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傳統媒體無論是發行出版等平面媒體業務,還是廣播有線電視等業務,在行業整體下行的大背景下,都難以獨善其身。對于廣播電視行業來說,尋求新的業務增長點、探索產業發展才是正確的選擇。
關鍵詞:廣播電視 產業 探索
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傳媒競爭日益激烈,內容付費、粉絲經濟等正在成為廣播電視行業新的經濟增長點。事實上,電視臺在廣電集團化發展中,走過了十幾年的產業拓展道路,其自身建設也力圖順應新的發展趨勢。過去,廣電集團沿著“廣電”為本的發展思路,目標設定基本圍繞“打造新型廣電傳媒集團”努力。當前,傳統廣電集團撕下“廣電”標簽,大多提出了“打造綜合性的文化產業集團”的目標。在產業拓展上,多家廣電傳媒集團擁有的發展資源是不一樣的,基本的產業拓展方向有旅游、會展、地產、物業、教育、康養、物流、購物、演出、院線、影視基地等方面,但并不是以上所有的方面都取得了預期的收益。本文著重論述三個產業方向,本著容易操作且容易落實的原則,詳細講述廣電+旅游、廣電+教育、廣電+康養三個產業方向的操作思路。
一、廣電+旅游
廣電旅游產業的發展應圍繞旅游產業鏈的痛點,積極調動廣電資源為旅游產業發展賦能。結合旅游產業鏈中客源地、旅行社、目的地及游客消費等不同環節的產業痛點,充分發揮廣電在內容生產、營銷平臺及產業協同等方面的優勢,通過定制內容、優質IP、全媒體營銷、IPTV平臺,以及康養、教育、商貿文創等業務,有針對性地為旅游產業發展賦能,實現產業發展的相互促進、共生發展。
同時可加快與旅游發展委員會的對接與溝通,并盡快明確目的地的選擇標準,比如4A級景區、區位優勢、資源獨特、產權結構清晰、資產負債率合理、運營團隊執行力強、強化與目的地端的深度合作、加快旅游產業布局,等等。廣電可根據項目及合作方式的具體情況,采用定額收益、收入分成和股權置換等方式加強經營變現,以媒體資源置換等多種方式獲取股權,共享項目成長價值。
二、廣電+教育
其實目前全國各地廣電平臺已實現如早教、K12及職業教育產品,為不同年齡段人群的學習帶來便利。特別受歡迎的以親子類為主,孕嬰早教為輔,內容形式有包含孕嬰早教、幼兒教育、繪本動漫、有聲讀物、故事兒歌、國學教育等多類型業務。
除了直接B2C業務之外,各地廣電結合本地教育資源,也陸續開展了一些B2B業務,比如針對初中、高中進行全部課程講解(與教育大綱同步)、聯合本地教育機構,進行本地教學內容的進一步推廣,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課外查缺補漏的需求,把老師請回家,將課堂教育推進家庭。使課堂教育工作不留盲區、不留死角。優化了教育結構,實現地區教育資源均等化,激活教育活力,促進教育公平,徹底打破學校和家庭教育的邊界,實現教育資源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實現可持續發展。
總之一句話,廣電網絡依托互動電視、寬帶、無線網絡,深入挖掘本地教學資源,緊緊圍繞“互聯網+家庭課堂”,實現信息化教育,針對不同年齡段用戶、不同學校制訂可行性推廣方案,讓更多用戶足不出戶學習到最新、最權威的教學知識,實現廣電+教育的最強組合。
同時,還可圍繞目標用戶群體,結合少兒藝術培訓、藝術生培訓和企業家商學教育旺盛的市場需求和現實痛點,充分發揮廣電的品牌影響力、公信力等資源,聚焦細分領域,深耕發展。在教育培訓中,可以嘗試加強與專業教育培訓機構的戰略合作,并引入優質資本投資公司或行業領頭人進行強強聯合,合作共贏。
三、廣電+康養
康養顧名思義為健康養生,康養作為新興產業,越來越受到青睞。作為一個新興的業態,康養表現出了很多形式,但是無論什么特點的康養,都有一個相同的目的,希望可以鎖定客戶,從而實現盈利。從國家發布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重要文件看,大健康的核心保障也是醫療的保障,醫療發展才能做到“有病能知、無病預防”。所以,我們認為康養是以“醫”為核心的醫療、養生、養老、體育、文化、旅游等諸多業態融合的新興產業。
因此廣電應圍繞用戶需求,針對自身在資本、品牌、行業資源、場地、醫藥保健、健康管理等方面存在資源和能力短板,加強與資本、養老地產、醫院、健康管理、醫療保健品、旅游產品等方面的專業及品牌機構的強強合作,打造具有公信力、品質良好的平臺品牌。同時,嚴格對入駐企業收取平臺費或協議分成,嘗試并推動對優質企業參股孵化獲取長期收益;規范會員收費,加強政策研究,取得政府的政策補貼或優惠。
面對新形勢、新機遇,以新思想、新技術推動廣電媒體革新圖存是大勢所趨。廣播電視應大幅提升在教育、旅游、康養等新業態的布局,依托自身在內容領域的多年沉淀和積累,努力打造“IPTV+”平臺,開辟專區,開展教育、旅游、康養、購物等多種增值業務,圍繞用戶需求,拓展服務內容,優化用戶體驗,用力挖掘廣播電視產業發展的潛力,迎來廣電產業發展的春天。
(作者簡介:趙倩,女,碩士研究生,河北廣播電視臺,研究方向:廣電產業發展)(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