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桂云 向家政
摘 要: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與純藝術高校的培養目標不同。在教學中,臨摹是高職院校國畫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是學生掌握繪畫技法的必由之路。但是,如何臨摹是教師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美術教育的目的不僅是傳授學生的技能,還能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作為專業的教師,我們應該與時俱進,梳理和反思以往的工筆畫教學,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
關鍵詞:高職高專;臨摹;工筆畫教學
作為高職藝術教育的一門基礎課,其主要任務是通過學習這門課程,使學生了解博大精深的傳統工筆畫,掌握工筆畫繪畫技巧的基本畫法,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掌握一套學習方法,提高其工筆畫創作方法、審美水平和文化素養,更有利于教學服務。在當前的信息全球化背景下,我們應該努力探索藝術的起源,明確發展,尋找合適的現代社會思維的表現意識和技術。只有正確認識傳統,學習和繼承傳統的精華才能更好地創新。傳統與創新之間沒有界限,任何藝術作品的創新都是傳統審美價值體系的延伸。
一、高職高專工筆畫教學現狀
高職高專美術教育專業的學生,在入校前有的參加過美術類考試,有一定的素描創型能力和色彩知識,但掌握得不是很好;有的沒有參加過美術類考試,只是對美術有一定的愛好,總體來講,這部分學生基礎弱、底子薄,面對這部分學生的特點要有別于美院的教學方式在教學內容、深度上進行調整。
二、加強對經典作品的臨摹和學習
臨摹是學生掌握中國畫技法的基本方法。只有通過臨摹經典作品,學生才能理解和掌握工筆畫的基本技巧和審美特征。通過臨摹教學,學生以作品為媒介,在臨摹的過程中學習傳統的中國文化知識,掌握了工筆畫的基本技巧,提高了審美能力和創造力,為寫生和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有必要先從簡單的小作品入手,在臨摹題材上,先臨摹花鳥,再臨摹人物、山水。
在臨摹范畫之前,應該仔細觀察和研究。作品的構圖、渲染手法、色彩關系、整體氛圍和意境都是為了得到心靈的觸動。這一步我們通常稱之為讀畫。沒有讀畫的過程,我們就不會體會到工筆中細致入微的地方,也不會感受到傳統中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這是臨摹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往往被初學者忽視,一味追求筆墨技法,卻忽視了繪畫的意圖,最終成為筆墨的奴隸。讀畫是解決畫家眼睛的問題。臨摹是解決手問題。只有眼睛高,手才能變高。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三、在臨摹中加強對線的表現
線條是中國畫風格的靈魂,是工筆畫教學中最重要的環節。那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如何達到教學內容的目的和要求呢?這里有三個問題需要解決。一是對線的造型能力的理解。在工筆畫作品中,如果對線條的造型能力沒有深入的了解,就不可能畫出一幅畫。而線的造型能力并沒有完全反映在輪廓的描繪和描述中,還在于線的本身筆墨味道。“十八描”是古代畫家對線條的歸納總結。在臨摹教學中,我們應該不斷強調線條的表達,以體現筆墨味道,讓學生們反復感受和思考。對線的理解有一種升華,這樣才能對工筆畫線的理解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才能更好地用線來表達。二是充分理解線條的節奏和韻律。在一幅好的中國畫中,畫面的節奏和節奏本身是不言而喻的。然而,線條的節奏和韻律是一樣的。
老師讓學生們學會用線的形式為表現物體,用線要有輕重、疾徐、頓挫、虛實以及粗細、長短、曲直、濃淡等用筆方法,將這些線條有規律、有節奏地組織在一起,用線條來表現畫面的節奏感、運動感以及質感等。線的應用原則通常是“隨類賦彩”即深色物體與厚墨,淺色物體與淡墨。在工筆畫的教學中,教師首先引導學生找出作品中墨色的變化,如:淡色的花瓣被用在淡墨,葉、莖、花萼等用粗墨粗線,樹干用墨水干的筆并用干筆皴擦等。
工筆人物臨摹教學中,學生要用對比的方法去比較頭發、皮膚和各種衣服的線條,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具體的技巧。如發絲一般用重墨細線,皮膚用淡墨細線,根據衣服紋理顏色選擇不同的油墨顏色和線條。線條不僅要畫出物體的輪廓,還要充分表達物體的質感、動感等。線條形態的變化可以豐富畫面的藝術效果。在不斷的臨摹中,學生逐漸理解并掌握了線條造型方法。二是要學會熟練運用線條的用筆方法,仔細品味中國畫線條本身的魅力,從而提高自己的線條表現水平。
這是繪畫成功的先決條件。這里所謂的線條的節奏和韻律,其實是指線條本身包含的審美的因素。如何挖掘這些審美因素,在線的臨摹教學是另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臨摹一些經典作品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明代畫家陳洪綬的線條畫,每一筆都非常耐看,能經得住反復的推敲,學生在臨摹作品過程中,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這樣的收獲是非常大的。在臨摹作品中,要進行大量的練習才能掌握它,才能隨心所欲地表現想要表現的主題,在臨摹過程中反復訓練是必要的。只有量變才有質變,因此,白描的訓練在教學中起著突出的作用,這是繪畫和書法教學的基本環節。
四、臨摹在工筆教學中的作用
(一)臨摹可以使學生熟悉構圖的規則
