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粹:人文傳承書》
國粹是一個國家特有的民族精髓、文化特質、人生價值、生活理念,它是一個民族在物質、精神、思想方面對人類的重要貢獻,而這種貢獻又是有意義、有價值、有影響,并一直在現代生活中繼續發展的。中華文明一脈相承,與先賢同行,與國粹相見,在當代世界知道從哪里來向何處去,增添中國人心靈深處的自信和自豪。
《國粹:人文傳承書》是一部形象化的中國人文傳統史,也是一部中國人的心靈精神史。它以優美的散文闡釋中國人文傳統、講述中華五千年波瀾起伏的往事,通過對先祖、人文、河山、傳統的認知和感悟,寫出了中國傳統的人文情懷、精神世界、心靈空間及中國文化特有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讓人們身臨其境地感受中華民族的滄桑正道,領悟日常的安生立命之道、斯文優雅的人生理念、生存處世的生活智慧,增添中國人心靈深處的文化自信和自豪,讓古老的中華文明在當代呈現出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本書把人文傳統與優雅漢語完美結合,富有詩情畫意又極具激活力,讓我們在守住中華國粹的同時,又能在當今世界明辨從哪里來向何處去,擁有一顆永遠的中國心。
《中國三十大發明》
《中國三十大發明》共計50余萬字,近600幅圖,包括34篇文,除了華先生的綜論文章,另外33篇分述自遠古至當代的三十項重大發明:粟作,稻作,蠶桑絲織,漢字,十進位值制記數法和籌算,青銅冶鑄術(2篇),以生鐵為本的鋼鐵冶煉技術,運河與船閘(2篇),犁與耬,水輪,髹飾,造紙術,中醫診療術(其中人痘接種另專列一篇),瓷器,中式木結構建筑技術,中式烹調術,系駕法和馬鐙,印刷術,茶的栽培和制備,圓儀、渾儀到簡儀,水密艙壁,火藥,指南針,深井鉆探技術,精細耕作的生態農藝,珠算,曲蘗發酵,火箭與火銃,青蒿素和雜交水稻。參加本書編寫工作的32位學者是國內科技史及相關領域的權威專家或中青年學術骨干。
《中國三十大發明》一書全面、準確地總結了中華民族對人類科技文明的重要貢獻,對彰顯中國人固有的創新精神和創造力,提升民族自尊和自信,增強文化自覺,樹立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也是學界對科學史理論的一種思考,希望以此書為契機,引發人們對中國在世界“全球文明”地位的反思,激發創新力,建設創新型社會。
《習近平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論述摘編》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圍繞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對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各項舉措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習近平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論述摘編》共分12個專題,收入274段論述,摘自習近平同志2012年11月15日至2014年4月1日期間的講話、演講、批示、指示等70多篇重要文獻。其中部分論述是第一次公開發表。認真學習貫徹這些重要論述,對于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必然性和現實緊迫性,充分認識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艱巨性,系統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在規律和重點任務,深入推動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落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習近平用典》第二輯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強大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的一系列重要講話(文章)回答了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治黨治國、內政外交上的深刻思考。這些講話(文章)中,精妙的典故信手拈來,廣博的引用貫通古今。從這些用典中,既可以追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源頭活水,又能在古為今用的創造性轉化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闡述習近平總書記引用典故現實意義的《習近平用典》,自201 5年2月出版發行以來,被譯成英、法、俄、日、葡萄牙等14種版本,累計發行近200萬冊。《習近平用典》第二輯沿用《習近平用典》第一輯體例,收入習近平總書記近年來引用的,最能體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典故148則,對其現實意義和背景義理進行解讀、闡釋,是一部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