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愛華

帕林的德國國會大樓改造
阿布扎比的馬斯達爾可持續性總體規劃
全球首創的生態辦公建筑——位于法蘭克福的德國商業銀行大樓
位于倫敦的瑞士再保險公司總部大樓
近期完工的世界上最具可持續性辦公樓——倫敦彭博社歐洲新總部大樓位于庫比蒂諾的蘋果總部園區……
五十多年來,可持續發展一直是英國福斯特及合伙人(Foster+Partners)建筑設計事務所工作的主旋律。英國福斯特及合伙人建筑事務所設計總監——斯賓塞·德·格雷先生表示“我們為人建設場所和空間。
我們采用整體式設計方法,將環境主題與對社會和經濟要素的考量相結合,創造出響應本地氣候、文化和文脈的設計解決方案。”
Foster+Partners建筑事務所設計總監斯賓塞·德·格雷先生(spencer deGrey)表示,“可持續人居:共享的未來”是Foster+Partners工作的一次全面概述,它提出了有關建筑環境未來的相關問題。”近期于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展出的各個項目都是以環境、社會和經濟可持續性這三個相互依存且又相輔相成的小主題,支撐“可持續人居”這一議題。通過展出的模型、圖像、繪圖和視頻,可以領會到Foster+Partners的工作原則,“每個項目必須在這三方之間取得平衡,但是每個項目的實施會根據氣候、地理位置、地形、建筑類型以及其物理背景而變化。”格雷說。
1967年成立至今,Foster+Partners一直重視新技術的研發和可持續發展,希望通過項目推進新技術發展、運用創新的設計理念。“可持續性是我們所做一切的核心,是Foster+Partners工作50多年的中心主題。”格雷介紹,可持續設計采取更全面的方法,包括學習當地的傳統、考察地形和氣候,并延伸到解決全球面臨的生態和基礎設施挑戰。這一做法也開創了能源、水、廢物和運輸等問題的整體解決方針,并且通過若干項目得以實現:包括柏林國會大廈的重建,阿布扎比馬斯達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總體規劃,世界上最早的兩座生態辦公大樓——法蘭克福商業銀行和倫敦的瑞士再保險總部,最近的位于倫敦的彭博新歐洲總部——世界上最可持續的辦公大樓之一,以及位于庫比蒂諾的蘋果公園。
Foster+Partners在執行每個項目時,都堅持“可持續性”這一原則。他們相信,好的設計在于提升建筑和公共空間的使用者的生活質量。格雷表示,事務所始終致力于鼓勵和促進建筑空間內部的社會交往與互動。其衡量成功的標準不是建造的數量,而是創造空間所使用的方法及其對社區的影響。“積極影響公共生活,引導環境走向更加可持續、多樣化、公平和充滿活力的未來,是事務所不斷創新的動力。”
Foster+Partners創始人兼主席諾曼·福斯特(NormanFoster)曾言,“可持續設計意味著用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多的成果。遵循‘少即是多的邏輯,采用被動式建筑手段來減少能耗,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從而減少污染。負責任的可持續設計不僅僅是針對單體建筑,而是應該被應用在所有尺度上——從產品設計到城市設計。”
1967年,創始人兼主席諾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勛爵及其他幾位合伙人一起創辦了Foster+Partners。福斯特是當今世界最有影響的建筑大師之一,他被譽為“高技派”的代表人物,也是第21屆普利茲克建筑大獎得主。