構圖在中國畫語言中被稱為章法或“經營位置”,這是畫面的主要元素。中國畫的構成有兩個方面:一是中國文化特有的哲學思想;二是畫家的審美因素的建構。中國畫構圖講求呼應開合、疏密虛實、對比同一、節奏均衡、留白濃淡等變化以及獨特的散點透視法,工筆畫構圖的正確應用這些原則不僅使中國工筆畫的內涵豐富,并與中國畫家獨特的主觀和客觀世界的認識相融合。因此,掌握中國畫的構圖規律對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二)臨摹可以增強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工筆畫的基本功能是,也是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重要平臺。它的功能是理解中國畫的概念和原理,欣賞其美學和價值。作為學習工筆畫的第一階段,傳統經典的作品研習是書畫學習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學生學習工筆畫必由之路。在臨摹教學過程中,傳統文化教育的目的是使學生了解作品的背景和文化內涵,提高對傳統文化的理提高認知水平。
這些原則的運用,為中國畫家的繪畫創作提供了廣闊的應用空間。這些原則的正確運用,使中國繪畫藝術的內涵不僅豐富深厚,而且充滿了中國畫家獨特的理解和對主客觀世界的理解。通過臨摹教學,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為寫生和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臨摹可以使學生熟悉工作筆畫的設色技巧
臨摹可以讓學生熟悉工筆畫的賦色技巧,中國畫設色“隨類賦彩”“色”的類型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摹仿物象的固有色;二是基于主觀色彩的繪畫,即繪畫色彩可以改變對象的顏色,以表達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在臨摹教學中,首先要引導學生了解中國畫的特點,使學生能夠理解中西方繪畫的用色差異。如中國畫的顏色分為礦物顏料和植物顏料,傳統的中國畫顏料幾乎沒有遮蓋力,從而引導學生通過大量的經典作品臨摹來掌握工筆畫的設色技巧。
(四)為工筆畫創作打好基礎
臨摹教學法使學生掌握了傳統中國畫的基本方法。通過對大量傳統作品的研究,可以體會到中國畫的獨特韻味。臨摹的目的是學習中國傳統的繪畫技巧,為以后的創作做準備。通過臨摹和學習,學生有一定的繪畫技巧,老師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題材。教師還需要為學生提供適當畫面的指導,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繪畫語言,引導學生漸進繪畫狀態,并能通過繪畫作品來表達自已的情感。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逐步掌握工筆畫基本技能。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培養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五、高校工筆畫教學的創新與發展
針對高職高專學生的特點,教師要改革工筆畫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引導學生積極進行專業的學習和研究,深入、全面地掌握現代中國工筆畫的理論知識和技術,提高創造能力和創新能力,鼓勵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專業領域的學術生活,隨著國內外專業展覽的興起,它形成了一種新的教育教學模式。新材料的開發與研究是目前工筆畫教學的一個重要課題。在教學環節中,可以適當介紹最新的中國畫創作新材料在研究與開發領域,引導和鼓勵學生嘗試和探索新的材料和技術,并以此作為衡量學生創新能力和持續推動的手段。
繪畫技巧只是手段,創作才是目的。工筆畫教學不僅僅是一些教學的技巧,它的基礎是引導學生掌握常規的藝術創作模式,培養獨立創作的能力。因此,學生學習的內容必須是系統的、全面的、協調的。它不再是教師的單方面的,而是教師和雙向的互動。
學生應注意學生個性和觀點的發展。他們應該以學生作為教學的基礎。中國畫一直是一門藝術,需要大量的精神和理解,也是一種高度創造性的藝術。教學中,老師應該在學生掌握工筆畫基礎技能技巧的前提下,鼓勵學生自由發揮,積極思考,盡量嘗試和創新,同時給予相應的指導和總結,激發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調動和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使學生創建工作充滿活力。
六、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高專的美術專業學生有其特殊性,而臨摹是高職院校工筆畫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臨摹可以說是工筆畫學習的必由之路,尤其是高職高專的學生。臨摹是學生理解筆觸的方式和風格的主要方式。這也是學生了解中國文化內涵、感受書畫藝術魅力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付光輝.工筆花鳥畫教學模式思考[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07,(01).
[2]褚曉莉.淺談工筆人物畫教學[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04,(12).
[3]鄭紅雨.談工筆人物臨摹的階段式教學[J].藝術教育,2016,(04).
[4]虎西山.工筆畫臨摹教學之我見[J].固原師專學報,2004,(02).
[5]吳磊.高等美術院校工筆畫教學范式探討[J].中國成人教育,2012,(19).
作者單位:
信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