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岑
摘 要:隨著國學熱升溫趨勢的不斷擴展,對國學熱現象背后出現的原因,以及存在的價值和意義需要進行探討與分析,尤其是對持續升溫的國學熱背后復雜的原因,要摒棄消極的因素,端正國人學習國學的目的,正確樹立國學在我國傳統文化體系中的地位,在尊重歷史的同時,又要與時俱進,用客觀的與包容的態度來看待國學。因此,對國學熱的研究,可以讓我們吸取歷史的經驗教訓,從而更加理性的對待國學熱,尤其是在當前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要正確引導和促進國學熱的健康發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國學熱及背后所出現的原因,并且分析了國學熱的表現形式,從而提出要客觀理性的對待國學,尤其對國學熱的積極影響要進一步的發揚。
關鍵詞:國學;國學熱;原因;繼承;發揚
[中圖分類號]:G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20--01
一、引言
近年來掀起了一股國學的熱潮,使得國學熱持續升溫與發酵,尤其是進入21世紀之后,國學熱再次掀起了熱潮,而且在全國所涉及的范圍與面積更廣,參與國學的人員更多,人們對國學的態度更加積極與更加理性,使得國學熱進入了一個更加成熟的發展階段。以我們高中生為例,很多同學都對該節目如癡如醉,并且會在觀看節目之后,在學校與其他同學討論相關的內容。
國學已經成為當前非常流行的網絡詞匯,然而對于什么是國學目前還沒有統一的定論,可以肯定的是國學包含了中國傳統的文化,并且具有十分豐富的文化體系,它是中國傳統幾千年的歷史文明與燦爛的文化,隨著時代的沖擊不斷的繼承和前進,對當今社會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放眼各個媒體,尤其是從中央電視臺開始播放的《百家講壇》節目開始,就讓很多聽眾迷上了國學,并且進一步為國學熱的持續升溫奠定了基礎。
二、國學熱的主要表現及原因
至今關于國學的界定眾說紛紜,但是國學是一個包含了豐富文化體系,并且蘊含著燦爛文明的龐大的文化系統,它涵蓋的范圍非常廣泛,涉及哲學、歷史、美學、文學、音樂、藝術等各個領域,共同組成了國學的體系。雖然國學是中華民族精神在價值觀念以及思維方式上的體現,然而國學既有精華又有糟粕,因此,對國學的發揚與繼承,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近年來對國學的持續升溫發熱主要表現在一是傳統媒體對于國學的傳播,比如,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以及《古詩詞大會》等節目的開播,對中小學教育中傳統文化的學習起了帶動作用。二是全國范圍內國學館的開館,包括孔子學院的成立與祭孔活動的興盛。三是將國學內容編入小學教材之中。四是各種朗誦經典活動的興起。以上這些活動與現象都表明,在當今社會,傳統文化與國學又一次進入了人們的學習中,并且范圍已經遍及世界各地。
究其國學熱以及國學持續升溫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國學自身所具備的文化魅力。我國治國主要以儒家思想為主,國學之所以能夠源遠流長,主要是由于其博大精深,并且在世界文化處于前列的位置,因此,國學自身所蘊含的魅力在我國以及世界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這是國學熱的首要原因。
其次,當前社會發展處于文化經濟占主導的時代,文化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綜合國力以及世界地位的主要體現,它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及實力強弱的標準,文化的力量成為一個民族是否強大的象征。我國傳統文化中所秉承的厚德載物,以及自強不息等博大精深的國學內容,在當今社會仍然具有時代的現實意義。
最后,我國經濟社會的繁榮發展,為國學熱以及文化的發展提供了經濟基礎。經濟的迅速發展以及我國綜合國力與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對國學熱的持續升溫有著經濟的支持。除此之外,國家以及政府部門對國學以及傳統文化的重視,也使得傳統文化與國學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三、國學熱持續升溫的意義和作用
第一,國學熱以及國學的持續升溫,對我國社會發展,尤其是對落實和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作用。這是由于國學中的思想可以對構建和諧社會具有一定的影響。比如,國學中所提倡的厚德載物,天人合一等觀點,可以對構建和諧社會、人與自然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再比如,國學中提出的民本思想,對于我國落實科學發展觀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同時對于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都有值得繼承的價值。
第二,國學熱以及國學的持續升溫,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具有促進的作用。國學作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在構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中,文化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它可以為現代化建設提供智力的支持與保障。而國學為社會主義的建設提供了歷史的借鑒意義,比如,我國的國情離不開幾千年對傳統文化的繼承,民族的發展首先是文化的發展,必須通過對優秀文化的繼承與弘揚,才能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取得較好的成績。
第三,國學熱以及國學的持續升溫,可以為實現民族文化的復興提供動力。我國作為文明古國,在世界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我國民族文化具有較大的影響力,燦爛多姿的文化長期影響著世界其他民族的發展。然而在經歷了鴉片戰爭之后,中華民族的歷史地位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直到新中國成立,我國才重新在世界民族之列找到了建設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因此,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通過對傳統文化、對國學的繼承與發揚,可以弘揚和培養民族精神,從而促進民族的偉大復興,為民族的復興提供保障。
總而言之,國學熱以及國學的持續升溫,背后的原因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各個領域,而國學熱的表現形式也非常豐富,涉及與參與到的人數非常廣泛。然而國學既包含精華,又有糟粕,因此,不管是我們高中生還是熱愛國學的社會人士,面對國學熱需要保持客觀理性的態度,用辯證的態度對待國學,對國學中優秀的歷史文化必須繼承和發揚,從而古為今用。
參考文獻:
[1]伍振.“國學熱”,也是中國好聲音[J].中國培訓. 2017(10)
[2]張曉鵬.回到先秦去:“國學熱”的再思考[J].人文天下. 2017(02)
[3]辛本福,方正.從“國學熱”看傳統文化[J].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學報. 2016(01)
[4]王杰.對一些負面現象保持警惕 國學熱需要冷思考[J].理論導報. 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