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明月
摘 要:工筆人物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魏晉南北朝時期,可以說工筆人物畫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發展至今仍然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工筆畫的基礎便是傳承與發展,既要繼承前輩的繪畫經典還要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所創新的東西要符合時代的需求。本文以研究現代工筆人物畫的傳承與創新為主,文中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以繼承傳統為主,講述的是工筆人物畫在歷史的發展概述,第二部分以時代創新為主,強調的是現代工筆畫的創新特色與形式語言??傊Mㄟ^研究工筆人物畫的傳承、創新,帶動著現代的繪畫方式朝著一個全新方向轉變。
關鍵詞:工筆人物畫;繼承;發展;創新
一、當代工筆人物畫的繼承
工筆人物畫的發展一直以來都是緊隨時代步伐的,隨著筆墨在時間長河中的不斷推移,在不同的時期筆墨也產生出不一樣的特色來。魏晉時期由于受到西域文化、佛家、道教及儒家思想的影響,這時期的文化發展中玄學開始興盛,此時的工筆人物畫受到玄學的影響,在創作中追求主題精神的內在含義。唐代工筆人物畫的發展達到鼎盛,佛教人物畫、歷史故事畫和仕女畫等繁榮發展,題材廣泛,技法逐步完善,代表人物有閻立本、吳道子等。宋元時期由于“文人畫”的興起,山水和工筆花鳥畫發展繁榮,工筆人物畫有所衰微。清中后期及近現代由于“西學東漸”和西洋畫的影響,工筆人物畫有所復興。近代的工筆人物畫在之前創新的基礎上開始尋求“古為今用”“西學東漸”等思想,并且在創作中開始追求一些具有個性化的東西,在展現傳統藝術的前提下更加具有時代感。
二、當代工筆人物畫的創新
(一)題材內容的創新
當代工筆人物畫題材內容的創新是首要因素,新時期中大量的藝術家改變了傳統的繪畫方式,開始采用全新的模式進行創作,例如不少畫家在創作中把筆墨、運線、色彩進行改變融入一些西方的繪畫理論,以此形成自己的創作風格。還有的畫家在創作題材和內容上融入高科技元素,采用手機拍照抓住動人的瞬間,或者用高倍單反相機取代速寫,以此科技手段記錄創作的全過程,然后又通過PS、AI等圖像圖形軟件進行后期處理,把一些圖像變成具有藝術特色的作品形式。當然這些高新科技的手段大大加速了繪畫創作的過程,縮短了前期的收集資料的時間,省去了組織線條,推敲畫面的過程。傳統的工筆人物畫在題材上多是仕女圖、宮廷圖、宗教圖等形式,現代的創作中則多是采用都市題材、現代女性、少數民族題材等形式,這些形式上的轉變提高了現代的繪畫技巧也增強了繪畫創作的時代題材空間。例如都市題材的創作,畫家在人物創作中結合新時代的新面貌,以此體現出大量的新時代氣息,尤其是都市女性在精神面貌、時代特色上聚集了大量的生活題材的氣息,使得工筆人物畫的創作具有很強的時代感。其次,少數民族題材的創作,創作中重點強調繪畫的色彩與筆墨的應用,在創作中多是融入西方的繪畫技巧,大量的色彩的應用使得畫面的真實性與藝術感更加具有民族藝術特色。
(二)繪畫語言的創新
1.構圖的創新
傳統的工筆人物畫在構圖上以散點透視為主,在結構的組成上,雖然運用的是“散”,但是形散神聚。現代的工筆人物畫在構圖形式上發生了很大的轉變,最為明顯的便是不再全部采用散點透視,而是出現大部分以平行透視、成角透視為主,使得現代的工筆畫在構圖形式上呈現多元化的樣式,這一方面是受到西方美學的影響,另外也是我國繪畫發展到一定瓶頸后自身開始尋求的突破?,F代工筆人物畫創作中強調的是寫實特點,構圖中人物基本為視覺中心作為深入刻畫,但是背景的處理也變得更加重要,很多藝術家喜歡把背景刻畫得更加細致。我們可以在《孤葉》《繡女》等作品中明顯的看到這一點。將背景虛化,突出主題,甚至于用空白來進行替代,對于不重要的事物也采取忽略的方式,通過這種方式,讓觀眾能夠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而對創作進行一個屬于自己的想象。簡單說工筆畫的創作在構圖上便是以人物為主,突出個性強調氛圍。
2.線條的創新
