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磊 陳璐
【摘要】股骨頭缺血性壞死(INFH)是骨科常見病,是股骨頭血供中斷或者減少,后逐漸引起股骨頭骨性改變引起骨壞死的一種疾病。糖皮質激素(GC)是由腎上腺皮質束分泌形成的,具有促進身體必須物質合成,物質代謝等多種作用。目前INFH發病機制尚不明確,大概有凝血機制異常學說、脂肪栓塞學說、骨質疏松及細胞凋亡學說等。
【關鍵詞】股骨頭缺血性壞死;致病機制
【中圖分類號】R68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06.16..02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INFH)是骨科常見病,是股骨頭血供中斷或者減少,后逐漸引起股骨頭骨性改變引起骨壞死的一種疾病[[]][[]]。糖皮質激素(GC)是由腎上腺皮質束分泌形成的,具有促進身體必須物質合成,物質代謝等多種作用[[]]。目前INFH發病機制尚不明確,大概有凝血機制異常學說、脂肪栓塞學說、骨質疏松及細胞凋亡學說等
1 凝血機制異常
Pietrogrande提出了血管高凝血可能與骨壞死有關。Glueck報道了INFH可能與血管高纖有關。康鵬德實驗發現:兔應用了大劑量皮質激素后,2周可出現凝血功能的增加以及纖溶功能的減弱,加速了INFH的產生。胡志明等報道了TNF-ɑ和VEG的減少與激素性股骨頭壞死的關系,發現骨組織骨保護素/NF-κB受體活化因子配基mRNA表達與激素性股骨頭壞死具有密切聯系。孫偉等報道了SARS后PAI-1 4G/5G基因可能是我國股骨頭壞死的遺傳學標記。馬寧[[]]研究發現凝血等位基因A的減少,對激素性INFH的發病有增加趨勢。
2 出現脂肪栓塞
注射或服用激素后,體內脂肪消耗減少,長期肝臟脂肪沉積加劇,造成高脂血癥。過大的脂肪球在體內沉積,逐漸形成體內栓子。脂肪細胞極易攀附在血管壁,造成周圍骨壓過高,繼而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龔健等發現INFH早期出現以骨髓腔小顆粒脂肪細胞大幅度增加,INFH晚期以大顆粒脂肪細胞大幅度增加,實驗發現約50%的INFH在股骨頭標本終末段血管終末段均出現脂肪栓子。盛輝,趙海燕等[[]]使用激素性INFH兔模型,發現膽固醇和三酰甘油在明顯升高后可導致肝損害及INFH的發生。楊建平[[]]報道了使用骨髓培養液提取BMSCs,發現辛伐他汀能促進BMSCs成骨及成血管化,可減緩INFH的發生率。
3 骨質疏松及細胞凋亡
①糖皮質激素(Glucocorticoid,GC)可直接作用于骨細胞[[]]。李京寶等[[]]研究發現過量的糖皮質激素會影響骨細胞,快速持續地抑制骨鈣素(在代謝方面以及維持骨量方面具有靶向作用)合成。AngII能促進破骨細胞分化和激活,會引起局部血流減緩,導致INFH的發生。龔健等[8]研究發現,短時間內大劑量糖皮質激素關節腔內注射即可引發骨壞死。Weinstein[[]]報道了長期大劑量注射或者服用GC不僅會引起骨質疏松,也可導致骨壞死,其發生率達9~40%。②任輝等研究發現GC不僅可以減少骨細胞的產生還可以抑制各種細胞生長因子,并可抑制骨的代謝,減少局部血流量。綜上所述,INFH引起的最主要是股骨頭形態學上的改變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GC與INFH的發生密切相關已經成為了一種共識,從基因、分子領域去重新審視,進一步探究致病機理才有治療疾病的方法,而不是簡單的“一刀切”。研究發現祖國傳統中醫藥在治療激素性INFH又有了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 成人股骨頭壞死診療標準專家共識(2012年版)[J].上海醫藥,2013,34(02):19.
[2] 王 傲,王金成.激素性股骨頭壞死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6,31(04):445-446.
[3] 劉 琳,劉志紅.糖皮質激素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J].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014,23(05):472-476.
[4] 馬 寧.凝血與耐藥相關基因多態性在非創傷性股骨頭壞死分布的初步研究[D].北京協和醫學院,2010.
[5] 趙海燕,夏亞一,康鵬德.股骨頭壞死病因與發病機制研究進展[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9,17(08):604-607.
[6] 楊建平.辛伐他汀聯合BMSCs治療激素性股骨頭壞死的實驗研究[D].南京醫科大學,2008.
[7] 李哲海.Dkk1在骨髓間充質干細胞成骨、成脂分化的分子調節機制的實驗研究[D].中南大學,2014.
[8] 李京寶,藺 瀟,周 虹.糖皮質激素與骨[J].中華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13,6(04):283-292.
[9] Weinstein RS.Glucocorticoid-induced osteonecrosis.Endocrine,2012,41(2):183-190.
本文編輯:王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