發展至今50多年,事務所現由140位合伙人共同擁有,并分成多個工作室由高級合伙人負責日常管理。50余年中,在他們帶領下,Foster+Partners團隊從富有創意和開拓性的設計,一步步發展成為具有民族多樣性和文化多樣性的獨立事務所,將其打造成一所享譽國際的事務所。截至目前為止,Foster+Partners已在全球多個國家開設了辦事處,阿布扎比、北京、布宜諾斯艾利斯、香港、吉隆坡、馬德里、紐約、利雅得和新加坡設有分部,更多其他城市也設立了基地辦公室。
格雷介紹,作為一家植根于可持續發展的全球性建筑、城市設計事務所,Foster+Partners涉足領域包括文化、市民、辦事處和總部、交通運輸及基礎建設、健康和教育、工業及研究、工業設計、酒店及休閑業、多功能項目、住宅、零售店面、城市設計等。其定位為“創新的建筑和綜合設計”,而其作品則以“將高科技、生態學與本土文化結合”而著稱。一系列建筑設計、城市規劃和公共基礎設施設計作品為Foster+Partners贏得國際聲譽,其中包括世界最大的北京機場國際航站樓、瑞士再保險公司倫敦總部、紐約赫斯特大廈總部、法國米約高架橋、香港國際機場、柏林德國國會大廈、大英博物館大中庭、匯豐銀行香港和倫敦總部、法蘭克福德意志商業銀行總部、上海外灘金融中心、畢爾巴鄂地鐵站、尼姆方形藝術館、阿布扎比的馬斯達爾可持續開發項目……
自1967年以來,Foster+Partners的項目已遍布超過75個國家,其設計作品已獲得超過800個卓越杰出大獎,并贏得超過140個國家和國際性的競賽。
英國斯坦斯特德機場是Foster+Partners設計的第一個機場,也是一個非常具有顛覆性的項目,能夠代表Foster+Partners研發創新的工作態度。它創新了如今的機場模式——開放式空間,清晰流線,大屋頂帶有自然采光的這些理念,都是在這一機場里面研發出來的。“為機場研發的這一建筑類型的方法,之所以最終會被大量運用,就是因為它非常有理性,創建了舒服的室內環境。”格雷強調,“必須有助于將航空旅行從一個煩惱的過程變成一種輕松愉快的體驗”。
Foster+Partners后來的項目都采取了這種態度。也因為這一項目,Foster+Partners之后屢在大型基礎設施規劃中取得突破。北京國際機場、巴拿馬托庫門國際機場、墨西哥新城國際機場、科威特國際機場、美國新墨西哥州美國太空港、倫敦泰晤士交通樞紐……
“我們創造了航站樓設計的新基準,實現了環境性能、有效性以及乘客便捷性一致的卓越水平。”格雷頗為驕傲地說道:“在每個項目里,都希望以一種新的角度、新的理念來看待它,能夠跟現在的科技,人的心態,或者跟隨市場的變化去發現新的建筑設計。”
在建筑設計領域,Foster+Partners被稱之為“高技派”的代表,因為他一直使用新材料、用技術手段來體現時代特征,但公司領導層從不認為如此,他們強調的是將新的技術與材料,以最適合的方法,產生最大效果,也即Foster+Partners強調的“少即是多”。格雷表示,“我們絕不限定于某一特定風格。每個項目都是根據具體狀況作出的反應和設計。然而,我們始終堅持創新,這確保我們的工作和發力.總是在用在刀刃上。”
“以人為本”是Foster+Partners貫徹至今的設計理念之一,它體現在公司項目的有很多方面。“對于我們來說,一個關鍵的組成部分是傾聽那些使用和居住在我們設計的空間和地方的人的意見。”Foster+Partners開展任何一個項目的時間都比其他公司更長,“我們總是不斷提問,并試圖確定他們的需求,以便我們的設計能夠解決這些方面——這對于任何項目的成功都是至關重要的。”
福斯特堅信,建筑是一種社會性藝術——是必需品而非奢侈品。它關注生活的質量,福祉的創造,關心與分享。“社會關懷是建筑設計最強大的驅動力之一。”
對于Foster+Partners的設計師而言,設計誕生于人的精神、物質需求,這點一直是設計的指導原則。設計不是“附加”,不是“可有可無”,不是作為粉飾的化妝品擬或櫥窗裝飾。對他們而言,設計是一項主要的行為,設計就是質疑和挑戰;設計可以立足傳統,探索新知;設計能夠改變人們的健康、生活和工作的模式。