點、線、面素描三要素是繪畫的基本元素,無論是在中國畫還是西方油畫上都是十分重要的。工筆人物畫的創作在先天上便是以線條的形式為主,強調的是線的應用精髓,這點中國繪畫在線的應用上是有著先天的優勢的,傳統的工筆畫中單純的線條勾勒又叫做白描。傳統繪畫中最為有名的藝術家便是吳道子,他的線條縹緲靈異,時而沉穩殷實,時而輕易縹緲等,他對線的應用達到出神入化的地步更是后人難以超越的?,F代的藝術家在線條的創新中開始融入素描的元素,把大量的抽象藝術、具象藝術融入其中,并且在線的應用中不再單一化,而是具有極強的藝術創作力,張藝的《A(6)教室之一》中對牛仔衣服的質感進行了夸張表現,但是作者所表現的環境非常真實。在當代畫家中,線條繪畫的技巧性表達得十分具有當代的特色,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3.色彩的創新
傳統的工筆人物畫都是采用線的形式為主,強調線的全局性,在創作中如果要著色,則添加少許的色彩,進行輔助填色。而現代的工筆人物畫在創作中以何家英為代表的新中國工筆畫創作,帶有了一定的色彩筆墨,整體色彩具有很強的色彩性。這種創作的形式以線、色結合為主,把色彩與線進行融合,在不失其固有顏色的原則下進行主觀處理,使表現對象更加入畫。“隨類賦彩”就是畫家按照物象的本身進行染色。染色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但從技巧上來說,分染使畫面變得更有意思。有些畫家為了追求作品的和諧而進行單一色調的染法,完全呈現出固有色。單從設色技法上來講是變化多端的,傳統的程式畫法與現代創新技巧的結合,為工筆人物畫的創新引領了方向。例如畫家金瑞的《飛鳥愿為云》,以豐富的色彩為主,把色彩的主觀意識融入到作品中,通過強烈的色彩感來帶動整個畫面,人物的灰白色與頭上的鳥色形成一種對比,再加上復雜的背景色彩以此形成一種美感。這種線色結合的方式也是現代工筆人物畫比較流行的方式。
4.肌理表現的創新
肌理是用主觀意向創作出來的一種“形式語言”,這種強調肌理效果的作品曾經是西方繪畫的主要創作方式。現代的眾多工筆人物畫在創作中把人物的頭發、衣服的編織、拉鏈的凹凸都給觀者真實再現的感覺。這種真實的感覺其實便是一種肌理的效果。這種具有肌理的工筆畫的創作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和視覺沖擊感,其中具體在作品中的應用以羅寒蕾的作品為典型,《日日是好日》畫面中人物的衣服褶皺、佩戴的眼鏡以及花,都進行了細致的紋理表現,從而表現其藝術性以及對時代的真實反映。畫面中的每個元素都進行了細致刻畫。畫的細致離不開肌理的創新,而肌理與質感是緊密相連的。通過不同材質肌理而展現給人的感覺是不同的。因此來說肌理的效果的融入可以說是現代工筆人物畫創作中的一種全新的體現,這種體現的形式代表了藝術創作的全面融合,在融合中搭配了藝術壁壘,形成多元化的工筆人物畫創作藝術形式,而細節的描寫也成為現代工筆創作中重要因素之一。
三、結語
工筆人物畫的傳承與發展是現代藝術家們在不斷追求的,也是眾多藝術前輩在不同時期所努力執著的,很多現代的藝術家在創作中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今天我們看到的工筆人物畫創新大部分造型、材料、技法、色彩和構圖等方面都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
參考文獻:
[1]俞劍華.中國古代畫論類編(修訂版)[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98:347-350.
[2]賈濤.中國畫論論綱[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57-65.
[3]李福順.中國美術史[M].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2000:288-294.
[4]陳傳席.陳傳席文集[M].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2001:47-115.
[5]梁文博.中國工筆人物畫教學[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
[6]李子侯.工筆人物畫[M].北京: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
遼寧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