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楠林
音樂是無國界的語言,也是連接情感的紐帶。人們因為被音樂藝術“脈沖”,激發出豐富多元的情感波瀾,從而執著于人生的美好憧憬和追求。因此,音樂藝術對于提升人的感性素養有著獨特的積極意義和價值。
我們首先要具備感受世界、體驗生活美的能力,然后通過這種能力來培養感性素養。小學音樂教學是培養學生良好感性素養的重要課程,然而,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常常僅注重技能技術的培養,而忽視感性素養的陶冶,偏向于音樂知識理性的追求,而輕視情感情緒的熏染,背離了音樂藝術教育的初衷。
那么,小學音樂教育該如何培養學生的感性素養呢?
一、創設愉悅的音樂課堂情感氛圍
在平時的音樂教學工作中,筆者經常會對學生的音樂課堂學習效果進行調查。通過練聲、練聲時的嘴型和演唱等測試筆者發現,部分學生對所學歌曲并沒有很好地掌握,有明顯的走調、忘詞、吐字不清晰、歌聲缺乏氣息的支持等現象。究其原因,他們在音樂課堂中均屬于后進生,有的不喜歡上音樂課,有的上課經常走神等。
事實上唱歌本身是一門藝術,如何讓所有學生接受這門藝術,激發他們想學的愿望則是藝術的藝術。學生是活生生的人,雖然他們的經歷少,但是他們也有自己的需要、興趣和愿望,也有自己的主觀意識。
音樂教師從第一節課起,言行舉止就要散發著藝術魅力,充滿藝術激情,深深地吸引學生模仿、學習、追求和超越。在上課時,教師要做到精神飽滿,尤其是上課的前十分鐘,教師一定要用語言或動作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其產生學習的欲望。教師在課堂上要真正和學生建立意識上的平等,而不應居高臨下,整天牽著學生的鼻子跑。學生不是教師情緒化的傾瀉對象,他們也有尊嚴,他們不喜歡教師經常用命令式的口氣跟他們說話。比如,教師在課堂上應多用一些“好不好?”“行不行?”“大家說怎么辦?”一類的話語,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意見,又激發了他們學習和思考的興趣。在練習演唱歌曲的時候,教師可以走到學生中間,和他們一起演唱甚至跳舞,尤其在低年級教學時教師應多給學生一些親密的語言與動作。當學生表現出色的時候,教師可以摸摸他們的頭,貼貼他們的臉,說一聲“你真棒”!當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要拍拍他們的肩,說一聲“要加油”!教師要讓低年級的學生感覺我們像親人,讓高年級的學生感覺我們像朋友。總之,在課堂中,教師要與學生建立起平等的師生關系,創造一種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課堂氣氛,多把關愛和笑容留給學生,從而使他們“親其師而信其道”。
二、開展豐富的音樂情感體驗活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師保護學生的表現力和創造能力,經常激發學生體驗學習快樂的愿望。”而體驗是培養興趣的基礎,因為良好的情感體驗總會伴隨著興趣的生成。而興趣、好奇心則是學生學習的內在要求,是促進學生獲得發展的真正動力。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教師可設計多種歌唱的方式引導學生體驗歌曲所表現的音樂形象:在熟悉曲調之后,讓學生一遍一遍地演唱,但每次演唱前都提出不同的要求,讓每位學生都參與音樂活動。運用歌聲、表演等方法,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能加深他們對歌曲情感的理解,進而準確地抒發情感,表現歌曲的形象。
筆者在執教《小花貓和小老鼠》歌曲時,先組織學生開展“貓捉老鼠”的音樂游戲,在歌曲范唱中游戲。然后按節奏讀歌詞,引導學生選擇唉、哈哈、咦、喲等襯詞填入每個樂句休止符處,以增添歌曲情趣。教師順其自然地引導學生理解“休止符”,幫助學生很好地解決了歌曲學習中的難點。在唱熟練歌曲后,要求學生跟教師用唱名分句唱歌譜,從中有效解決歌曲中的附點節奏。
在執教《動物說話》一課時,筆者圍繞“動物”展開,抓住學生喜歡小動物的心理,并且以歌曲《動物說話》的伴奏為背景音樂,讓學生模仿出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標志性動作和聲音,引導學生邊體驗,邊感受,邊思考,給學生提供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樂園,讓學生真正做到敢說、敢動,想說、想唱。學生興致勃勃地學唱歌曲,不只是依靠歌詞去理解音樂,而是從歌曲的音樂旋律、速度、力度、情緒等諸多表現手段去體驗音樂,表現音樂,感受歌曲在內容上、形式上、情感上的美感,從而更好地表現音樂情趣。通過粗唱、細唱、精唱,使情感抒發步步深入,讓學生從感性的愉悅層面上升到理性的情感共鳴、審美層面,審美情感的進一步調動、激發,在學生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審美體驗。
三、運用多元的音樂情感教學方法
在小學音樂課堂上,教師常常會采用學生互相合作的方式進行教學,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傳統的填鴨式讓教師的教變得枯燥乏味,學生只能硬生生地接受。所以,給學生提供指導學習的方式很有必要,在此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學生的主體性也得以充分體現。筆者在教唱《七個小兄弟》一課時,給學生設計了一個游戲環節。筆者邀請了七個學生按照由矮到高的順序排列,分別代表Dol、Re、Mi、Fa、Sol、La、Si七個音,指導學生唱好音階,并跟筆者學做每個音的柯爾文手勢,之后讓學生仔細聆聽,筆者隨口唱哪個音,代表這個音的學生必須馬上根據筆者的指令做出相應的反應。整個游戲的過程中學生個個聚精會神,緊跟老師的上課節奏,完成了一個接一個的學習任務。在這樣的情景下,教師帶動全班學生安靜地聆聽所要學習的歌曲,想象著音高的變化,再用歌聲表達出來,教學效果顯而易見。這時教師的評價也顯得尤為重要,音樂教師也可以給學生滿滿的正能量。筆者從不吝嗇自己對學生的夸獎,有的學生音準特別棒,有的學生表現力很出色,有的學生坐姿端正,有的學生積極發言等。教師要及時給學生肯定的語言,激發學生內在的潛能,在以后的音樂課上學生一定會更積極主動地表現自己,這就是教師多夸贊學生所產生的良性循環。
變化多樣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心情愉悅,教師只有別出心裁,才能牢牢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才能提高上課效率。在玩中學是學生最喜歡的方式,教師要不斷地研究教材,勤思考,多鉆研,扮演好老師、朋友、孩子王等多種角色,走近學生,親近學生,讓音樂教師的魅力發揮到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