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馨 田和雨
摘 要:城市更新已經成為我國東北后工業城市未來幾十年的關鍵使命之一。當前是國內新產業的興起和構建的時期,東北經濟卻出現斷崖式衰退,長春市作為東北傳統的老工業城市,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工業廢棄地的數量迅速增加。城市工業廢棄地使有限的城市空間資源枯竭、城市生態系統退化,嚴重阻礙了新產業體系的構建。結合國內外具有代表性的工業廢棄地再生規劃研究,通過項目對比分析長春市工業廢棄地再生規劃與城市更新之間的關系,構建出長春市工業廢棄地再生規劃與設計的模式,為實現長春市未來工業廢棄地歷史保護型開發、經濟轉型型開發、生態修復型開發提供合理建議,以及再生規劃后在生態修復、土地再生、景觀營造、人口就業、人才引進等方面對城市發展的影響進行分析,從而促進長春市的城市更新。
關鍵詞:城市更新;長春市;工業廢棄地再生;城市空間
工業廢棄地是后工業化遺留下的產物,其發展和衰敗見證了城市的發展歷程,是城市文化脈絡的一部分。長春市從建國初期作為重要的工業城市發展至今,伴隨著當今產業結構升級和轉型,工業廢棄地的處理對于調整城市空間布局、改善城市生態環境、體現城市歷史文化脈絡、促進新產業體系的構建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長春市的工業廢棄地處理應在借鑒國內外城市工業廢棄地再生處理的基礎上,充分結合長春市地域發展情況,從而使工業廢棄地的再生規劃為長春市的城市更新和經濟發展起到助力作用。
一、國內外城市工業廢棄地再生規劃模式
(一)西雅圖和杜伊斯堡模式
西雅圖模式是西方工業國家對工業廢棄地處理的初步嘗試,其主要處理方法是對工業廢棄地保留其具有紀念意義和歷史價值的部分作為城市發展的歷史見證,拆除工業廢棄地破敗和污染嚴重的構筑物,改建和新建一些新建筑設施。這種處理方法既保留了人們對城市歷史的記憶,同時改建和新建的建筑設施為新型產業提供服務,達到一種新舊對比的效果。
杜伊斯堡模式是西雅圖模式的繼承與發展,是在西雅圖模式之上依靠生態技術的發展進行再生規劃的一種綜合性模式。杜伊斯堡模式在充分保留工業結構和工業元素的基礎上,賦予工業景觀全新的設計語言。再生設計集中在設施內部的功能布局上,工業廢棄地改造的是局部的、小規模的、生物微觀上的,對工業廢棄地進行生態修復的同時,使人們難以分辨出工業廢棄地改造前后的具體變化,盡最大限度保留工業廢棄地的歷史風貌。
(二)雪鐵龍模式
法國雪鐵龍模式是對原有工業遺跡和廢棄地采取不保留原有設施和結構的做法,取而代之的是抽象提取原有工業廢棄地的某種景觀特質,并注重對工業廢棄地的改造和美化的全新替代的策略。這種處理方式代表了法國巴洛克園林的風格,并且通過新的設計語言對原有工業廢棄地進行全新闡釋,讓使用者對原有工業廢棄地產生全新的印象。
(三)我國環境整治開發模式
我國工業廢棄地再生規劃仍處于起步階段,隨著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質生活極大豐富,人們紛紛開始追求高質量的城市生存環境。由于城市中建筑物占據了大量空間,導致城市中供市民休閑游覽的綠地偏少,因此工業廢棄地改造成的城市公園備受市民歡迎。例如,著名的粵中造船廠原址建設的中山岐江公園以獨特的后工業美學帶給市民強烈的審美沖擊,由歷史沉淀的工業化主題、環境主義、生態恢復和城市更新設計的理念深受市民喜愛。這種處理方法借鑒了國外再生規劃的模式,同時結合了地域歷史文化特征,為城市增加了帶有歷史印記的綠色空間,在城市更新的進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二、城市工業廢棄地再生規劃的類型
(一)歷史保護型工業廢棄地再生設計
對于具有歷史價值的工業廢棄地應該采用對原有建筑和場地的歷史功能進行重新設計,保留歷史工業遺跡,將體現城市工業發展進程的文脈符號予以保留,將廢棄地再生規劃為市民參觀、游覽、歷史展示和吸引游客的新型城市空間。例如長春電影制片廠舊址改造,將原址保留修建成博物館,增加影院、商業街等與電影文化有關的新型功能空間,部分土地置換成住宅用地。這種處理方式既保留了電影工業的遺跡,又通過展現長春電影發展的歷史讓市民感受到城市電影產業的輝煌,同時通過電影節等主題活動的開展吸引了國內外游客,從而擴大了城市的知名度,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
(二)經濟轉型型工業廢棄地再生設計
