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芳亞
摘 要:該研究探討了20%呋蟲胺+20%吡蚜酮水分散粒劑防治水稻稻飛虱的田間藥效,結果表明,20%呋蟲胺+20%吡蚜酮水分散粒劑對水稻稻飛虱的防治效果好,用量95g/hm2藥后3~7d防效均達90%以上。
關鍵詞:稻飛虱;呋蟲胺;吡蚜酮;藥效
中圖分類號 S4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8)12-0052-2
水稻是樅陽縣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常年種植面積達到7萬hm2以上。為保證樅陽縣水稻的產量和品質,控制好水稻病蟲害的發生和為害尤為重要,其中稻飛虱是樅陽縣近年來對水稻產量威脅最大的害蟲之一,年發生約20萬hm2,因其發生的暴發性、毀滅性等特點,選擇好防治時期和藥劑是關鍵。為了尋找防效好、持效長的優質藥劑,筆者于2015年8—9月開展了20%呋蟲胺+20%吡蚜酮水分散粒劑(安徽科立華化工有限公司生產)防治水稻稻飛虱的的田間藥效試驗,通過試驗結果分析和試驗觀察,明確20%呋蟲胺+20%吡蚜酮水分散粒劑對稻飛虱的防治效果,為該藥劑的大面積推廣應用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對象為水稻稻飛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ath);Nilaparvata lugens(Stal)];試驗為鎮稻11;供試藥劑:20%呋蟲胺+20%吡蚜酮水分散粒劑(安徽科立華化工有限公司),20%呋蟲胺水分散粒劑(北京華戎生物激素廠),25%吡蚜酮可濕性粉劑(鹽城雙寧農化有限公司)。
1.2 試驗環境條件 試驗田設在樅陽縣會宮鎮畢山村張福起家庭承包田,該田土壤為潴育型水稻土,地勢平坦,排灌方便,肥力中等,有機質含量30.3g/kg,全氮1.79g/kg,有效磷16.20mg/kg,速效鉀49mg/kg,pH值5.04。試驗田前茬為小麥,以傳統農耕為主,施肥、管理與當地生產水平一致。試驗用藥時試驗田水稻處于拔節期,稻飛虱低齡若蟲高峰期。
1.3 試驗設計 試驗設6個處理,具體試驗設計見表1。重復4次,共24個小區,每個小區面積為20m2(5m×4m),各小區之間提前用泥筑埂隔開,并分別開進出口,做到單排單灌,防止田水串流,田間水層3~5cm。
表1 供試藥劑試驗設計
[處理
編號 藥劑 施藥量(有效成分量)
(g/hm2) 1 20%呋蟲胺+20%吡蚜酮水分散粒劑 70 2 20%呋蟲胺+20%吡蚜酮水分散粒劑 95 3 20%呋蟲胺+20%吡蚜酮水分散粒劑 120 4 20%呋蟲胺水分散粒劑 105 5 25%吡蚜酮可濕性粉劑 75 6 空白對照 ]
1.4 施藥情況 采用二次稀釋法配制藥液。先按試驗設計的藥量折算出每個小區需要的藥劑量、用水量,再使用農花牌背負式手動噴霧器可調霧噴頭,先噴施清水對照區,然后噴施20%呋蟲胺+20%吡蚜酮水分散粒劑試驗區,從低濃度向高濃度依次操作,藥桶清洗后再噴施20%呋蟲胺水分散粒劑和25%吡蚜酮可濕性粉劑對照藥劑試驗區,混勻后側重對水稻中下部噴霧,空白對照區先噴等量清水。2015年8月27日施藥,試驗過程只施藥1次,整個試驗期間不再對其他水稻病蟲害進行防治。
1.5 調查、記錄和測量方法
1.5.1 氣象資料 施藥當天晴天,微風,氣溫26~33℃,平均溫度30℃,平均相對濕度76%。整個試驗期間日平均氣溫31℃,最高氣溫39℃,最低氣溫25℃,日平均相對濕度68%,無降雨,無其他影響試驗結果的反常氣候。
1.5.2 調查方法 施藥前調查蟲口基數,藥后1、3、7d調查每個處理稻飛虱數量。調查方法用平行跳躍式取樣。每區5點,每點2叢;用40cm×30cm白瓷盤刷上一層機油后斜放到水稻中下部,快速拍打稻株1~2下,將稻飛虱震落于瓷盤內,再迅速端起查計稻飛虱數量[1]。計算防治效果,再采用新復極差法進行差異顯著性測定。
1.5.3 藥效計算方法 計算公式如下:
防治效果(%)=
(1-[ 藥前空白區活蟲數×藥后處理區活蟲數 藥前處理區活蟲數×藥后空白區活蟲數 ])×100
1.5.4 安全性調查 藥后1、3、7、15d觀察有無藥害。
2 結果與分析
2.1 防治效果 從表2可看出,藥后1d20%呋蟲胺+20%吡蚜酮水分散粒劑70g/hm2、95g/hm2、120g/hm2處理對稻飛虱的防效分別為53.26%、76.99%、87.24%,其中以20%呋蟲胺+20%吡蚜酮水分散粒劑120g/hm2處理防效較好。20%呋蟲胺水分散粒劑和25%吡蚜酮可濕性粉劑對稻飛虱防效分別為85.51%、73.16%,以20%呋蟲胺水分散粒劑105g/hm2處理防效較好;藥后3d,20%呋蟲胺+20%吡蚜酮水分散粒劑70g/hm2、95g/hm2、120g/hm2處理對稻飛虱防效分別為72.81%、90.49%、94.41%,防效均有所提高,且
95g/hm2、120g/hm2處理防效很好。20%呋蟲胺水分散粒劑和25%吡蚜酮可濕性粉劑對稻飛虱防效分別為91.9%和89.61%,防效也很好;藥后7d,20%呋蟲胺+20%吡蚜酮水分散粒劑70g/hm2、95g/hm2、120g/hm2處理對稻飛虱防效分別為82.53%、91.97%、94.7%,較藥后3d,各處理對稻飛虱防效有所提高。試驗結果表明,20%呋蟲胺+20%吡蚜酮水分散粒劑對水稻稻飛虱防治不僅具有較好的速效性,而且持效性強。
2.2 安全性 安徽科立華化工有限公司生產的20%呋蟲胺+20%吡蚜酮水分散粒劑對水稻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藥后1d、3d、7、15d目測觀察,未發現該藥劑在供試劑量下對水稻產生藥害,對稻田其他生物的影響不大。
3 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20%呋蟲胺+20%吡蚜酮水分散粒劑對水稻稻飛虱防治不僅具有較好速效性且持效性強,施藥量95g/hm2在藥后3~7d防效均達90%以上,試驗期間未發現對水稻產生藥害。因此,用20%呋蟲胺+20%吡蚜酮水分散粒劑95~120g/hm2,在稻飛虱低齡若蟲盛發期用藥,側重水稻中下部,同時田間保持3~5cm水層5~7d,可有效控制水稻稻飛虱危害,值得大面積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孫春明,王新民,徐進才.70%吡蚜酮WG控制水稻稻飛虱田間防效試驗初報[J].安徽農學通報,2011,17(21):83-84.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