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方
反轉基因者的“懺悔”
在英國的科學名城牛津,每年1月的第一周都會召開牛津農業會議。這個會議已有70余年的歷史,頗有影響,許多科學界的“牛人”都會被請來做一些關于氣候變化、農產品補貼、農業法規以及轉基因農作物等議題的演講。2013年,英國反轉基因運動的領袖馬克·萊納斯應邀走上了這次會議的講臺。
聽眾席上的農民、農學家們以為,這位著名的環保主義者會像往常一樣,發表一篇慷慨激昂的反轉基因演講。誰也沒想到,萊納斯的發言是這樣開頭的:“女士們先生們,我首先要向大家致歉。我很抱歉,在過去幾年里,我毀壞過轉基因作物;20年前我曾幫助發動反轉基因運動,做了不少抹黑轉基因技術的壞事。我作為一名環保主義者,堅信任何人都有權選擇健康營養的膳食,我本不應該選擇這樣一條事與愿違的道路。”接著,面對目瞪口呆的聽眾,萊納斯做了長達50分鐘的“懺悔”,他不再像往常那樣頻頻說出煽動性的話語,而是用事例和科學理論來闡明轉基因作物對于農業、環境以及人類的好處。最終,萊納斯的演講令聽眾們信服,他贏得了雷鳴般的掌聲。
萊納斯對于反轉基因運動的“倒戈”震驚了世界,他的個人網站瞬間因為流量過大而崩潰,他的推特也收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數萬條留言。人們的反應大相徑庭,轉基因食品的支持者大都感到得意和慶幸,而曾經信任萊納斯的人會有一種被好友背叛的憤怒感,更多的圍觀群眾則表示疑惑不解,為何一位科學界的公眾人物會如此徹底地背離初衷,在學術觀點上來了一個180度的大轉彎呢?
曾經的反轉基因行動派
從反對轉基因到力挺轉基因,萊納斯的轉變其實經歷了漫長的過程,這與他在環保事業中的經歷有著很大的關系。
萊納斯1973年出生于太平洋島國斐濟,在英國愛丁堡大學畢業后,開始了科普撰稿人的職業生涯。20世紀90年代中期,萊納斯開始專門評論生態環保問題,他的文章常常見諸于《衛報》《觀察家報》《新政治家》等著名媒體,培養了一大批忠實的讀者粉絲。這時的萊納斯充滿了激情,他堅定地支持環保事業,只要是破壞生態環境的事情都足以讓他憤怒。工作之余,萊納斯加入了激進的環保組織——“地球優先”。這個組織認為,機器大工業給地球帶來了環境危機,貪婪的資本家和大公司正在毀滅地球,而“地球優先”的任務就是“對抗資本家,保衛地球”。在這樣的意識形態的影響下,萊納斯成為了一個無所畏懼的環保斗士。
1996年,在另一個著名的環保組織“綠色和平”舉辦的一次會議上,萊納斯第一次聽說了農業公司通過改變農作物基因來培育新品種的事情。與許多反轉基因人士的反應一樣,萊納斯感到非常的憤怒,他覺得轉基因技術對人類的食物供給產生了違反自然的破壞。于是,萊納斯撰文抨擊轉基因作物以及孟山都公司(美國跨國農業公司,最早生產轉基因大豆、玉米以及棉花)。這是世界上首篇公開反對轉基因技術的文章,對公眾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孟山都公司一時間也因為萊納斯的抨擊而名聲狼藉。
隨后,“地球優先”將反轉基因視為組織活動的頭號大事,因為這個問題已經成為公眾關注的熱點。他們撰文、演講、游行、發傳單,使得公眾對于轉基因技術的恐懼如野火般蔓延。
萊納斯和他的同黨們漸漸不再滿足于溫和的抗爭,他們的活動變得越來越出格。1997年,萊納斯糾集了20多人,在夜間偷偷摸進了英國東部的一處轉基因農業試驗田,他們揮動鐮刀,將那里的農作物破壞得一塌糊涂。1998年,萊納斯又將襲擊目標鎖定在綿羊“多莉”身上。這只可愛的綿羊是世界上首只人工克隆的動物,其實并不屬于轉基因生物,但對克隆技術缺乏了解的萊納斯仍然想要偷走它。為此,萊納斯和同伴化妝成美國游客,他們混進愛丁堡的羅斯林研究所,等到天黑闖入了羊圈,但并未得手,因為“多莉”和其他綿羊長得實在太像了,無法從羊群中分辨出來。
