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倩
“無聊,毫無驚喜”幾乎已經變成每次艾美獎頒獎禮結束后的老生常談,不過,形容的倒不一定是3個小時的頒獎禮直播內容,恐怕指的是總能猜到的獎項歸屬。
今年的入圍名單中也有不少應該是實至名歸的選擇,特別是表演類中,許多演員都是各種大獎的“寵兒”。
不過,隨著投票進入尾聲,還有幾個備受關注的問題,仍要等9月17日當天揭曉了。
過去幾年里,《權力的游戲》(Game of Thrones)都是這場競爭游戲的霸主。雖然首次提名費了番力氣,但自從第一次勝利以后,這部從水平到制作都與其他競爭者不在一個量級的史詩片,就基本沒讓獎項旁落。然后,《權力的游戲》去年未參加艾美角逐,給Hulu的《使女的故事》留出了機會,結果《使女的故事》不但成為當年熱門,也將獎項收入囊中。這次,兩部劇集狹路相逢,分別獲得了22項和20項提名。哪部劇最終能夠勝出呢?《使女的故事》剛剛結束第二季,評委、觀眾的印象正是鮮活,而去年夏季檔結束的《權力的游戲》留下的印象可能相對模糊一些。不過,《使女的故事》第二季雖然有尖銳的政治指向,但有些觀眾認為過于黑暗。也不排除一些投票人會等著《權力的游戲》最后一季播完再行頒獎。另外指得一提的是,《美國諜夢》(The Americans)本季正式完結,劇終集相當引人思考,能否成為黑馬?
FX新劇《亞特蘭大》去年輸給了艾美獎的“種子選手”《副總統》。今年《副總統》因播出時間未能入圍,但唐納德·格洛沃這次又有新的競爭對手:亞馬遜的口碑新劇《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The Marvelous Mrs. Maisel)。到目前為止,《亞特蘭大》和《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還沒正面“交手”過,后者贏得最佳劇集的金球獎和PGA都不是《亞特蘭大》的“競技場”。與此同時,兩部戲的主演——格洛沃和雷切爾·布羅斯納安——都在各自的表演類獎項競爭中一馬當先。不過無論是哪部劇贏得最后的大獎,都將創造歷史,要么是第一部流媒體平臺喜劇獲獎,要么是基本有線臺第一次拿回這一獎項。
有時,投票人也有某種拖延癥,總要等到最后一次機會再把大獎獎給實至名歸的入圍者,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喬恩·哈姆(Jon Hamm)。哈姆直到最后一季的《廣告狂人》(Mad Men)才獲得了劇情類最佳男主角獎,而當時他已經憑借這部作品入圍過8次獎項角逐。這一效應是否會應驗在今年的《美國諜夢》上呢?雖然不知道什么原因,但這部口碑極高的小眾劇集似乎總是不對投票人的胃口,甚至直到第四季才獲得第一項艾美獎主要類別的提名。這次,《美國諜夢》的最終季不但贏得了口碑,似乎也獲得了投票人的青睞,共拿到4項提名,包括最佳劇情類劇集、馬修·瑞斯的最佳男演員和凱麗·拉塞爾的最佳女演員等。考慮到這是劇集最后一次參與角逐,投票人是否會因此給其嘉獎呢?
四年前,比利·鮑伯·松頓(Billy Bob Thornton)憑借《冰血暴》(Fargo)劍指最佳男演員。結果頒獎禮當晚,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化身“黑馬”,靠《神探夏洛克》(Sherlock)中的表演拿走大獎。今年,康伯巴奇出演了Showtime的限定劇《梅爾羅斯》,在這部幾乎是他一個人的劇中,康伯巴奇再次奉獻教科書級別的表演,演繹出了主人公自我救贖的歷程。不過這次他的對手也都是“大腕”:安東尼奧·班德拉斯、杰夫·丹尼爾斯、約翰·傳奇、杰西·普萊蒙和出演《美國犯罪故事:暗殺范思哲》的達倫·克里斯。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康伯巴奇歷史重演也是有可能的。
艾美獎的頒獎禮上最令人感動的無疑是“紀念”環節,而今年也有幾位有才華的人離世,比如CNN的主持人安東尼·波登(Anthony Bourdain)和作品豐富的制片人克雷格·查丹(Craig Zadan),這兩位在今年都有提名。然而,艾美獎有沒有感情加分可不好說,提名者離世似乎也不是總能獲得特殊對待。雖然英格麗·褒曼、奧黛麗·赫本和勞爾·朱力亞是在去世后拿獎,但也有菲爾·哈特曼、法拉·福塞特和約翰·瑞特這樣終身與大獎擦身而過。波登的《未知之旅》入圍7項類別,查丹的《萬世巨星現場音樂會》也獲得了13項提名,無論二人誰最終拿獎,估計現場都難免一片唏噓。
去年,艾美獎創造了多項歷史:麗娜·維特(Lena Waithe)成為第一位拿到喜劇類編劇大獎的黑人女性;唐納德·格洛沃成為第一位拿到喜劇類導演大獎的黑人男性;里茲·阿邁德(Riz Ahmed)則成為第一位獲得表演類大獎的伊斯蘭教信徒。再來看今年,艾美獎的提名名單中有不少能夠創造歷史的機會:《殺死伊芙》的吳珊卓有可能成為第一位獲得劇情類最佳女演員的亞裔女性;特雷弗·諾亞(Trevor Noah)的《今日秀》(The Daily Show)也許會成為首個由非裔美國人做主持的獲獎節目;薩曼莎·碧(Samantha Bee)的《面對面脫口秀》(Full Frontal)則有望成為第一個由女性主持的最佳綜藝訪談類節目。在真人秀方面,如果《魯保羅變裝皇后秀》從節目到主持都能打敗蟬聯三年的《好聲音》,也將創造歷史。
由哈維·韋恩斯坦開始的反性騷擾運動對各大獎項的提名有所影響是不爭的事實,此次,《透明家庭》(Transparent)的杰弗里·塔伯(Jeffrey Tambor)甚至沒有遞交入圍申請,他在《發展受阻》(Arrested Development)中的表演,也未能獲得配角提名。與此同時,憑借《喜新不厭舊》4次入圍的安東尼·安德森(Anthony Anderson)在今年獲得提名后也被人指控性侵,丑聞曝光于7月底,正是投票前夕。雖然格洛沃在《亞特蘭大》中的表現很有可能已經鎖定大獎,但有這種事情加身,安德森這次恐怕是沒有任何翻身的可能了。此外,與這些爆出丑聞的男性共事的女演員,是否會受到此類事件的影響,現在也未可知,比如與路易斯·C·K(Louis C.K.)共同拍攝《更美好的事》的帕梅拉·阿德龍。還有《王冠》的女主角克萊爾·福伊,她有關性別片酬差異的話題引發了不少爭議,也在行業內掀起了改變的風潮。
7月份提名公布, Netflix獲得112項提名,比HBO多4項,就是這4項之差打破了HBO壟斷20年之久的地位。但提名上的優勢能否轉化為最終的獎項?去年HBO的111項提名收獲29座獎杯,Netflix則是91項提名最后拿走20項大獎。HBO在獲獎數量上的統治也已經長達16年,如果今年Netflix能擊敗HBO,又將創造艾美獎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