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摘 要:文章研究了民國時期的“海上派”畫家馮超然,探尋了民國時期的藝術環境,以及當時的藝術家的藝術風格、生活環境和這種環境下如何造就了馮超然老先生。在清末民初那個特殊時期,中國藝術涌動,中國藝術界群星璀璨,高手眾多,他們都有不同的派別,但大致也就是“京派”“海派”“嶺南畫派”。而“海派”在中國影響較大,繪畫作品也在當時非常暢銷,繪畫風格在當時成為藝術界的一種時尚。馮超然老先生就是“海派”大師之一,在當時被稱為“三吳一馮”,繼承了文人繪畫傳統,又適應了當時的社會環境與市民階層的審美要求,為中國傳統繪畫的發展和繼承有著巨大貢獻。
關鍵詞:文人畫;馮超然;海上畫派;文人畫
一、海上畫派
清末民初,伴隨著封建社會的日漸衰落,在中國傳統與西方文化激烈碰撞中,新型的民族資產階級首先從沿海的城市興起。十年之中,富人和窮人紛紛來到上海這個城市,上海不僅在物質財富上,而且在私人藝術收藏和藝術贊助人熱情方面,都日益變成中國最富有的城市,上海的經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而上海就以這種到處都充滿著活力和充滿了生機的誘人城市景象呈現在世人的眼前。隨著城市發展的迅速,市民人口的擴大和文化的內外相容,很多生活在這里的畫家群體都受到了這座城市的感染。他們有著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滋養,還吸收著外界不斷帶來的新的文化藝術的養分,用一種新的藝術視野來看待藝術,并進行創作。而在當時中國藝術畫壇中出現很多流派,如正派、別派、大派、小派等。但是其中有三個勢力影響廣泛,分別是北京地區的“京派”、上海地區的“海上派”和廣州地區的“嶺南畫派”。而相對而言,“海上派”在當時影響最大。“海派”的藝術具有多向的特征,他們的作品在審美價值取向上,既不失文人畫的優雅、含蘊的底蘊,又要考慮到市民階層的欣賞水平,因而具有“雅俗共賞”的特質,與以前的文人畫與宮廷畫都有所區別。
時至今日,從海上派的形成開始到現在已經有了千逾位書畫名家,人盡皆知的著名書畫家也有很多,如張熊、趙之謙、吳昌碩、張大千、潘天壽、吳湖帆、馮超然、黃賓虹、徐悲鴻、陸儼少等等。其中以“三吳一馮”(吳待秋、吳子深、吳湖帆、馮超然四位畫家)是重要的代表。
二、馮超然的生平歷程
(一)他的一生
起初認識馮超然是因為他的徒弟陸儼少,陸儼少很好地延續了馮老先生對中國繪畫的態度和精神,因而很想去認識探究這位“海上派”的著名畫家馮超然老先生的一生和藝術的成就。但關于馮超然老先生的研究卻很少,這位著名的畫家培養出來了像陸儼少、鄭慕康等知名的書畫大家,對他的研究資料卻僅描繪的是老先生的生平的趣事,沒有對他的藝術風格,對藝術的精神態度,藝術的轉折做系統的研究。
馮超然(1882-1954),名迥,號滌舸,別號嵩山居士,晚號慎得。原籍江蘇常州,寓居上海嵩山路,署其居室為“嵩山草堂”。雖沒有歷史記載師承何人,但自幼喜歡畫畫,臨摹各種古書古畫,結識了很多精湛的書畫藝術家,給自己的繪畫墊下了結實的基礎,提高了自己的繪畫水平。在早年馮老先生以人物為主,多畫仕女,以學習唐寅、仇英技法,畫法蒼秀、構思巧妙、筆墨俊雅。到了晚年時期才開始專攻山水繪畫,有文徵明之氣,馮老先生出身農民,因喜愛畫畫他十三、四歲就開始買畫。馮老先生一身正氣凜然,不受功名利祿的影響,在上海這座人才物質濟濟的城市,馮老先生憑借自己的繪畫在上海取得了一席之地,標志著馮老先生在繪畫造詣上頗深。一生以買畫為生的馮老先生是一位全能畫家,不管在人物上、花鳥上、山水上都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得到了人們的喜愛。一生忠誠于自己的繪畫事業,為中國繪畫事業做出了很大貢獻,也培養了一批優秀的繪畫人才,延續了中國繪畫并將一直延續下去。
(二)時代造就的馮超然
由于當時中國藝術界的“海上派”影響最大,上海的經濟發展水平穩步提高,全國各地的藝術人才、喜愛藝術的商人們都紛紛來到上海,使得藝術家之間競爭激烈,想要在上海獲得功名成就,單單靠自己的精湛技術、高超的畫藝是不行的。孤軍奮戰比不過團體的力量,所以出現了很多書畫的組織團體,規模或大或小,使得當時的“海派”文藝事業繁榮興旺。馮超然老先生積極參加各種書畫團體組織的各項活動,從此基礎上結識了很多藝術界的朋友,也增強了他的繪畫造詣,其中就結識了吳昌碩老先生,吳昌碩老先生很欣賞馮超然的繪畫作品,雖吳昌碩老先生比馮超然大38歲,但他們也成為忘年之交。馮超然經常跟吳昌碩老先生切磋學習書法繪畫的技藝,吳昌碩老先生對馮超然影響很大。
在同期還有吳待秋、吳子深、吳湖帆,在海派發展的過程中被譽為“三吳一馮”的美譽。雖然四個人風格迥異,但都將尊重傳統與實際生活所結合,也吸收學習了優秀的繪畫技法,將中國傳統的詩書畫印傳承下去。
時間和形式的推動使得上海形成了與中國內陸不同的城市特征,上海的開放,經濟的發展,藝術家們的活躍,讓上海的藝術發展成為中國主流之一。馮超然老先生來到了這座城市,經過自己的努力,也順應時代的特征抓住了很好的契機,為自己的藝術生涯找到了正確的發展道路。
