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娟
范仲淹觀洞庭山水,想到了先憂后樂。李白觀洞庭山水,想到了仕途不順。然而,劉禹錫觀洞庭山水,卻是全心全意,拋開了一切煩惱,想到的是“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同樣都是觀洞庭山水,為什么他們的感受卻有如此大的差別呢?我想,這是心境不同導致的吧。心境不同,做事情的結果就會有所不同。
奧斯特瓦爾德是德國著名的化學家。有一天,由于牙病發作,疼痛難忍,他的情緒很糟糕。他走到書桌前,拿起一位不知名的青年寄來的稿件,粗粗看了一下,覺得滿紙都是奇談怪論,順手就把那篇稿件揉成一團扔進廢紙簍。幾天以后,他的牙痛好了,情緒也好多了,那篇論文中的一些“奇談怪論”在他腦海中閃現。于是,他從廢紙簍中找出了那篇論文,又細細讀了一遍。這一次,他被文章內容所深深吸引,亦為作者的新理念、新設想驚嘆不已、稱贊連連。讀完后,他把這篇文章推薦給了一家科學雜志社,文章的作者也因此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有一位父親,他丟失了一塊很貴的表,煩躁的情緒在他心中翻騰著。他心急火燎地四處尋找,可找了半天也找不到。父親離開后,兒子進屋,不一會兒就幫父親找到了那塊表。父親回屋后驚訝地問:“你是怎么找到的?”兒子說:“我先安靜地坐著,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過了一會兒,我就聽到了滴答滴答的聲音,表就找到了?!?/p>
試想一下:如果奧斯特瓦爾德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再去看那篇論文,那么那篇論文會得到他的贊賞甚至大力推薦嗎?如果幫助父親找表的兒子像他的父親一樣心急氣躁,那么他會順利地找到那塊表嗎?是的,答案都是“不會”。由此可見,平和的心境能夠使人擁有準確的判斷力,冷靜的態度能夠使人更加理智,進而更容易獲得成功。
很多時候,心境決定一切,同樣一件事,你若心平氣和、不急不躁地去做,必定會完成得十分出色,而你若氣急敗壞、毛毛躁躁地做,必定會錯漏百出,一塌糊涂。
所以,當你還在為一件事情焦躁的時候,請你先讓自己的心情平靜下來,換個心境,那些困擾你的問題,說不定就能一一地迎刃而解了。
湖南桃江縣桃花江鎮中心學校(本部)新星文學社
(指導老師 張再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