一些位于城市中心的工業廢棄地占據了有限的城市空間,影響城市環境,這類工業廢棄地的土地具備很高的利用價值和高附加值的投資利潤。再生設計這類土地應該注重城市更新的需求,遵從城市發展策略,需要與周邊的城市服務設施和城市空間的功能進行相互補充。對原有建筑空間的再利用可以再生設計為適合高科技企業、創業產業、商業金融等知識密集型的高回報率、高效率發展的城市空間,同時應具備城市空間的多功能性和高效率性,新建建筑應從建筑體量上進行控制,避免影響原有城市風貌。
(三)生態修復型工業廢棄地再生設計
工業廢棄地由于多年的污染,對城市生態環境造成了毀壞,基地土壤、水體、植物等生態系統亟待恢復。對于工業廢棄地的非建筑因素處理方法應結合生態修復理論進行綜合修復,最終讓工業廢棄地內生態環境可以自我凈化,自我更新。例如位于長江三角洲北部的花橋吳淞江濕地公園,歷史上工廠的排放物使河水和周邊環境惡化。利用生態修復技術的治理和“一個灣,兩個中心,三個景觀串聯帶,四個功能分區”的框架設計理念,將公園內天然的濕地、物種和親水文化內涵表達出來,既達到了環境整治生態修復的效果,又為市民提供了戶外休閑的用地。
三、長春市工業廢棄地再生規劃策略
長春市工業廢棄地的再生規劃應該首先從城市更新和人口就業等方面對城市發展的影響進行分析,同時保證廢棄地的生態修復、土地再生、景觀營造方面的設計指標。由于改革開放后的工業衰退期,長春經濟受到一定的影響,人口流失、人才外流、人口老齡化問題逐漸突顯出來。在2003年國家實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等政策,將城市空間區域資源進行整合,積極鼓勵發展第三產業,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工業廢棄地改造因為具備工業文化上的優勢,地理位置上的優勢,更加適合改造成適宜第三產業發展和市民休閑娛樂的城市空間。
長春市是新中國成立后重要的重工業城市,也是曾經偽滿政權的重要城市,長春市工業廢棄地并不適合大拆大建的改造方法,因為諸多工業廢棄地是歷史的見證者。應在原有廢棄構筑物與空間的基礎上釋放工業廢棄地新的活力,充分利用原有構筑物打造適合于當前社會和經濟發展的空間。工業廢棄地再生規劃的指標中應該將人口就業的指標考慮進去,應該利用工業廢棄地的再生設計的成果發展第三產業,提高工業廢棄地的文化、經濟、環境價值才是長春市城市更新所需要的。
長春市是全國知名的園林城市、會展城市、雕塑城市,在城市更新的進程中,城市工業廢棄地擁有著歷史價值、經濟價值、藝術價值、情感價值等特殊屬性。在設計規劃廢棄地時應充分考慮挖掘和利用原有廢棄地的文化屬性,同時需要結合長春市城市發展趨勢,讓工業廢棄地發揮出其不可替代的城市空間價值,更加符合長春市的經濟發展情況。
合理引進國內外的工業廢棄地處理方法,應該避免“水土不服”的現象出現。國內外成功的案例可以指導長春市對現有項目的再生與規劃設計,在參考的同時應該加入長春市地域性和民風性的元素。這樣才能設計出適合長春城市更新需求且為市民所喜愛,并且保留原有場所記憶和延續原有場所精神的新型城市空間。
四、結語
長春城市工業廢棄地是長春城市發展的見證者,城市工業廢棄地的諸多價值是城市規劃者和城市建設者在再生規劃設計中靈感的來源,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長春市工業廢棄地的再生設計應該結合長春市經濟發展的動態,為長春經濟提升做出新的歷史貢獻。與此同時,應該避免出現因為忽略工業廢棄地自身的原有價值,造成重新設計后的城市空間成為城市中人跡罕至的角落。
參考文獻:
[1]曾志宏.城市復興視野下的吉林省工業遺產保護與利用研究[D].吉林建筑大學,2017.
[2]楊彬彬.長春市產業轉型研究[D].吉林大學,2016.
[3]張楠.東北地區人口流失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及其對策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6,(17):63-64.
[4]趙超. 城市工業廢棄地活力重生的景觀修復途徑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1.
[5]章超,李賡,張燕青,林清.城市工業廢棄地景觀更新發展淺析[J].臺灣農業探索,2010,(05):52-56.
作者簡介:
鄭馨,博士,吉林建筑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寒地城鄉景觀規劃設計、景觀生態修復與景觀遺產保護。
田和雨,吉林建筑大學研究生。研究方向:寒地城鄉景觀規劃設計、景觀生態修復與景觀遺產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