反省過激行為
不過,萊納斯一次又一次的破壞活動并不總能在平靜中收場,一些意外的事情開始讓萊納斯對自己產生了懷疑。
1998年的某個深夜,萊納斯正在英國某處莊稼地里砍伐轉基因玉米,結果被警察逮個正著。雖然萊納斯趴在一堆爛泥里躲過一劫,但他的同伴有許多被警察打傷或者被警犬襲擊。同年,孟山都公司設在英國的辦公樓前爆發了靜坐抗議活動,萊納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負責活動的各個環節——踩點、發傳單、叫人、雇大巴。但萊納斯發現,許多市民用異樣的、嫌棄的眼光對待他們的行為。這讓萊納斯很困擾,因為他一直自認為是守法良民,但他感覺自己似乎染上了“流氓習氣”。
到了2000年,萊納斯和“地球優先”之間終于爆發了嚴重的分歧,他在倫敦組織的一次環保活動演變成了一場騷亂,商店被襲擊,陣亡將士紀念碑也被畫上了涂鴉。事后,“地球優先”的領導層在一間酒吧開會,每個人都得意洋洋,他們覺得自己露臉了,或者給了資本家一個教訓。但萊納斯對此并不認同,他覺得暴力行為帶來了災難,只會讓大眾疏離。在萊納斯開誠布公說出自己的意見時,沒想到在場的人卻對他發起了人身攻擊。
萊納斯開始反省了,他體會到環保激進分子的偽善,那些人嘴里嚷嚷著科學、寬容和民主,卻只會蠱惑人心,然后用暴力去攻擊不同的意見。于是,萊納斯從社會活動中淡出,專心寫作。
2004年,萊納斯寫完第一本書——《漲潮:氣候危機的真相》。為了討論的氣候變化的后果,萊納斯一頭扎進科學文獻中,尋找氣候變暖的證據和影響,并因此愛上了科學。隨后,在繼續充實科學知識的同時,萊納斯寫出了一本又一本優秀的科普書籍,他的《6度:一個變暖星球的未來》贏得了2008年英國皇家學會最佳科學圖書獎;《上帝的物種:拯救人類時代的地球物種》獲得2012年美國奧克蘭“突破研究所”的科普圖書范例獎。
回歸科學的理性派
直到2008年,萊納斯還在為反轉基因運動搖旗吶喊,但他已經有些言不由衷了,因為他已經成為一個科學理性派。在大量接觸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后,萊納斯發現,轉基因技術其實被妖魔化了。
比如,曾經在中國引起爭議的“黃金大米”是轉基因作物,其中加入了可以合成維生素A的β胡蘿卜素的基因。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全球約有2億兒童和近2000萬孕婦患有不同程度的維生素A缺乏癥,每年發展中國家有30多萬兒童因缺乏維生素A而失明,將近70萬兒童因缺乏維生素A導致免疫力低下。雖然動物性食品中富含維生素A,包括胡蘿卜在內的多種水果蔬菜中也含有可以轉化為維生素A的胡蘿卜素,但這些貧困地區的人們很難吃得上肉類和果蔬。科學家研究黃金大米就是想以低成本、便捷的方式幫助人類克服維生素A缺乏癥。然而,反轉基因組織一直在游說抵制“黃金大米”,人們于是因為恐懼而拒絕了它,其實過于武斷了。
為了進一步了解轉基因技術的利弊,萊納斯開始周游世界,做了大量的實地調查。他發現,有時候,轉基因農作物不僅不會增加污染,反而抗蟲害的棉花和玉米只需要更少的殺蟲劑;有時候,農民和大公司同樣青睞轉基因農作物,印度農民正在偷偷種植印度政府明令禁止的轉基因茄子,而巴西人也在食用轉基因大豆。更重要的是,人類目前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到2050年,人類必須用現有的耕地面積和有限的肥料、水、農藥,在氣候迅速變化的情況下,養活近百億人口。
2018年,萊納斯將自己對于轉基因技術的看法寫進了他的新書《科學的種子:我們如何誤解了轉基因》,他不再糾結于立場問題,他已經明白,從科學的角度發出理性的聲音,才是正確的解決問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