按常規種類配置。分析儀器及設備配置情況見表1。
VOCs檢測與分析實驗室在使用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三廢。在設計實驗室時充分考慮了三廢處理問題,實驗室廢水通過排水管道進入地下一層污水處理站,廢水經過處理達標后再進入市政污水管道。實驗室廢氣通過排風管道送至樓頂,經干式化學過濾器處理合格后,排入大氣。實驗室固體廢物密封集中存放,交給相關單位收集處理。總之,實驗室產生的三廢在向室外排放前,必須進行凈化處理,使之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污標準。
(1) 根據VOCs的性質、種類、來源等,規劃并設計了VOCs檢測與分析實驗室,能滿足石化行業尤其是煤化工行業VOCs檢測的需求,同時涵蓋其他環境類檢測項目。

表1 分析儀器及設備配置情況
(2) VOCs檢測與分析實驗室,通過全面采樣、科學檢測、系統記錄,對煤化工行業VOCs排放量、VOCs物質清單等開展排查,完善VOCs數據臺賬,為未來建立和完善煤化工行業的VOCs管控技術,制定行業VOCs排放標準及相關政策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