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積芳 韓國煒 滕彥橋 馮宜蒀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單側髖關節置換術后實施腕踝針刺治療疼痛的護理干預效果。方法 納入符合標準的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單側髖關節置換術后老年患者43例為觀察對象。術后,采用腕踝針刺為全部患者進行疼痛護理干預,觀察護理干預后不同時段患者疼痛耐受情況以及鎮痛藥物的使用情況,系統分析腕踝針刺護理干預的應用價值。結果 43例患者中,40例順利完成腕踝針刺治療且未見明顯不良反應,其中4例疼痛耐受性不佳而注射鹽酸曲馬多,注射總量為350 mg,患者護理干預后的1 h、6 h、12 h、24 h疼痛評分依次為(4.49±1.02)分、(3.24±1.30)分、(2.86±0.99)分、(2.53±0.99)分,其余3例疼痛不耐受而放棄治療。結論 為髖關節置換術后老年患者實施腕踝針刺及護理干預,能夠減輕其疼痛刺激,減少甚至避免使用鎮痛類藥物,且不良事件發生率低,是髖關節置換術后疼痛較為理想的干預方案。
【關鍵詞】腕踝針;髖關節置換術;疼痛;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27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06.16..02
髖關節置換術是治療股骨頭壞死、股骨頸骨折等常用的外科技術手段,盡管在術前通常給予鎮痛處理,但是患者在術后仍然面臨較為強烈的疼痛刺激。疼痛作為人體五大生命體征之一,所造成的不良應激反應危害性較大,受到了醫療界的重視。隨著中醫學在臨床的廣泛普及,不少醫療機構骨外科亦引入針灸這一綠色療法對髖關節置換術等術后疼痛患者進行干預。現將本院實施的老年單側髖關節置換術后疼痛腕踝針刺護理干預效果研究相關內容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納入符合標準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的單側髖關節置換術后老年患者43例為觀察對象,。其中,男女分別有24例、19例,其年齡69~81,平均為(76.5±2.5)歲,其中35例股骨頸骨折者,8例股骨頭壞死者,31例左側,12例右側。所有患者病情診斷明確,髖關節置換術均順利完成,經篩查,未見患者伴有臟器器質性病變或其他嚴重疾病,且近期內未接受鎮痛治療(含藥物)。入選者不存在暈針跡象或癥狀,自愿參與此次研究。
1.2 方法
1.2.1 施針處理
待髖關節置換術順利完成且患者麻醉藥效消退后,即可實施腕踝針刺處理。首先,依據腕踝針刺定位取穴標準選定針刺穴位(通常為踝部下四區及五區),采用消毒液為針刺皮膚進行局部消毒,提前準備規格為0.35 mm×25 mm的無菌華佗牌毫針,選取與皮膚平面傾斜30°的角的方位刺入皮下淺層組織[1],指腹得氣后,詢問患者感受,若患者主訴不適感強烈,應調整施針深度、角度等,若短時間內不適癥未有緩解應及時中斷治療,確保患者無脹痛或酸麻感后,將毫針固定,留針時間控制在4~6 h之間。腕踝針刺頻次為一日一次,持續治療3天。
1.2.2 護理干預
在實施腕踝針刺干預前,為患者進行全面的健康宣教,使其明了針刺治療的鎮痛機制及實施的必要性,強調護理配合的重要性,使其重視留針期間的體位管理等;告知患者針刺可能引發的不良反應以及應對措施,囑患者若有不適及時反饋。同時,盡量維持平和的心態,以便在護理人員詢問時回以真實、客觀的感受;留針期間,定時測評患者疼痛感,若疼痛評分達4分及以上時,遵從醫囑及時注射適量鹽酸曲馬多進行鎮痛處理。同時,采用心理學溝通技巧安撫患者恐懼、焦慮情緒,密切觀察患者表情變化等,防止危險發生;增加與患者的溝通和互動,給予其人文關懷[2],鼓舞其振奮精神對抗病魔和疼痛。
1.3 評價標準
