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保強
【摘要】目的 探討N端B型鈉尿肽前體(NT-proBNP)在慢性心衰診斷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來我院就診的臨床確診的慢性心衰患者50例作為觀察組研究對象,另選取同期來我院行進行健康體檢的50例健康者作為對照組,分別測定兩組治療前后血液NT-proBNP濃度,比較兩組檢測結果,進一步分析不同心功能分級慢性心衰患者治療前后的NT-proBNP水平。結果 觀察組治療前的血清NT-proBNP濃度為(1182.7±170.1)pg/ml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09.8±22.6)pg/ml;觀察組中除NYHAⅠ級外,NYHAⅡ~Ⅳ級患者的NT-proBNP濃度均較對照組明顯升高(P<0.05)。觀察組不同心功能分級患者組間血清NT-proBNP濃度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各分級患者NT-proBNP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5)。結論 B型鈉尿肽前體濃度與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分級緊密相關,其可作為慢性心衰臨床診斷指標,對于疾病發(fā)展及預后評估均具有重要意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B型鈉尿肽前體;慢性心衰;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R541.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06.16..02
臨床上心力衰竭屬于心血管系統(tǒng)常見病,由于早期受到心臟代償作用的影響,患者并會出現(xiàn)較為顯著和嚴重的臨床表征,并因此而逐漸發(fā)展成為慢性心力衰竭(以下簡稱慢性心衰),而這一階段也代表著心臟疾病的終末階段,具有較高的致死率[1]。因此臨床上對于心力衰竭的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便顯得尤為關鍵,同時還需要根據(jù)患者的心力衰竭程度給予相對應的治療方案,以確保患者獲得對癥治療[2]。研究[3]指出N端B型鈉尿肽前體(NT-proBNP)能夠對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心肌功能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準確性,為此本文試就NT-proBNP在慢性心衰診斷的應用價值展開觀察與探討,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來我院就診的臨床確診的慢性心衰患者50例作為觀察組,所有入選病例均因呼吸困難、體乏、下肢水腫前來就診,符合Framingham慢性心衰診斷標準[4],已剔除肝腎功能異常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肺栓塞患者、肝硬化腹水患者及惡性腫瘤患者。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齡50~75歲,平均年齡(66.54±12.57)歲,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心功能分級:Ⅰ級12例,Ⅱ級14例,Ⅲ級14例,Ⅳ級10例,其中冠心病患者28例,擴張性心肌病8例,高血壓心臟病7例,風濕性心臟病4例,肺心病3例。另選取同期來我院行體檢的50例健康者作為對照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50~74歲,平均年齡(66.67±13.45)歲。兩組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有受檢對象均被告知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jīng)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后實施。
1.2 方法
兩組受檢對象均于清晨空腹狀態(tài)下采集肘靜脈血3~4 ml,經(jīng)高速離心處理后,采用多功能免疫層析檢測儀(型號:美國睿捷Nano-checker710)及配套試劑盒對兩組患者血液NT-proBNP濃度進行檢測,其中觀察組患者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各檢測一次。兩組實驗室檢測均由同一組醫(yī)師嚴格按照實驗室規(guī)程及試劑說明操作完成。
1.3 觀察指標
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血清NT-proBNP檢測結果,進一步分析觀察組治療前后及不同心功能分級患者的NT-proBNP水平變化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NT-proBNP水平比較
觀察組治療前的血清NT-proBNP濃度均值為(1182.7±170.1)pg/ml,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09.8±22.6)pg/ml,觀察組中除NYHAⅠ級外,NYHAⅡ~Ⅳ級患者的NT-proBNP濃度均較對照組明顯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不同心功能分級慢性心衰患者治療前后NT-proBNP水平比較
觀察組不同心功能分級患者組間血清NT-proBNP濃度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各分級患者NT-proBNP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臨床研究早已證實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漿BNP水平較正常人有明顯升高的趨勢,NT-proBNP作為BNP裂解片段其水平也會隨之出現(xiàn)改變[5];故在本研究中我們專門針對50例臨床確診的慢性心衰患者與正常健康人群進行血清學檢查,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前的血清NT-proBNP濃度均值為(1182.7±170.1)pg/ml,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09.8±22.6)pg/ml,而且NYHAⅡ~Ⅳ級患者的NT-proBNP濃度均較對照組明顯升高,這也再次證實了NT-proBNP在臨床慢性心衰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
左心室的心肌細胞在壓力負荷以及容量負荷升高時便會分泌相應的NT-proBNP,這是因為NT-proBNP具有拮抗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的作用外,還具有擴張血管以及利鈉利尿的效果,以此來對抗患者體液負荷增加和靜脈充血等不利狀態(tài)[6]。張博成等在研究中就提出NT-proBNP的分泌會隨著患者心臟功能損傷程度而顯著增加,并且起到調節(jié)血容量和心臟功能的作用。據(jù)此我們認為NT-proBNP的水平高低不僅能較為準確對慢性心衰進行早期診斷,同時還能靈敏地反映患者心衰的新功能分級,這在本研究表1結果中也獲得了證實。
綜上所述,臨床上通過對慢性心衰患者進行B型鈉尿肽前體濃度的檢測,能較為準確地判斷心功能分級,而且還能對慢性心衰的發(fā)展和預后進行評估,因此可將其視為慢性心衰臨床診斷的首選指標,值得臨床廣泛的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 韓額爾德木圖,馬月宏,王海燕,等.慢性心衰的病理生理及發(fā)病機制研究進展[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6,14(12):1349-1352.
[2] 馬永梅,陳 霞,王彩梅,等.抗生素降階梯治療小兒重癥肺炎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醫(y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5,7(9):47-49.
[3] 高 楓,韓肖肖,畢 云,等.慢性心衰患者血清NT-proBNP和cTnI聯(lián)合檢測及臨床意義[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7,46(3):325-327.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