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昊
摘 要:改革開放使國家騰飛民族興盛,同時藝術創作題材也更加廣泛,內容也更加多樣,工人題材美術創作依然是美術創作領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現代美術中最值得關注的部分。創作具有現實主義色彩的“當代工人”題材美術作品,展示和呈現了改革開放背景下現實的人生和社會,并真實表達了藝術家的審美情感、審美認識和審美理想。
(本文“當代工人”概念既包含企事業單位的工人以及經歷了下崗再就業創業的勞動者,也包含了數量龐大的農民工。)
關鍵詞:工人題材繪畫;現實主義;時代性
工人主題美術創作是新中國美術創作藍圖中嶄新的篇章,也是新中國美術創作最主要組成部分,工人主題美術創作是新中國社會發展孕育新的美術產物,體現了中國美術追隨時代、反映現實的優秀傳統,更彰顯了新中國美術創作的文化新質。在“改革開放40年”的大時代背景下,各種藝術形式紛紛登場,但依然有一大批優秀的藝術家堅持“當代工人題材”美術作品的創作,描繪普通工人的生產和生活狀態,反映中國工人的內在精神。展現了改革開放40多年來“當代中國工人”的風貌,充分表現并闡釋“當代工人”在國家建設和偉大民族復興進程中的貢獻。
一、時代的背景
改革開放后我國的工人結構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原有的大批國營工人經過“企業轉制”“下崗再就業”“創業”成為民營企業或者自由從業者,另外,大批的農民進城務工,也成為工人的一份子。據統計,1989年到2002年這十幾年當中,中國的農民工人數猛地漲到 1.2億。改革開放前,工人一詞代表了時代的領導者擁有穩定而體面的社會地位這一概念,隨著改革深入和社會轉型發展,工人過去那種優越感已逐漸消失,心理變化和地位作用在這期間面臨著巨大困難和挑戰。改革開放的40年也是中國美術迅猛發展的40年,原有的藝術語言、手段和表現方式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和進步。相對于文革前美術作品“高大全”“紅光亮”的模式化,當今美術創作更趨多樣化、學術化的藝術語言、手段和方式更需要“解讀”“詮釋”。“當代工人題材”美術作品的創作就是要告訴工人勞動者,在改革發展的40年歷程中以及將來,他們依然是代表著中國社會發展前進的主要力量。
二、發展的歷程及現狀
1978年——1999年。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解脫了藝術家們身上的“偽現實主義”枷鎖,畫家終于不用受到“紅光亮”“高大全”等荒誕原則的種種束縛。同時期,以“傷痕文學”興起為代表的一批藝術家們,他們既迷茫與思考過去,同時也激情澎湃描繪著未來。他們更多是把英雄神話的高大全形象轉換到對平凡人的塑造,這些作品注入了更多的情感思想和社會道德責任感。畫家關注生活,注重內在情感表達,遵循人性的基本要求,不斷突破自我,為工人題材繪畫探索出了新形式的語言。如圖1、圖2。
伴隨著改革的深入,越來越多的農民成為具有雙重身份的“農民工”,并成為備受關注的時代現象。同時,他們也成為了眾多畫家筆下表現現實主義繪畫的創作元素。在改革的大潮中,涌現了以廣廷渤、忻東旺、王宏劍等一大批描繪工人題材的優秀現實主義畫家。同時吳云華、孫國岐、張洪贊等藝術家的工人題材作品也展現出全新的藝術面貌。我們可以從這一時期的作品讀到更多的“人情味”,感受到藝術家內心深處的獨白和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工人的深刻意義。
21世紀(2000年——至今)。新世紀的到來,改革的深入使中國處于巨大的經濟變革和意思形態的轉型時期,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期,徐唯辛、李曉林、周剛、王丕、王家增、趙世杰等一大批具有時代責任感的藝術家們繼續秉承“現實主義”的理念,以表達工人的內在精神來歌頌勞動者,他們誠懇地在現實主義創作道路上謳歌工人、贊美勞動。這些藝術家都各具特色,通過作品對歷史和現狀進行著不斷的思考和前行。而且,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藝術特征,就是體現出強烈的人文關懷精神。如圖3、圖4。
三、“當代工人”題材美術作品的藝術特色
具有現實主義色彩的“當代工人”美術作品,展示和呈現改革開放背景下現實的人生和社會,真實地反映現實生活的客觀本質和歷史本質,并真實地表達藝術家的審美情感、審美認識和審美理想。作品注重對生產和生活的觀察、體驗。通過真情實感表現生產生活的本質規律;通過生動地反映改革開放工業發展的時代特征。展示具有濃郁民族特色家國情懷和人文關懷的典型藝術性。既體現出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同時也具有了更多的社會性和分析性,強調了作品要有明確的和積極的社會目的和意義。這些作品也是秉承了延安魯藝的藝術理念。延安魯藝的革命文藝思想體系和堅持民族性、地域性、時代性以及藝術實踐必須與深入生活相結合,藝術創作必須與時代精神相結合的理念,也是“當代工人”美術作品創作的根。
四、結語
改革開放40年來“工人”這一當代現實主義題材,反映中國人民建設美麗家園、聚焦中國夢的時代主題內容的美術作品,充分展示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中國夢為時代主題”的主題思想。反映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展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前景,著力書寫著人們尋夢理想和追夢奮斗。
改革開放使國家騰飛民族興旺,藝術創作題材更加廣泛,內容也更加多樣,但同時也彌漫著一股浮躁而又復雜的氣氛。工人主題美術創作沒有隨著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而增多,反而在不斷減少。我們要保證工人主題美術創作在中國的藝術界繼續成熟而又系統地繁衍下去,并且通過新思想的融入,描繪出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嶄新面貌,工人主題繪畫最根本的藝術使命是表述家國情懷和人文精神,著眼每一個身為勞動者的“人”,展示有時代感、責任感的中國藝術家的高度文化藝術自信。體現改革開放的建設成就和“當代工人”的精神風貌,以此來印證新中國的成就與發展。
作者單位:
沈陽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