觀察護理干預后不同時段患者疼痛耐受情況以及鎮痛藥物的使用情況,系統分析腕踝針刺護理干預的應用價值。患者疼痛耐受情況使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量表進行測評。
2 結 果
43例患者中,3例疼痛不耐受而放棄治療,順利完成腕踝針刺治療且未見明顯不良防御,其中4例疼痛耐受性不佳而注射鹽酸曲馬多,注射總量為350 mg,患者護理干預后的1 h、6 h、12 h、24 h疼痛評分詳見表1。
3 討 論
疼痛會引起一系列激反應,對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需要及時給予治療和護理干預加以改善,方可降低損害程度,減少并發癥發生。當前,疼痛護理已經被諸多醫療機構納入護理改進日程,不少學者嘗試采用藥物、心理和物理干預、針灸刺激等方式緩解疼痛刺激。有文獻資料顯示[3-5],腕踝針這一獨特的針灸療法在各類痛癥治療及輔助治療中應用效果顯著,通過準確取穴、入針,合理留針,能夠對痛閾產生積極影響,改善疼痛部位的血液循環,緩解水腫、充血等癥狀,加快炎性因子的消滅和吸收,進而發揮持久、高效的鎮痛效果。
髖關節置換術是一種通過外科手段植入人工假體進而恢復患者髖關節功能的術式,在手術過程中,有創性操作以及人工假體的植入均會引發大量致痛物質生成,加上炎性因子的負面作用,患者痛覺神經的敏感性會有所增強,導致患者所感知的疼痛刺激較為強烈[6-7]。髖關節置換術術后疼痛護理至關重要,一方面可緩解患者不適,使其身心放松,還可推動早期功能訓練進展,進而加快患者康復進程[8]。在本次研究中,我們為患者實施腕踝針刺治療的同時施以全面的健康宣教,并針對其存在的心理問題展開科學、適時疏導,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其中,40例順利完成腕踝針刺治療且未見明顯不良反應,其中4例疼痛耐受性不佳而注射鹽酸曲馬多,注射總量為350 mg,40例患者護理干預后的1 h、6 h、12 h、24 h疼痛評分依次為(4.49±1.02)分、(3.24±1.30)分、(2.86±0.99)分、(2.53±0.99)分,其余3例疼痛不耐受而放棄治療。
綜上所述,為髖關節置換術后老年患者實施腕踝針刺及護理干預,能夠減輕其疼痛刺激,減少甚至避免使用鎮痛類藥物,且不良事件發生率低,是髖關節置換術后疼痛較為理想的干預方案。
參考文獻
[1] 王 瓊,周慶輝.腕踝針療法的理論根源和臨床應用探析[J].中國針灸,2017,(05):509-512.
[2] 王春紅.創新人性化護理在高齡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7,(12):32-34.
[3] 李亞紅.用腕踝針療法和針刺療法治療疼痛及麻木類疾病的效果對比[J].當代醫藥論叢.2016,(04):16-17.
[4] 馬莉莎,周慶輝.腕踝針治療疼痛類疾病的臨床應用及機理探析[J].世界中醫藥,2017,12(11):2847-2850.
[5] 李文龍,李陽陽,張海龍,毛曉艷,王會超,劉又文.腕踝針針刺聯合低劑量塞來昔布口服在全髖關節置換術圍手術期鎮痛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7,26(01):158-161.
[6] 馮 濤,楊洪建.耳穴聯合腕踝針對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的鎮痛作用[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31(03):576-579.
[7] 劉春亮,陳 輝,熊源長.腕踝針用于術后鎮痛的研究進展[J].上海中醫藥雜志,2016,50(02):94-96.
[8] 田靜娟,焦瑞娜,翟珂珂.腕踝針在老年髖關節置換術后疼痛護理中的應用[J].中醫正骨,2017,29(09):79-80.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