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鳳 余江維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診斷的客觀標準化已經是中醫發展的必經之路。筆者對近幾年關于氣虛血瘀證客觀診斷指標標準化研究的現狀進行了初步討論。
【關鍵詞】氣虛血瘀;標準化;綜述
【中圖分類號】R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06.16..02
隨著醫學的發展,把中醫的診斷指標在傳統的四診指標的基礎上與實驗室檢查及儀器設備檢查等客觀檢查指標相結合,得出一套完整的統一的診斷標準,給患者一個相對可見的客觀的統一的診斷結果顯得尤為重要。筆者初步討論了對于氣虛血瘀證客觀診斷指標標準化的研究現狀。
1 實驗室檢查指標
1.1 全生化
其其格[1]等通過調查分析得出,冠心病不穩定性心絞痛氣虛血瘀證與膽紅素水平、外周血紅細胞計數及相關參數相關。孫錫印等[2]通過對比分析得出,血載脂蛋白測定可作為冠心病氣滯血瘀證與氣虛血瘀證辨證和療效判定的客觀指標。
1.2 血流變
王晚霞等[3]通過對比發現,氣虛血瘀證患者與健康青年的血流變相關指標/心功能指標相對比有明顯差異,血黏度降低與其心功能呈正相關。呂芳芳等[4]研究發現冠心病氣滯血瘀型與氣虛血瘀型有著不同的病理生理基礎,其血液流變學的變化可為冠心病中醫辨證分型提供參考依據。
1.3 超敏c反應蛋白
其其格[5]研究發現冠心病不穩定性心絞痛氣虛血瘀證與白細胞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a、細胞間粘附因子-1相關。商秀洋等[6]通過病例分析發現,冠心病患者不同證型之間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含量有明顯差異,可作為冠心病中醫辨證分型的客觀指標的結論。
2 儀器設備檢查指標
2.1 冠脈造影
朱翠玲等[7]研究發現示冠心病氣虛血瘀證出現在前降支病變的機率較大,與單支病變、右冠狀動脈高度狹窄相關,并得出冠脈造影結論可為臨床辨證提供參考的結論。管恩澤等[8]通過對照研究發現,不同證型的冠脈病變支數不同,狹窄程度亦有顯著差別。
2.2 心電圖
張寧寧等[9]通過研究大量的心絞痛患者心電圖發現,氣滯血瘀證與氣虛血瘀證心絞痛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心肌缺血程度與自主神經功能高度相關。
2.3 彩超
王薇等[10]通過與健康組對照研究發現,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12項心臟結構及功能指標均劣于健康對照組,認為冠心病心絞痛常見中醫證型與心臟彩超客觀指標有明顯相關性,可作為冠心病心絞痛辨證分型的客觀依據。
3 其他指標
賴真等[11]發現與正常人相比,冠心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微循環障礙,且氣虛血瘀與氣滯血瘀者有明顯差異,認為甲襞微循環的變化可作為冠心病辨證施治的參考依據。有學者對氣虛血瘀證患者統計指標敏感度分析時發現,氣虛血瘀證診斷指標在不同疾病中敏感度不全相同,證明病證結合研究的必要性[12]。
4 討 論
綜上所述,雖然只是對一部分研究領域的初步分析,但不難發現關于氣虛血瘀證客觀指標標準化研究仍處于摸索期,而且氣虛血瘀證的研究多集中于心腦血管疾病領域,其他領域涉及較少,其研究結果也只是相關性,真正可用于診斷的標準或者說具體的數值范圍、病變程度等還沒明確,這對于診斷的標準化來說還有很遠的距離,也提示單從某一方面小樣本的研究是很難達到目標的。所以,中醫診斷的標準化仍需要我們去努力深入的研究。這一研究是基于龐大的病例積累繁雜的統計工作的基礎上的,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持,需要社會各界的配合才能完成。如果真的能夠完成,這將是中醫學發展史上的里程碑。
參考文獻
[1] 其其格,李耀揚,張 鵬,等.冠心病不穩定性心絞痛氣虛血瘀證與血清理化指標間相關性研究[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1,26(2):380-383
[2] 孫錫印,楊雯琳.冠心病氣滯血瘀與氣虛血瘀證型間血載脂蛋白的異同及辨治影響[J],江蘇中醫,1997,18(6):40-41
[3] 王晚霞,李榮亨.氣虛血瘀證患者血黏度與心功能相關性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29(1):80-81
[4] 呂芳芳,黃 文.冠心病心絞痛不同證型與血液流變關系的探討[J],北京中醫,2004,23(6):327-328
[5] 其其格.冠心病不穩定性心絞痛氣虛血瘀證及炎癥相關性研究[D],北京中醫藥大學,2010:1-2
[6] 商秀洋,石 潔.冠心病中醫辨證與血清高敏C反應蛋白的關系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8,17(6):818-819
[7] 朱翠玲,閆奎坡,朱明軍,等.冠心病中醫證型與冠狀動脈病變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9,34(24):3289-3291
[8] 管恩澤,朱萱萱,王廣基,等.冠心病中醫辨證分型與臨床指標相關性研究[J],中華中醫藥學刊,2008,26(10):2249-2251
[9] 張寧寧,尹承娥,呂芳芳,等.氣滯血瘀、氣虛血瘀心絞痛患者心率變異性與心肌缺血指數相關性探討[J],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2003,27(2):123-124
[10] 王 薇.冠心病心絞痛中醫證型分布及證型與客觀指標相關性研究[D],廣州中醫藥大學,2013.
[11] 賴 真,郭 恕,汪建紅,等.冠心病心絞痛氣虛血瘀和氣滯血瘀的微循環變化[J],湖南中醫學院學報,1994,14(3):44-46
[12] 韋 薇,徐鳳芹,權隆芳,等.氣虛血瘀證診斷指標的德爾菲法及臨床研究[J],遼寧中醫雜志,2012,39(11):2200-2201.
本文編輯:王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