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今日的天氣預報,我是本周播報員秦子翔。近兩日,我市受北方濕冷空氣的影響,以陰雨為主,溫度偏低,風力……”
此時的我,正像模像樣地站在黑板前,指著地圖,給班上的同學和老師播報天氣情況。聽聽這口氣,瞧瞧這架勢,是不是很有央視天氣預報現場直播的感覺呢?
這個學期,老師為了讓同學們能關注天氣,學會合理安排自己的穿衣出行等,讓我們輪流播報天氣。前面的同學只是簡單播報了我市當天的溫度、晴雨等,做得非常簡單。像我這樣的“完美主義者”,則希望更加貼近真正的天氣預報。為此,我精心準備了一個多星期呢!
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多樣,因此各地氣候差別很大。如果一股腦兒將復雜的天氣情況都說給觀眾們聽,想必大家會聽得云里霧里。所以,為了讓大家更明了,播報員總會對著一張動態地圖,依據地勢、區位、河流等,給大家總體分析全國的天氣狀況,然后再具體到省市。
雖然我不用像專業播報員那樣播報全國的天氣,但要想跟同學們講清楚具體的天氣變化,熟悉我國的大好河山也是有必要的。
于是,我纏著媽媽買了一幅中國地圖,每天到家,便會第一時間跑去研究。現在你隨便指一個區域,問我是哪個地方,我都能快速準確地說出來;隨便指一條河流,我都能說出它的名字,以及起源地和流經的省市。
小伙伴們,現在我這個“地理達人”要考一考你們了。
1. 地圖上哪條河流呈“幾”字形?它流經哪些省市?
2. 我國省市眾多,為了能更好地記住它們,有人想出了用外形來記憶:臺灣像奶瓶,黑龍江像______ ,四川像 ______ ,青海像 ______ ,廣東像 ______ ,山西像______ 。
看天氣預報時,我們往往會看到氣象播報員身后的動態地圖,顯示出各種各樣的圖標。
你們可別小看了這些圖標喲,它們是天氣圖形符號,都有屬于自己的意義:太陽表示晴,太陽和云表示多云,一團烏云表示陰……想要準確無誤地播報天氣,必須把它們熟記于心。
可是當我正式開始記憶它們時,它們卻給我出了不少難題。
有的小家伙長得比較直觀,從長相便能認出來,比如晴、多云、陰、冰雹等,比較好記。可還有不少小家伙,它們是“多胞胎”,長得很相像,比如“小雨、中雨、大雨、暴雨”“陣雪、雨夾雪、小雪、中雪、大雪、暴雪”等,僅僅一點點差別,名字就不同了。為了記住它們,我可死了不少腦細胞呢!如今,隨便你們點哪個小家伙兒,我都能準確無誤地說出它的意思來。
小伙伴們,現在又到我考你們的時候啦!你們能說出以下三個天氣預報圖標的名字嗎?
正式播報前的晚上,我從網上整理了日照未來兩天的天氣情況,拿著稿子默默在房間里面練了很多遍,還讓媽媽做我的聽眾,直到自己覺得完美了才罷休。
雖然做足了準備,但在實際播報中,還是出現了一點兒小失誤。天氣預報中溫度前的“+”和“-”,分別表示零上的溫度和零下的溫度,播報時“-”應該說“零下”,可我卻說成了“負”。
我緊張不已,同學們和老師卻沒聽出來。但作為“專業”的天氣播報員,我可不能忽視這樣的失誤,因為媽媽告訴我,天氣播報必須盡量做到精準,這樣觀眾朋友們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出行計劃,還可以提前知道一些惡劣天氣,做好防護準備。看來,明天播報的時候,我得更加細致一些。
經過這次播報,我明白了,天氣播報員并不是那么好當的,播報前要熟練地記住播報稿,出鏡前要化妝和搭配服飾,還要有極好的心理素質,克服“鏡頭恐懼癥”,應對各種“不可預見”的情況。“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果真說得一點兒也沒錯!
如今,我更加關注天氣變化了。以前是爸爸媽媽關注天氣預報,提醒我該怎么穿衣,該不該帶雨傘,現在該輪到我主動關心爸爸媽媽的穿衣出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