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麗
【摘要】目的 觀察并分析對老年心腦血管病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措施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綜合內科住院的心腦血管病患者218例作為研究資料,平均分為兩組,每組109例,對照組時查房,按醫囑配藥、對癥處理并發癥等常規護理,觀察組常規護理與對照組無異,另外輔以人性化護理措施,比較其護理滿意程度、平均住院時間、心腦血管病健康知識知曉率三項指標的優劣差異。結果 護理滿意度分值,觀察組97.24%,對照組83.48%,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x2=4.514,P<0.05);觀察組住院時間較對照組明顯短,有統計學意義(x2=6.144,P<0.05);觀察組心腦血管病健康知識掌握情況明顯好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x2=3.172,P<0.05)。結論 做好常規護理的前提下,人性化護理對老年心腦血管病患者有提高療效和護理服務質量,改善患者生活、生命質量的效果,值得深入研究后加以推廣。
【關鍵詞】老年患者;心腦血管??;人性化護理;效果觀察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06.16..02
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導致了人們的飲食結構和生產生活方式的巨變,飲食重口味,高油脂,少運動,壓力大,再加上人口老齡化日益加重,導致我國老年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大量增加。據資料[1]報道:我國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為15%,其中老年人是其主要患病人群。老年心腦血管疾病具有病程漫長、病情復雜、治愈困難等特點,且老年人往往同時拌有糖尿病等疾病,加之其身體機能減退,免疫力低,所以老年心腦血管疾病致殘、致死率高,成為嚴重威脅老年人的主要疾病種類之一。人性化護理是以人本主人的為指導思想,從患者的心理、生理、飲食等各方面的問題入手,采用個性化服務實現對患者需求最大限度滿足的一種護理措施。我眼綜合內科對收治的老年心腦血管病患者行人性化護理,效果尤佳,特作如下做匯報。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綜合內科住院治療的老年心腦血管病患者218例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平均分兩組,對照組男66例,女43例;年齡60~78歲,平均年齡(61.2±8.6)歲;病程均為1~10年,平均病程(4.9±1.9)年。觀察組患者中男64例,女45例;年齡61~77歲,平均年齡(61.4±7.8)歲;病程均為1年~11年,平均病程(4.8±1.7)年。選入研究的患者均符合心腦血管疾病標準,排除精神障礙或嚴重肝腎功能障礙患者。兩組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如年齡、性別、病程等方面均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定時查房,按醫囑配藥、對癥處理并發癥等常規護理措施。
1.2.2 觀察組
常規護理與對照組無異,再輔以人性化護理措施,具體如下:①心理護理:由于心腦血管病具有高致殘、高死亡、難治愈的特點,加之老年人思維固化,容易認“死理”所有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對該疾病普遍恐懼、焦慮,甚至灰心絕望等不良心情困擾,對治療效果產生不良影響。護理人員通過察言觀色、與陪護家屬攀談等方式,及時了解患者的心情緒變化,利用談話、暗示、放松等技術及時處理,協助患者樹立治療的信心,保持愉悅的心情,積極配合參與治療[2]。②生活指導:指導患者改變飲食習慣,學會科學飲食,多食用高維生素、高蛋白類食物,少食油炸、辛辣食物,戒煙限酒,按時作息,適度運動鍛煉,在運動時,醫護人員應進行輔助,以防跌倒摔傷[3]。③用藥護理:老年患者服藥多樣,有的藥需要餐前服用,有的需要餐后服用,還有的藥需要單獨服用,還有的藥有鎮靜作用,導致患者反應比較遲鈍。護理人員3次/日提醒患者謹遵醫囑服藥;同時加強對服藥后的檢查與觀察,若出現嗜睡、反應遲鈍、意識模糊等藥物反應,就嚴防跌倒事件。服用降壓以及利尿等藥物的患者,則通過幫助其抬高床頭,防止體位性低血壓[4]。④出院指導:值班護士長和責任護士歡送患者出院,并叮囑患者康復中各種注意事項,定期電話回訪。
1.3 護理效果評價指標
通過對兩組患者護理的滿意程度、平均住院時間、心腦血管病健康知識知曉率三項指標數據進行比較,通過數據處理軟件處理所得指標數據,驗證起臨床護理效果的優劣。護理滿意程度調查采用寒亭區人民醫院護理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心腦血管病健康知識調查采用我院醫務科自己編制的問卷。
1.4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 22.0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78例非常滿意,28例滿意,不滿意3例,總滿意度97.24%,對照組65例非常滿意,26例滿意,不滿意18例,總滿意度83.48%,兩組數據對比,觀察組比對照組有顯著優勢(x2=4.514,P<0.05)。
2.2 兩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心腦血管病健康知識知曉率比較
對照組平均住院時間為(21.31±1.67)d,觀察組平均住院時間(14.68±1.54)d,觀察組住院時間較對照組明顯短,有統計學意義(x2=6.144,P<0.05);觀察組有72例(66.05%)掌握心腦血管疾病健康知識,對照組61例(55.96%)掌握心腦血管疾病健康知識,觀察組心腦血管病健康知識掌握情況明顯好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x2=3.172,P<0.05)。
3 結 論
目前心腦血管疾病已經成為嚴重影響老年人身體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該病發病與遺傳因素、飲食因素、生活方式因素等多個方面密切相關[5]。為老年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護理服務中,需要最大限度的引領患者積極干預相關發病因素。在做好常規護理基礎前提下,實施人性化護理,從心理、用藥、生活指導、出院指導等多個方面為患者提供個性化服務,幫助患者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讓患者了解心腦血管病健康,變被動治療為主動預防,有效的提高了臨床治療效果。觀察組在滿意程度、平均住院時間、心腦血管病健康知識知曉率三項指標數據上都明顯好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此研究結果與紀微微[6]臨床驗證結果高度近似。
綜合上述來看,對老年心腦血管病患者輔以人性化護理,可以明顯提高治療效果和護理質量,改善患者生活、生命質量,值得深入研究后加以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 慧.人性化護理在老年心腦血管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7,4(27):9241.
[2] 賈利紅.人性化護理在老年心腦血管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13(3):71-72.
[3] 王 虎,姜玉蓮.探討人性化護理對中老年心腦血管疾病的影響[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4(11):149-150.
[4] 陳建宇.預見性防跌倒護理在心腦血管病區中的應用[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7,27(4):166-167.
[5] 于利平.心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與預防管理對策[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7,25(5):178-179.
[6] 紀微微.人性化護理對中老年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效果[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5):219-220.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