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泛黃的營業執照見證了外資企業在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的一段獨特歷史。
1984年11月10日,3M中國有限公司在上海注冊成立。這是改革開放后,在中國四個經濟特區之外成立的第一家外商獨資企業。營業執照記載,當時這家公司的注冊地位于民生路40號。
“這一決定具有‘旭日初升般的意義”
3M公司大中華區前首席執行官余俊雄至今仍能清晰地記得,那是一家只有7名員工的小公司,而最初的工作也僅限于簡單的貿易。“1978年,中國戰略性地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短短6年之后,我們的公司就這樣成立了。”余俊雄回憶道。
“沒有人知道這場改革開放的‘戰役是否能夠成功。因此我們都在觀望,在等待發展的機遇。”據他描述,由于當時缺少一個熟悉當地情況又精通公司管理的人來領導3M中國有限公司,企業的發展一直停滯不前,市場也未能迅速開拓。然而,這間并不起眼的小辦公室卻在中國的改革開放歷史中承載著重要的意義。
一方面,它成為了上海市第一家正式注冊的外商獨資企業。由它引起的一股“外商投資旋風”席卷了上海,這座城市迅速發展成為中國重要的經濟中心城市,并因聚集了大量外資企業的中國總部而聞名于世。
另一方面,它對于3M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那之后的歲月中,它成為了3M在中國迅速擴張的“根據地”。如今的3M中國有限公司已成長為3M在全球范圍內發展最快的海外公司,已由單一的貿易公司發展為如今擁有多個業務團隊的綜合性公司,其業務涵蓋了工業產品、交通運輸、安保和防護事業、醫療產品、電力及通訊、光學產品及家庭用品。
“今天的卓越成績遠遠超出了我們的預期。近些年,我們的業務以年均增長20%至30%的速度在發展。”余俊雄談道。
1993年對3M中國有限公司來說無疑是最重要的轉折點。那一年,總公司對已在3M香港、臺灣和新加坡公司工作了24年的余俊雄寄予了極大的期望。基于他對內地市場的深入了解和多年的工作經驗,總公司任命他為3M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希望他率領這支極具潛力的海外團隊更好地發展在中國的業務。
余俊雄新官上任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中國各主要城市去做市場調研。“令我感觸最深的就是當時的通訊實在太困難了,”他說,“那時候我就在想,沒有通訊,怎么能夠實現改革開放呢?”
另外他了解到,當時中國居民的人均工資大概是每月300元到400元,而要裝一部電話的費用卻高達4000元,這無疑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國內通訊業的發展。
于是,余俊雄馬上決定集中力量投資通訊產品領域。“先進的技術會提高通訊產品的產量和質量。產品多了,價格也就會慢慢降下來,電話會逐漸走進平常老百姓的家里。”余俊雄驕傲地解釋說。正如他所描述的,對3M中國有限公司而言,這一決定具有“旭日初升”般的意義。在此之后的第五年,也就是1998年,3M中國有限公司的年銷售業績就達到了1億元。此外,3M的卓越科技也帶動了中國通訊業的發展。
電話通了,經濟的發展就需要暢通的公路系統。就是這個簡單的想法把3M中國有限公司下一步的業務重心帶入了交通產品領域,生產交通標志的反光膜和其他相關產品。
接下來,配合著中國經濟發展的步伐,3M中國有限公司一步步地將業務拓展到汽車、電力、家用產品等多個領域。今天,該公司已向中國市場提供了6萬余種高科技、多元化的產品。在發展的道路上,3M從未停止腳步。
“我們始終堅持要和中國經濟一同發展。24年來,我親眼見證了中國經濟的變革和3M中國有限公司的成長,特別是1990年后的迅猛發展。”余俊雄說。
與一些跨國企業不同的是,3M在成立中國公司之初就樹立了一條根本理念:到中國來發展不是把它作為世界工廠而利用其勞動力,而是要真正地立足于中國,服務中國市場。
余俊雄說,就是這個理念使3M中國有限公司能夠真正地融入中國市場,參與到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歷程中。但他也認為,這是一條曲折的發展之路。在他的記憶中,90年代在中國的改革開放歷史中是尤為重要的,它不僅是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標志性時期,也是企業曾面臨的極具挑戰的特殊階段。特別是當越來越多的跨國企業開始注目中國的時候,挑戰也隨之而來。
1994年,為了應對挑戰,3M中國有限公司在中國建立了第一家技術服務中心,用于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技術和服務,并為產品的升級提供技術支持。“我們立足中國市場,不斷挖掘市場機遇,并致力于提供最優質的產品以滿足中國快速發展的產品需求。”余俊雄說。
“跨國公司就好比粘合劑”
2007年,3M投資4000萬美元在上海漕河涇工業園建立了世界級的研發中心,這也是3M全球第四大研發中心。更重要的是,這家研發中心的技術人員幾乎都是中國人。
“這一舉措表明了中國對于3M全球的重要意義。3M總部希望3M中國有限公司能繼續跟上中國經濟發展的步伐。”一名上海研發中心的科研人員說。
2012年,3M公司憑借創新和過去幾十年來對中國市場的不懈承諾,榮膺“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 (NCUSCR) 的盛贊。
3M公司董事長、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Inge G. Thulin 先生還獲得委員會授予的特別貢獻獎,在曼哈頓舉辦的慶祝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成立46周年晚宴上,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首席記者 Michelle Caruso-Cabrera 坦言:“我們在處理國際關系時,最重要的就是與中國打交道。和中國關系的融洽與否,將直接決定我們的未來。3M 在中國開展業務,就好比是橋梁和紐帶的作用,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3M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Inge G. Thulin 表示:“3M 進入中國以來,始終秉承‘科技舉百業,產品興萬家,創新利個人的公司愿景,積極支持中國各經濟領域的建設和發展。”
余俊雄認為:“跨國公司就好比粘合劑,將中國和美國的利益緊緊粘合在一起,雖然兩國關系會有起伏,但兩國經濟合作的前景光明。”余俊雄表示:“多元化的經營模式和本地化創新機制是3M中國成功的關鍵。”
“中國無疑是3M重要的業務增長市場”
3M中國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的那一年,斯蒂芬·謝弗還是個9歲的孩童,不知道未來的某一天會出任3M大中華區總裁。兩年前,斯蒂芬來到中國,有了自己的中文名字“謝思明”。來中國之前,他曾在蘭利擔任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工程師。謝思明說,3M與中國改革開放的緣分“比我的資歷久遠”,早在上世紀70年代初,當時的公司高層就曾到訪中國,洽談合作。
“中國無疑是3M重要的業務增長市場。”2017年1月18日,在位于成都高新區內的3M中國西部技術中心盛大的開幕典禮上,3M大中華區總裁謝思明如是說,“隨著中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的不斷深化與實施,西部市場所呈現出的巨大潛力和蓬勃的活力也讓我們感到驚喜不已。3M將牢牢抓住這一機遇,加快在該區域市場的投入。”
3M中國西部技術中心是3M在繼北京、廣州和蘇州之后設立的第四個技術中心,充分印證了3M拓展和深耕西部市場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