最近幾年,Foster+Partners在全球完成的具有代表性的項目就有33個,正在建設的項目49個,代表性包括印度Ireo City、科威特國際機場、阿聯酋札耶德國家博物館、中國虹橋萬通Sunnyworld中心、遠洋集團z6項目、賓夕法尼亞大學Pavilion等項目。在每個項目里,Foster+Partners都希望能夠以一種新的角度、新的理念來看待它,希望建筑能夠跟現在的科技,人的心態,或者跟市場的變化去發現新的建筑設計。“每個項目都是針對每一個地方的具體場地、信仰、文化和氣候的具體反應,沒有一棟建筑是相似的。”
然而,Foster+Partners的探索不止于此,公司與歐洲航空局合作了一個帶有未來味道的項目。2012年,公司開啟了月球人類居所項目,2015年,又展開火星人類居所項目。因考慮到將建筑材料從地球運輸到月球并不現實,所以就以月球本身的土壤作為材料,用一種3D打印功能把這種建筑打印出來,在月球上來建造這種建筑體。
格雷介紹,在月球和火星上的外陸棲啟地項目使公司能夠進一步思考并推動創新的界限——進而影響到其他項目。“我們在不同材料的3D打印和定制的制作方法等領域進行的研究和開發,強化了‘少即是多的承諾——這是可待續發展的核心理念。”
Foster+Partners與中國:“中國是目前世界上最令人興奮的地方之一!”
回顧Foster+Partners在中國發展的歷程,不得不提的是香港匯豐銀行,它是Foster+Partners20世紀80年代的第一座高層辦公樓,也是其代表作品。而Foster+Partners在中國最為著名的項目非北京國際航站樓莫屬,作為2008年第29屆奧運會世界進入北京的門戶,其不僅在技術層面,在乘客經驗、運營效率和可持續性方面都是世界上最大和最先進的機場建筑。在Foster+Partners看來,它也是一個城市和文化的象征,航站樓高聳的空氣動力屋頂具有龍一樣的造型,仿佛在歌頌飛行的刺激和詩意,同時還喚起中國的傳統色彩和象征。
“香港匯豐銀行給了我們邁出歐洲的第一步,那時,建筑所需的一切都是從歐洲和美國進口。20年后,世界上最先進的機場在北京誕生,已是完全的‘中國制造,且實現了建筑本身的最高品質和復雜性。”在格雷看來,“北京機場與其說是一座建筑,不如說是基礎設施方面的重大投資。這是我們城市和文明未來發展的關鍵。”
格雷介紹,Foster+Partners最近在中國的項目包括中信銀行新總部大樓,目前剛剛在杭州落成,以及外灘金融中心,這是一個在上海即將完工的大型城市綜合體。在香港,除了進行至今的西九龍文化藝術區之外,還有新啟德郵輪碼頭等項目。“隨著中國各大城市繼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擴張與轉型,我們正在為杭州、武漢和深圳等城市制定總體規劃,這為我們提供了為高密度、混合用途的社區引入新模式的最佳機會。”
例如,僅僅是在武漢這—個城市,Foster+Partners就相繼展開了多個項目:2013年,開啟解放公園總體規劃的項目;2014年,又展開武漢越秀國際金融匯的項目;2015年,武漢泛海王家墩CBD核心區城市設計;2016年,展開了武漢三陽路城區總體規劃……“為城市改造制定一個可持續的總體規劃,為這個公共空間、綠色走廊、轉角和小巷占很高比例的歷史名城創造一個新的街區,這些都與熟悉的周邊街道模式相結合。”格雷介紹,這些發展藍圖是在為香港西九龍文化藝術區所進行的分析工作的基礎上,作為建筑設計師,有潛力為其他城市制訂新的發展標準。
談及眾多正在中國進行中、具有挑戰性的項目,格雷激動地表示:“中國是目前世界上最令人興奮的地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