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電子商務產業正進入密集創新和快速擴張新階段,成為拉動消費需求、促進傳統產業升級、發展現代服務業的重要引擎。明光市探索出適合本地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新路徑,推進電商精準扶貧,加快構建現代化農村市場服務體系,實現城鄉流通服務一體化,促進農村產品提質增效和農民增收。
明光市就有一位年輕的90后電商創業女青年,為明光市銀嶺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秀敏,這位從明光張八嶺鎮走出去、在大上海成長起來的90后姑娘,回到家鄉,攜同丈夫一起,計劃投資一千萬元,以“互聯網+農產品”理念,打通農產品生產、深加工、電商銷售多個環節,實現農產品一、二、三次產業的一體化,打造有明光特色的融合農業。目前己在明光創立銀嶺食品、盛遠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百世堂中藥有限公司三家電子商務公司,在管店鎮管店村有電商生產、銷售、加工基地,現今正在積極拓展公司業務、謀劃公司發展思路,努力在電商界打出一片天。
一、打拼上海撈得第一桶金
1990年出生的張秀敏,2006年初中畢業后,按照父母的安排來到上海,像她的姐姐一樣進入一家留日預備高中學習。張秀敏的父母多年來一直在上海的超市打工,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要強的張秀敏便開始了半工半讀,在當時閘北區的一家大型營養品批發市場打工。在這里,她接觸到了當時剛興起不久的淘寶店,第二年,她便注冊了一家自己的淘寶店,在網上賣起了批發市場的營養品,效益很好。
在批發市場,她認識了一位比她大5歲的溫州小伙子,他是帶著1000元錢,被父親安排到上海的朋友這里學做生意的。他也開了個淘寶店。成為朋友后,他們倆一起辛勤經營。她當時打工每月1000元的收入,主要用于進貨周轉,剩下的一點點錢,只能省著花,生意不好時,就只好吃泡面,一箱一箱地吃。2008年的冬天,阿膠銷售行情不錯,為了不耽誤發貨,她自己抱著沉重的整箱阿膠,來來回回,送貨發貨。經過兩年的辛苦奔波、辛勤勞動,他們掙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努力得到了回報。2009年,他們便用自己的努力所得,在上海購買了第一套房子,面積100多平方米。那年,她才19歲。
后來,倆人締結了良緣,事業也發達起來,辦起了上海比高商貿有限公司,在上海億實產業園租了一棟四層樓高的公司運營大樓,成為著名的“七匹狼”公司的皮具、箱包網絡銷售一級代理。
二、情系家鄉決定返鄉創業
隨著事業的發展,他們在不斷擴展新的經營項目。一個個新產品在他們的經營下,一個個運作得都很成功。像紅糖棗姜茶,2016年年初,一個寧波的客戶開年會,一下就訂了6000單。2017年起,他們將眼光又投向了特色農產品的銷售、加工和品牌打造,為此,還計劃到重慶、河南、江西、安徽等地考察。“還是想回到家鄉。”張秀敏告訴我們,明光張八嶺鎮,還有她的親人。于是戀家的她,考察的第一站就安排在安徽明光張八嶺鎮、管店鎮。
三、樂做農村致富帶頭人
張秀敏是農村家庭出身,在大城市呆得時間比較久了,就特別懷戀農村的東西。“如果能夠帶動家鄉人民脫貧致富,也是我創業的動力。”張秀敏如是說。她發現了農產品上行的潛大市場,就想把源自農村產自農村的正宗土特產,搬到城市的餐桌,讓扎根城市的人能買到正宗的土特產也能看到農村良好的環境和生態。回到明光后,明光市商務局、團市委、管店鎮等單位提供了熱情的服務,帶他們到經開區選址、看廠房。現在,銀杏茶已上線試銷。同時在張八嶺鎮,圍繞土雞養殖、有機土雞蛋等項目,她嘗試做了一個“可視農場”,銷量可觀;目前她把辦公、倉儲基地搬到了管店鎮管店村公司規模更大,以網銷收納產品、寶寶營養品等快銷產品為主,將大量開展農產品上行。她希望借助多年來的電商運營經驗和信譽,打造出在全國有影響的生態農產品品牌,讓更多的農村有機無公害特色農產品搬到城里人的餐桌上,為村民增收,帶動大家一起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