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正悄然改變著學生的生活、學習。傳統的教學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他們的眼光、思維僅僅局限在教材上。然而,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政治教師要整合網絡資源,將網絡資源與本節課教學內容相結合,達到優化政治課堂教學內容的目的。
關鍵詞:高中政治教育;信息技術;融合
網絡資源豐富、形象、多樣化,其雖然豐富了課堂內容,但是網絡資源的復雜性會讓高中生接觸到不同的聲音,由于高中生的是非判斷能力較弱,面對問題,他們不能理性地處理。由此可見,網絡資源是一把雙刃劍。高中政治課堂上運用網絡資源時,教師不僅要分析學情,還要結合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資源。
一、 根據學情,巧用網絡資源,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中階段的學習負擔較重,學生面臨著學習語文、數學、英語、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多門學科,再加上高中階段學科的難度較大,很多學生都缺乏學習興趣。政治本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學科,枯燥無味的知識無法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許多學生運用消極的態度對待政治課。為此,教師應根據學情,巧用網絡資源,從網絡中選出學生感興趣、充滿正能量的資源,并將其引入到課堂中,豐富政治課堂的內容。當政治課堂的內容日益豐富起來,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積極探索新知,并能從深度、廣度兩方面分析政治問題。
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教學中,盡管通過歷史學科,學生認識到中華文化,但是他們對中華文化的了解只是只鱗片甲,本節課要求學生學會分析傳統文化、辨析中華文化的區域特征,理解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延續和發展的重要標識。教學中,教師事先網絡搜集書法作品、瓷器代表作品、絲綢、茶葉,帶領學生品味中華文化的味道。接著,將事先整合好的網絡資源如生態工程——都江堰、應縣木塔、萬里長城呈現在學生面前,感受中華民族的創造力、生命力。本節課通過引入網絡資源,如書法作品、瓷器代表作品、絲綢、茶葉、都江堰、應縣木塔、萬里長城,整節政治課堂不再是機械的講解理論知識,而是政治課堂內容豐滿起來,學生的注意力也被網絡資源吸引過去,這優化了政治課堂,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 尊重學生,融入網絡資源,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素質教育”這一理念的提出,旨在改變“應試教育”所帶來的弊端,凸顯學生的主體性,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發散性思維等,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傳統的政治課堂上,學生死記硬背政治概念是非常容易的,但是他們卻無法將所學的政治理論知識靈活運用到案例中。但學生無法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這樣的教學活動毫無意義,也無法培養出建設社會主義社會的接班人。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還是信息化時代,人才的競爭成為各國之間相互競爭的根本。我國要想在激烈的世界民族之林占據優勢地位,必須要依靠一批批優秀、有創新能力的人才。然而,人才的培養卻離不開教育。為此,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要真正做到創新教育,尊重學生,發揮學生主動性,融入網絡資源,鼓勵學生獨立或者小組合作分析某一事件,完成老師所安排的教學任務。
在《世界是永恒發展的》的教學中,教師引入生活中所熟知的“雷電”,為什么古代會有“雷為天怒”的迷信認識呢?今天我們會將雷電認為是自然現象呢?通過將這一資源引入到課堂中,教師讓學生分組討論,探究這一現象的原因。探究該問題時,學生從網絡中尋找與該問題相關的事件,分析事件的相同點,從中找到答案。網絡資源有很多事件都表現出世界是變化發展的、人的認識是不斷發展的觀點。通過讓學生從網絡查閱資料,自主討論,自主交流,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的狀態下,他們能結合網絡資源,直觀、形象的分析“世界是永恒發展的”的這一觀點,他們不再覺得理解知識較為困難,而是能全面認識理論知識,并將理論知識靈活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三、 圍繞教學,挖掘網絡資源,提高政治課堂的效率
盡管政治課堂上也采用了多媒體教學,但是所取得的效果不盡人意。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究其原因在于教師僅僅是圍繞著教學大綱、政治教材制作課件,課件猶如教材的“復印件”,學生的思維始終被束縛,課堂效率自然也是低下的。要想發揮網絡資源的作用,教師應圍繞著教學活動,深入挖掘網絡資源,其中網絡資源中涵蓋著熱點事件、生活例子等,通過將其引入到政治課堂,學生找到了政治與生活間的內在聯系,并且圍繞著某一事件展開討論,這鍛煉了學生的思維,也有助于學生更快地消化知識,提高課堂的效率。
在《股票、債券和保險》的教學中,炒股、買債券、買保險是學生生活中經常聽到的。教師從網絡中搜集炒股案例,如老太炒股賠錢怪罪“高參”,索要賠償反丟性命。除此之外,還有買債券案例和買保險案例,圍繞著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分析股票、債券、保險這三項投資的特點以及風險。通過結合這些網絡資源,學生對股票、債券、保險的認識不再是模棱兩可的,而是能準確掌握這三種投資方式的風險與收益,這對于提高政治課堂的效率大有裨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存在著炒股、債券、保險等現象,當面對這些現象時,學生能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這一投資行為所帶來的危害,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四、 總結
當前,網絡資源豐富多彩,各種各樣的網絡資源誘惑著每位青少年,由于青少年的是非判斷能力較差,他們無法有效的運用網絡資源,而是沉迷于網絡的虛擬世界中。政治是一門時政較強的學科,為此,教師要從眾多網絡資源中,選擇出學生感興趣、熱點的網絡資源,引導學生思考與討論,活躍學生思維,順利實現政治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吳添玉.網絡資源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快樂閱讀,2016(10).
[2]葉旭池.利用網絡資源優化高中政治教育的探討[J].廣西教育,2017(3).
[3]趙廣春.淺議高中政治教學中如何正確培養學生知識遷移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7(35).
作者簡介:李琦平,甘肅省武威市,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