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英
我經常看到學生作文里引用李白的詩句“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而表達的意思是李白蔑視權貴,放浪形骸,高度贊美他的浪漫情懷。孰不知這兩句詩表達的意思和情感卻完全于此相反。
李白素有遠大抱負,他立志要“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愿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就是愿做春秋時期管仲、晏嬰一樣的宰相。然而在很長時間里沒有得到實現的機會,究其原因,他自恃才高,從未參加過科舉,想以自己非凡的詩才博得名聲,得以推薦。然久居山中,歷經磨難,四十二歲上終于被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推薦,做了翰林供奉,可謂如愿以償成了皇帝身邊的貴人,因而情不自禁,創作了一首《南陵別兒童入京》的詩,萬分得意的呼出了“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詩句。詩的前兩句“會稽愚婦輕買臣,余亦辭家西入秦”,是說會稽愚婦看不起貧窮的朱買臣,如今我也辭家去長安而西入秦了。史書載“朱買臣,會稽郡吳人,家貧,好讀書,不治產業。常刈薪樵,賣以給食,擔束薪行且誦讀。其妻亦負擔相隨,數止買臣毋歌謳道中,買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買臣笑曰:‘我年五十當富貴,今巳四十余矣。汝苦曰久,待我富貴報汝功。妻恚怒曰:‘如公等,終餓死溝中耳,何能富貴?買臣不能留,即聽去。后買臣為會稽太守,入吳界見其故妻,妻夫治道。買臣駐車,呼令后車載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園中,給食之。居一月,妻自盡死”。此詩中提到朱買臣,顯然有此滋味,自己也已四十二歲了,終于盼到朝廷的眷顧,也許之前有女人傷及自尊,也未可知!詩中的“蓬蒿”是什么呢?這是再簡單不過的問題了,“蓬草”和“蒿草”指的是荒野偏僻之處,那就是說,李白當時的意思分明是“我哪里是莊稼漢、山里人呢,我將要成為達官貴人了啊!”此中不僅沒有蔑視權貴的意思,反而是傾慕于達官貴人的生活,些許還有點庸人之態呢!
李白另一首詩《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床”字,是爭論的焦點。有一種說法指“井欄”。從考古發現來看,中國最早的水井是木結構水井。古代井欄有數米高,成方框形圍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內,這方框形既像四堵墻,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欄又叫銀床,說明井和床有關系,其關系的發生則是由于兩者在形狀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類同。還有一種說法是“窗”的通假字。從意義上講,“床”可能與“窗”通假,而且在窗戶前面可能看到月亮的。但是,參照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對作者原意的忠誠度上,更加可靠。還有一種,即坐臥的器具,《詩經·小雅·斯干》有“載寐之床”講得即是臥具。還有一種解釋為胡床,胡床亦稱交床、交椅、繩床。古時一種可以折疊的輕便坐具,馬扎功能類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類似物,兩邊腿可合起來。現代人常為古代文獻中或詩詞中的“胡床”或“床”所誤。至遲到唐時,“床”仍然是“胡床”即馬扎。
此之謂“形象大于思想”,見仁見智,各有所論。
韋應物的《滁州西澗》:“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有人認為該詩通首比興,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君子在野,小人在位”,認為幽草安貧守節,黃鸝居高媚世,其喻仕宦世態寓意顯然,此二句寫春景,愛幽草而輕黃鸝以喻樂守節,而嫉高媚,蘊含著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奈、憂慮、悲傷的情懷。
韋應物是山水田園詩派詩人,后人每以王孟韋柳并稱。其山水詩景致優美,感受深細,清新自然。詩人在唐代宗廣德至唐德宗貞元年間,先后擔任洛陽丞、京兆府功曹參軍、鄂縣令、比部員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等職務,盡管中唐政治腐敗,詩人十分關心民生疾苦,但從他的政治生活里并未體現多少不如意,還有些仕途通暢呢,實在無法體味幽憤之情。詩人表示在春天繁榮的景物中,只憐愛澗邊自甘寂寞的幽草,而繁茂的樹叢中傳來黃鶯動聽的鳴聲,詩人卻似乎不以為意。這是清麗的色彩與動聽的音樂交織成的幽雅景致。后兩句寫晚雨野渡所見,晚潮加上春雨,水勢更急。而郊外渡口,此刻更是杳無行人。也許船夫已歸家歇息,只見空空的渡船自在漂泊。詩中如有此寄托,未免有些牽強,非得賦予階級性嗎?這正如李商隱的《錦瑟》一詩“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做作鄭箋”。人家說,這詩的詮釋和爭論收集起來足可以編成一本厚厚的書。僅僅五十六字,卻要百萬言解釋。
杜甫《飲中八仙歌》“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八仙”中的“船”不是船只,而是“衣襟”的意思。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寫了當時八位著名詩人,其中一段專門寫李白的醉態。據說,唐玄宗想召見詩仙李白仍然保持一副很有牛氣的高人派頭。杜甫浮雕般地突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詩才。李白醉后,更加豪氣縱橫,狂放不羈,即使天子召見,也不是那么畢恭畢敬,誠惶誠恐。而是自豪地大聲呼喊:“臣是酒中仙!”強烈表現出李白不畏權貴性格。所謂“不上船”并非不登龍舟,而是敞開衣襟、連扣子都不系。《康熙字典》中衣領曰船,或言衣襟為船。于是解釋為李白由于酒醉,在天子召見他的時候不扣扣子,衣冠不整,邋邋遢遢。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做伴好還鄉”詩句中的“青春”歷來理解為“春光正好”,但也有認為“青春”是唐代的“拋青春”名酒的縮寫名,它就是一路伴詩人受用的美酒。還有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的“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中“屋漏”,根據《辭源》釋義,指房子的西北角,古人在此開天窗,陽光便從此處照射進來。床頭屋漏,泛指整個屋子,并非屋子漏雨。
(作者單位:甘肅省榆中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