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益民
呂亭鎮石橋村黨支部書記吳克生,年輕時一心向往外面的世界,憑著自己的勤奮苦干,很快在大城市里站穩了腳跟,事業小有成就。2010年10月的一次回家探親,從親朋好友口中得知市政府大力號召有志青年回鄉工作,通過發展農村經濟,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為響應政府號召,年僅34歲的他放棄了外面的事業和優越的生活條件,同年底回到家鄉通過公開選舉進入村委工作,擔任新店村民兵營長和村委副主任。
2011年7月份,原石橋村黨支部書記卸任,當時呂亭鎮黨委委派吳克生同志前往任職,吳克生帶著黨組織的信任和重托,離開了熟悉的工作環境,第一時間走馬上任。由于初來乍到,對村務不熟,吳克生便一點一滴從頭做起,白天走田間地頭查看,及時了解農業基礎設施和村民的生產情況。晚上下組入戶走訪,主動聽取群眾意見建議。每天走訪回來,堅持寫走訪記錄,查工作臺賬,在短時間內,迅速掌握了全村民情和第一手真實資料,為村務決策提供了依據。
當時的石橋村一貧如洗,村支部五個辦公人員擠在三間小平房里辦公,村財務欠債40多萬。吳克生擔任黨支部書記后,面對發展難題和前期留下的巨額債務,沒有絲毫的抱怨和退縮,而是憑著自己的黨性和責任知難而上。由于手頭沒有現成的資料,吳克生通過報刊和網絡查閱“三農”及扶貧開發方面的政策,學習借鑒附近村莊扶貧工作先行做法,主動走訪政府、涉農部門,了解政策,爭取項目,吳克生抽屜里一本厚厚的日記本里記滿了黨的各項惠民政策,這也為他今后的脫貧工作打下了堅實的政策基礎。
通過積極協調與市直部門對接,爭取到了桐城市人民法院黨建扶貧工作隊駐村幫扶脫貧。并從扶貧辦爭取了二十多萬資金償還了前期的部分債務。經過5年的努力,不僅新建了村委辦公樓,還清了前期的所有負債,村務賬面還有積余。
要致富,先修路。石橋村位于呂亭鎮東北角,毗鄰合肥市廬江縣,屬于丘陵地帶,交通不便,農資產品進出不暢。吳克生走馬上任的第二年,帶領村兩委尋求資金來源,積極聯系在外創業能人,號召他們為家鄉發展作貢獻。當獲悉姚莊村民組村民江正兵在杭州的事業如火如荼,又得知江總心系家鄉民生,于是親赴杭州,上門與江總探討石橋村經濟滯后的因素和未來發展的愿景。經過一番推心置腹,江總積極響應并協同村民組的另二位合伙人,共同投資45萬余元,修建了石橋村連接合肥市廬江縣的跨河大橋。大橋修建后,村民的出行更加便捷,農村物流網絡得到了完善,當地百姓無不拍手稱贊。
上任八年來,吳克生把自己全部身心都交給了村民和工作,帶領村兩委為全村基礎設施建設了做出了有目共睹的成績,改變了石橋村之前落后的村容村貌。為貫徹村村通民生工程,修建村級水泥道路十余公里,拓寬村村通公路9.6公里;為保障全村的農田用水,興修水塘50余口,涵洞8座,提水站6座,并對村里的一座小二型水庫進行了除險、擴容、加固,以及對全村渠道溝系進行全面清理,保障了溝道的通暢。同時,36個村民組的農村電網目前己改造完畢,讓當地百姓過上了水通、電通、路通的幸福生活。
特別在2014年,石橋村經統計的貧困家庭共有121戶,在村兩委班子和市法院扶貧脫困工作隊成員駐村一對一的幫扶下,先后脫貧108戶。剩余的13戶擬于2018年年底全部脫貧,爭取早日摘除貧困的帽子。
如今的石橋村在吳克生的帶領下換來了巨大的變化,在民主法治建設、扶貧開發、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和諧平安創建工作上,獲得了桐城市呂亭鎮黨委的各類嘉獎。全村黨員干群150余人,有效的發揮了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黨風、政風、民風進一步提升,群眾文明素質不斷增強,村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他本人自2014年以來先后獲得過桐城市優秀共產黨員等光榮稱號。
有志青年回鄉帶領鄉親共建美麗新農村,讓我們期待吳克生書記和他的石橋村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上邁出更大的步伐,繼續譜寫新的篇章,讓廣大農民群眾真正享受到現代文明的生活條件和生活方式,過上更加體面、更加幸福的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