(三)他的藝術
馮超然老先生的傳統繪畫技藝很深,他早期大量臨摹古畫。馮超然老先生特別注重繪畫的學識,他覺得很好的個人修養也是一個畫家所應具備的。馮超然老先生的繪畫宗旨是“殉道精神”,他還認為不要為了功名利祿去違背藝術的真諦,他也以這種精神來要求自己的學生。他對藝術的忠誠,讓我們后輩所欽佩。馮老先生一輩子都是在藝術的道路上勤勤懇懇地努力著,平時的所有愛好也是與藝術相關聯的,讀書也是大量的閱讀書畫方面的,這使馮超然老先生有深厚的學識積淀和藝術功底,同時創作出來大量的繪畫作品。在那個時期的上海是個有著龐大的藝術市場的地方,馮超然老先生并不排斥賣畫,所以他的繪畫作品“雅俗共賞”,深受各個階層的喜愛,在當時他的書畫作品的價格甚高。
馮超然老先生山水大量臨摹“四王”“南北二宗”等古文人畫,繪畫作品古香古色,墨色沉著筆法穩健。畫家對自然的描繪也抒發了畫家對大自然的情懷,讓畫面的“境”充分表現了畫家要表現的“意”,這也是文人畫家以畫來抒發自己的情感的共鳴。以馮老先生的《云壑聽松圖》來說,畫面構圖從前面的松樹茅屋,再到后面的山群都顯得氣勢磅礴,色彩秀潤天成。畫的中上方的云山環繞,讓人們感受到了畫家氣魄非凡和畫家寬廣的胸懷,右側的山巒重疊而放正與左側那座近山所呼應,大大增加了畫面的空間感,這是馮老先生的精妙之處。隨著畫面往下看,下方樹木環繞著茅屋,精湛的筆法描繪的那幾課松樹蒼翠挺拔,充滿了生命力,這足以顯示出作者的繪畫功力。幽靜的山林中有座茅屋,書生埋頭苦讀,屋外卻一片落葉也沒有,仔細觀察茅屋的桌子上的花瓶上插著花,表明了這位書生的品性。畫面惟妙惟肖,筆法蒼勁有力,皴擦點染功力十足,山峰重巒疊嶂,整個畫面明凈整潔,風致雅趣,從畫面可以看出這是馮老先生的用心之作。還有馮老先生的《秋山幽居圖》,從色彩來說,馮老先生喜歡以冷色調為主,大量用藍、綠、青在畫面中,營造一種清幽的景象,《秋山幽居圖》很符合市民階層的審美特點。這一幅《秋山幽居圖》給人營造了幽靜、冷清的景色,畫面的下方有一顆紅樹,這也是畫面的點睛之筆。整體畫面青色、藍色等冷色調為主,下面的紅色使畫面有了生機,冷色調與暖色調相呼應,讓畫面那樣的和諧,這是馮老先生的高明之處。畫面的上方的白云與灰蒙蒙的天空,讓人感覺一陣山風席面而來,那樣的清涼,那樣的舒暢痛快。遠處的山與灰蒙蒙的天相容,使天與山之間的分界不是那么的明顯,很朦朧。畫面的山、石、云、房、樹那樣的和諧舒服,馮老先生通過這幅畫充分表現了他想表現的“意”,讓人們感受到馮老先生所要抒發的情感,也適應了市民階層的審美特點,這不得不讓我們所欽佩。
(四)他的繪畫影響
從馮超然老先生的繪畫一生來看,大致可以分為繪畫的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馮超然老先生早期以大量的臨摹古畫為主,讓他有了堅實的基礎。第二個階段就是他的中期,有了堅實的基礎再加上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精神,就成功創作出來大量的優秀作品。馮老先生也將這個方法傳授給自己的學生們,讓學生重視學習古畫,臨摹古畫,使自己有了穩定的基礎,再加上自己的創作,就形成了自己藝術風格。馮超然老先生堅持自己的藝術觀點,把傳統與自己的創作相結合,卻又不受外界帶來的干擾,保持自己,堅定自己的藝術方向,一生只為藝術。
三、結語
文章撰寫了馮超然老先生的一生,真真正正又重新認識了這位大師馮超然,他是我們學習的標榜,馮老先生憑借自己的努力贏得了中國藝術史上的一席之位。馮老先生很好地延續了中國繪畫的傳統,又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學生,為我們中國的藝術繪畫做了巨大貢獻。
馮超然老先生適應了當時的發展環境,創作出了一大批受到市民階層喜愛的雅俗共賞的畫作,并且也很好地保存下來了,供我們后輩學習。但馮老先生的畫作并非全部受到了當時環境的影響,堅守了文人繪畫的傳統,繪畫作品中有著文人畫的“氣韻”“格調”,堅持著自己對藝術的“殉道精神”也代表了那個時期的藝術家們,將繪畫變成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多么難能可貴的。
參考文獻:
[1][英]蘇立文.20世紀中國藝術與藝術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2]黃宗賢.中國美術史綱要[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
[3]斯舜威.海上畫派[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10.
[4]王琪森.海派書畫藝術散文輪[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5]崔琴琴.馮超然研究[D].上海大學,2016.
作者單位:
廣西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