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海元 全江偉 李旭
摘 要: 通過平安城市運維服務中心的建設進一步健全規范運行維護管理機制,以科技手段加強監控資源的運行監測能力,提升運行維護管理效能,提高運維信息化建設水平,將維護管理延伸到系統運行的全過程。緊密結合平安城市建設的實際情況,通過運維服務中心場所建設、運維管理工具、運行保障體系等三大方面,具體闡述了如何建立全方位、綜合性的平安城市智能化運維服務中心。
關鍵詞: 運行監測能力; 運維服務中心; 運維管理工具; 運行保障體系; 智能化運維服務中心
中圖分類號:TP39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8228(2018)07-107-04
Abstract: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ervice center of safe city, th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mechanism is further perfected. By mean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monitoring ability of monitoring resources is strengthened, the efficiency of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is promoted, the level of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is improved, and the maintenance management is extended to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system operation.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afe city, this paper expounds how to establish a full-scale and comprehensive safe city intelligen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ervice center through three aspects, i.e. the construction of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ervice center,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tools, and operation guarantee system and so on.
Key words: operation monitoring capability;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ervice center;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tools; operation guarantee system; intelligen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ervice center
0 引言
自2004年以來,在黨和政府的倡導和指導下,各級政府和公安部門圍繞“構建和諧社會、創建平安城市”的工作核心,大力發展平安城市建設,隨著監控資源規模的不斷擴大,監控時間的不斷延長,也給監控系統的維護工作帶來新的挑戰。如何及時了解視頻監控系統運行情況,確保大型監控系統長期、穩定運行,將已建成并投入運行的系統“管理好、維護好、使用好”,使其在社會治安防控和應急事件處置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這些需要我們深度挖掘系統的應用價值。
1 研究內容
本項目的建設將緊密結合平安城市建設的實際情況,通過運維服務中心場所建設、運維管理工具、運行保障體系等三大方面建設,具體闡述了從以下三方面建立全方位的、綜合性的平安城市智能化運維服務中心:
⑴ 運維服務中心場所,將孤立的、分散的運行維護管理模式轉變為集中式管理模式;
⑵ 通過智能運維管理工具,采用“科技管理科技”的高效率模式,達到被動轉主動的服務要求;
⑶ 實現制度規范完整、責任明確、分工清晰、流程細致周到的創新管理模式。
最終實現以運維平臺軟件為工具,以運維服務的中心場所為運營環境,以制度執行流轉為運行保障的一個自動化、標準化、可視化的為運維和業務人員服務的智能化運維服務中心。
2 發展現狀
目前,主管部門較重視平安城市的建設工作,但根據實際應用情況及GB/T 22032-2008《系統工程-系統生存周期過程》中的定義,一個信息系統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運行維護”是生命周期中最長的階段,也是系統真正發揮使用價值的階段。因此,如果僅僅局限于狹義階段的建設,而忽視了廣義階段的運行維護管理,容易對系統的使用效能打折扣。
2015年0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9部委改高技[2015]996號《關于加強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建設聯網應用工作的若干意見》中第十一點要求“創新管理方式:發揮監理、檢測、 認證等第三方專業機構的作用,創新專業運維服務機制”,建立運維服務中心,是進一步健全規范和深入運行維護管理機制,以科技手段提升實時、同步、動態運行維護管理效能和提高運維信息化建設水平的切入點和著力點,進一步通過信息化的手段將維護管理延伸到系統運行的全過程,強化事前預防、事中監督、事后及時處理的職能作用,不斷提升運行維護保障服務的能力和水平,使監控系統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3 系統實現
