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1月12日,肯德基在中國的第一家餐廳在北京前門開業,成為第一家進入中國的現代化西式快餐品牌,這是肯德基在中國的起點。
李瑞環邀請洋快餐來中國
1979年,王大東被美國肯德基總部派往南加州擔任區域經理。1982年,王大東參加天津市政府訪問團在舊金山舉辦的茶話會時,已經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快餐連鎖經營專家。時任天津市市長李瑞環向王大東發出邀請,希望借鑒王大東在快餐領域的經驗,發展中國的快餐事業。于是,王大東辭去在美國肯德基公司的職務回到中國,在天津勸業場開了第一家“傲奇快餐”。當時傲奇快餐經營的內容只是漢堡、三明治,但開得十分成功。
消息傳到美國快餐界之后引起了轟動。1986年,肯德基邀請王大東回到肯德基,出任肯德基遠東地區總裁,主要目標是開發中國市場。在對中國市場的考察中,王大東上書肯德基總部,認為肯德基進入中國的時機成熟了。
肯德基選址在前門
王大東很快得到授權,在中國開店。當時的中國,對外開放還受到很多限制,合資往往要求是高新產業或能創外匯的產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餐飲業,還沒有引進外資的先例。
不過,“既然有外國人投資,為了服務他們,總要引進一些西式餐飲吧”。肯德基以此說服中國政府,而另一個理由,則是中國的外匯需求。最初的肯德基被定位為服務外國人,據王大東回憶,當時外國人來肯德基消費,必須使用外匯券。
接下來,根據政策規定要尋找合資伙伴。尋找合資伙伴并不順利,考慮到雞肉原料供應,選定與北京市畜牧局合資,但畜牧局缺乏資金,又找到旅游局,局長說風險大,沒有做過。王大東讓局長派兩個人到天津看看傲奇快餐的紅火勁兒,王大東說:“你的錢放在銀行,利息是5%,我保你5%!”局長被王大東的信心打動了。
手續敲定,之后是選址。王大東找地點一找就找了幾個月。在經過了反復篩選、多次尋找之后,王大東將目光投向了北京的前門大街,當年那里是北京客流量最大也是最繁華的地段之一。在前門開店,對于整個中國都是一個示范效應。
不過,當時北京市的有關部門想法并不一致,很多言論說肯德基是給外國人吃的,說應該讓肯德基開到使館區去。是時任北京市副市長孫孚凌及輕工業部部長楊波的出面推動,才使肯德基前門選址最終獲批。
門口排隊的人群擠爆了
“前門三層肯德基門口,一個小男孩對那個笑容可掬的肯德基上校雕塑產生了興趣,他好奇地向肯德基大叔端著的炸雞桶里伸出手去;在他身后,是望不到頭的長隊。”這張拍攝于肯德基前門店開張初期的黑白照片已經被肯德基公司作為史料保存,畫面中的人物大多數都還穿著黑色和藍色的衣服。事實上,在肯德基前門店開業的很長一段時間里,一直都處于這種排長龍的狀態。
1987年11月12日,中國第一家肯德基開張了。這個規模1400平方米的三層樓房,可容納500個座位,是當時全世界最大的肯德基快餐店。整個三層樓都被喜慶的紅條幅蓋著,女孩子們穿著鮮艷的民族服裝,在用中、英、日三國文字寫著“美國肯德基家鄉雞開業”的大紅條幅前表演著中國傳統歌舞。
一家美式快餐店的開張,在當時的中國顯然被賦予了別樣的意義。美國駐中國大使洛德、北京市政府領導等人物的到來,使肯德基在中國天安門一側的前門開店成為當日外電報道中國的重要新聞。
開業剪彩之后,就是正式向公眾開放。雖然下著雪,“門口排隊的人群快要擠爆了”,工作人員不得不打電話求助公安來維持秩序。最后公安出了主意,在外面排隊,一次放幾個人進去,當時隊伍在外面繞了一圈,一排就是兩個小時。
很快,前門肯德基就成為北京旅游的一大景點。很多來到北京的人,必定要去肯德基吃上一次,然后與門口的肯德基上校合影留念,并讓這種全新的經歷成為回到家鄉之后的談資。
據王大東回憶,最有趣的事情是,前門肯德基的三樓每個星期天都給人家舉辦婚禮。在肯德基這樣的快餐店舉辦婚禮,這大概是全世界都沒聽說過的。不過那個時候能夠到肯德基舉辦婚禮,在北京是一件比較有面子的事情。
中國快餐界教父留下的傳奇
自1987年肯德基在中國的第一家餐廳開業,以此為起點,至今肯德基已在全中國200多個城市開設了4800多家餐廳,在中國餐飲業遙遙領先。這其間,有一個繞不開的人物——蘇敬軾。他在百勝中國工作了26年,創造了一個個商界奇跡。(注:肯德基是百勝公司旗下品牌)
蘇敬軾祖籍山西,出生于臺灣,早年畢業于臺灣大學,之后深造于美國沃頓商學院MBA。后來,他加入肯德基,并一路做到北太平洋地區市場企劃總監。1989年12月,他被調往中國,成為中國肯德基代總經理。那時候的中國內地,只有4家肯德基。蘇敬軾的任務很簡單,就是來開拓中國市場的。
在當時的中國,洋快餐還是個新鮮玩意,像肯德基、麥當勞這樣的品牌,更像是一種高檔享受。因此,像麥當勞只是在一二線城市打轉。或許他們是覺得,下沉到三四線城市,和當時大家心中“高大上”的洋快餐品牌不太符合。但蘇敬軾可不管這些,他很快就提出了“下鄉”的口號。
從1987年到2004年,肯德基在中國大陸開了1000余家門店,同期的麥當勞門店數量還不到肯德基的一半。從范圍上,肯德基向西部和中部地區擴張;從層級上,向三四線城市下沉。
當時,肯德基在中國的快速擴張,引起了百勝餐飲母公司百事公司的注意,財務部的會計人員進行了風險評估,覺得擴張的風險很大。
蘇敬軾二話不說,拿起電話就打電話給百事公司的會計,質疑他們對風險的評估。蘇敬軾的勇氣,獲得了回報,肯德基在中國的擴張,并沒有受到這次評估的影響,蘇敬軾也得以繼續他的計劃。
到了2006年底,除了西藏外,肯德基基本完成了全國市場布局。
不僅如此,他還做了一件“風險更大”的事情——本土化。
2002年起,肯德基開始賣早餐粥,2008年,甚至宣布開賣油條。在他看來,中國幅員遼闊,各個地方的差異很大, 消費者的飲食習慣更是各不相同,單一的菜單根本不可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因此,除了油條白粥,肯德基還相繼推出了嫩牛五方、法風燒餅、豆漿、米飯。
1987年,肯德基剛進入中國時,只有8種產品,到2000年是15種,到了2014年已經達到66種!
當然,深耕中國市場這么多年,蘇敬軾不可能不遇到挑戰。2005年,肯德基部分雞肉調料被查出含有工業用色素——“蘇丹紅一號”;2012年,又發生了“速生雞事件”……
每一次危機發生,蘇敬軾和團隊們都會第一時間做出反應,向公眾道歉,并采取措施改正。2015年,執掌百勝中國26年的蘇敬軾,正式退休。這位被稱為“中國快餐界教父”的臺灣人,在過去的26年中,書寫了一段神話,創造了一段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