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靜
文創產品是濃縮文化的精髓,能極大限度地為提升當方文化影響力服務。本文借助分析其他城市文創產品的開發經驗,對鄭州文創產品開發的形式和途徑進行探討,希冀能夠為文創產品與鄭州歷史文化名城的開發提供些微幫助。
文創,是文化創意的簡稱。文創產品就是文化與創意相結合的商品,它早已有之,但卻在近年才涌現出勃勃生機,受到旅游經濟和文化事業的追捧。有成功的范例,如故宮博物院研發的文創產品,四年即實現了相關文化產業22億元的產值,但也有很多失敗的例子,有相當數量的文創產品沒有銷路,被束之高閣。在鄭州文創產品的開發中,如何開發出高質量、高性價比、高文化內涵、高故事性、高外觀水準的文創產品,并與鄭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相得益彰,是問題的核心。
1.在實現途徑上,首先要突破各個文物事業單位的壁壘,做好產品定位。
文創產品是服務于鄭州歷史文化名城發展宣傳需要的,要在整體上烘托體現鄭州古老文明的底蘊。開發代表鄭州歷史文化名城的文創產品,需要跨界整合多項資源,避免因資金分散和支撐薄弱而導致的產品低端和新意缺乏。由鄭州市文物文化部門共同挑選中最能代表鄭州歷史文化底蘊的、最受觀眾喜愛的文物.人物、歷史事件、遺址遺跡等等內容,梳理清各自的文化內涵和價值,由強有實力的設計公司進行產品初步設計,經過文物文化部門的選擇和審查(通過微博微信向市民、文創產品愛好者收集意見或建議),最后再面向市場。且同時開放收集社會研發文創產品的通道,保持不斷創新,真正讓文創產品走出一般意義上的紀念品的概念,走進人民的日常生活,作為實用性和收藏性兼具的生活用品,成為裝飾生活,讓生活更有趣味性、文化性的一種方式。
2.在內容內涵上,文創產品的內涵緣于對歷史文化名城的內涵的濃縮提取。
文創產品的內涵與歷史文化名城的內涵息息相關,前者是對后者的提取、濃縮和創新。在鄭州文創產品開發中一定要保持其創新性與故事性,注重和當地文化的結合。創新是市場的需求,文創產品的創新不僅在于樣式、種類,也要提煉出最能代表各處文化遺產特點的文化符號,并融入現代、新穎的審美取向。故事性則是文創產品文化內涵的表征,除了符合市場與藝術價值之外,文創產品還可通過其獨有的故事為其增值。
3.在文化特色上,文創產品的研發要結合本土文化及特色。
地域文化是一個地區在歷史行進中堆積、篩選的最能承載地域特色、人文精神、民族風貌的結構體。一個城市留給游覽者印象最深的一定是當地的地域文化,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內涵,形成具有獨特文化內涵和地域專賣的文創產品,既能服務于本地的歷史文化及旅游方面的宣傳,又能取得游客的喜愛,不僅解決了游客“帶什么紀念品回去”的煩惱,還能深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去,滿足人們品質生活的需求。如,南京科舉博物館在研發文創產品時,結合本土特色推出的一款“鹽水鴨”造型的實用文具別針,令很多市民、游客拍手叫絕,盛贊這個創意“太南京”“太實在”。
鄭州也有不少本土特色文化,有5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黃帝拜祖大典、少林功夫、萇家拳、超化吹歌、小相獅舞;有著數十項市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鄭州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在開發文創產品時也可與非遺結合,抽取非遺項目的某一截面或是某種內涵,經過藝術加工形成全新的產品,既可以保留非遺原生態的技藝,更可以讓具有特色文化氣息的文創產品進入百姓生活。
總的來說,要開發出與鄭州歷史文化名城相得益彰的文創產品,就要以開放的姿態,群策群力,共同研究。不但需要了解傳統文化,更要以社會公眾的需求為導向,在深入解讀傳統文化的同時把握世態人心。讓創意在文化的土壤里獲取無限的靈感,并被普通大眾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