3.1 系統架構
圖1為系統架構圖,系統共分五個層次,分別為監控資源層,網絡承載層,運維平臺層,運維中心層,應用中心層。國家部省相關技術標準,統一建設標準與接口要求,網絡安全支撐,數據安全支撐貫穿整個系統。
第一層監控資源:采集視頻監控系統、治安卡口系統、入侵報警系統、電子巡更系統、停車場管理系統等平安城市各類監控資源的運行數據。
第二層網絡承載:包括視頻專網和公安信息網,通過邊界安全交換實現運維監測信息的交互。社會治安網絡還采集各類出入口、停車場等等各類數據。
第三層運維平臺:區縣建立統一的智能運維管理平臺,并能與市級智能運維平臺基于統一標準進行對接。
第四層運維服務中心:建設省——市——區縣三級運維服務中心,可拓展派出所運維服務中心,組建和培訓監控值機隊伍,運維平臺的分級應用;并能給指揮中心、上級運維中心提供分發、調度服務。
第五層管理和應用:以集中監控中心子系統、維護過程管理中心子系統、評價考核計費中心子系統三大業務子系統為核心提供全面的智能化運維服務。
3.2 系統實現
通過運維服務中心場所建設、運維管理工具、運行保障體系等三大方面建設具有本地特色的全方位的、綜合性智能化運維服務中心。
3.2.1 運維服務中心場所建設[5,6,9]
建設運維服務中心辦公場所,配備電腦、服務器、大屏顯示器、矩陣、音視頻采集設備等必要的硬件,接入運維管理工具,構建網上運維管理操作平臺,實現對一個運維管理工作集中、維護效率高效、科技手段先進、制度規范完整、責任明確、分工清晰、流程細致周到的可視化智能運維服務中心。
圖2展示了運維服務中心可視化大屏效果圖,建成后可基于運維大數據,提供運維可視化決策大屏服務,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
3.2.2 運維管理工具[4-8]
根據ITSS思想設計的運維工具軟件,集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機器視覺于一體,采用標準化接口實現多系統互聯。采用集中監控中心子系統、維護過程管理中心子系統、評價考核計費中心子系統覆蓋整個運維業務的管理。
系統既可以部署在獨立的服務器上,也可部署在云上,根據建設單位、承建單位、監理單位、運維服務單位根據不同的權限及職責提供全面的應用功能。
平臺軟件既可以在PC機上操作,也可在移動終端互相協同操作。圖3為運維工具監測中心PC機上軟件界面, 圖4為運維工具移動端軟件界面。
3.2.3 運行保障體系[1,2,3,9]
⑴ 組織保障要求
為了運維服務中心保持備勤狀態,應根據運維服務中心規模建立具有實戰能力的組織隊伍,并建立操作性強的值班管理制度。
⑵ 運行保障要求
為了讓運維管理人員實時掌握各系統功能正常運行,應建立一套運行巡檢管理制度并進行監督考核。
⑶ 保養維護要求
為了確保運維服務中心正常運轉,應建立日常保養和維護維修管理制度,配置必要的備品備件,甚至建立冗余系統。系統保養和維護維修結束后應進行維護工作的監督和考核。重大維修后應組織技術專家進行驗收。
4 關鍵技術[4-8]
平安城市智能運維服務中心是集數據采集,傳輸,應用,管理,共享和指揮決策為一體的綜合性信息化解決方案。采用“科技管理科技、科技服務科技”的創新理念,運維管理工具采用SOA技術架構設計,充分利用現有的流媒體技術、機器視覺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網管技術、密鑰技術、通信、安全技術檢測、自動識別和診斷技術等先進技術于一體,結合云計算、物聯網等前沿科技設計和建設的一個智能化運維管理服務中心。
5 展望
隨著平安城市建設的不斷深入,監控資源規模的不斷擴大,監控時間的不斷延長,運行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管理部門對運維管理工作的重視及在政府倡導購買服務的大背景下,建設達到一定規模后逐步向“重建設,輕管理”轉變為“緩建設,重管理”的方向發展,項目建設和運維管理將出現分離的趨勢,完整的智能運維體系將應用于系統運行過程中,運行監測向更加智能化、處理問題向更加高效率、過程管理向更加精細化發展。
充分運用運維大數據(即數據驅動),結合人工智能技術,為系統運行的故障進行提前預警,并提供研判手段,正確定位故障,同時為各個項目、系統的運行和維護情況進行有效績效評定,進行及時優化、處理,切實提高監控資源有效利用率和保障措施是進一步需要深化的方向。
6 結束語
通過平安城市智能運維服務中心的建設,幫助公安機關隨時掌控監控系統的運行狀況,及時發現系統運行中存在的風險隱患和各種故障;督導業主單位、承建、維護單位、監理單位的日常維護管理工作;為運營商和承建單位、維護單位提供了一整套的采用自動監測、遠程診斷維護、故障分析研判、維護過程管理、運行評價考核、運維大數據組態大屏決策和全面的作業流程管理的工具;可極大的提高運維保障的工作效率,降低運行維護成本,為平安城市各系統的實戰應用價值的充分發揮提供高可靠、全面的科技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GB/T28827.1-2012《信息技術服務運行維護第1 部分:通用要求》
[2] GB/T28827.2-2012《信息技術服務運行維護第2 部分:交付規范》
[3] GB/T28827.3-2012《信息技術服務運行維護第3 部分:應急響應規范》
[4] GB/T29264-2012 《信息技術服務分類與代碼》
[5] GB/T28181-2011 《安全防范視頻監控聯網系統信息傳輸、交換、控制技術要求》
[6] GB 35114-2017 《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聯網信息安全技術要求》
[7] ISO/IEC 25011 《信息技術服務 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8] DB33/T 502-2018 《社會治安動態視頻監控系統技術規范》
[9] GA 1081-2013 《安全防范系統維護保養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