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基于綠色GDP和生態足跡的江西省生態效率動態變化研究

2018-09-19 08:28:48黃和平喬學忠
生態學報 2018年15期
關鍵詞:效率綠色資源

黃和平,胡 晴,喬學忠

1 江西財經大學生態經濟研究院, 南昌 330013 2 江西財經大學旅游與城市管理學院, 南昌 330032

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保護的矛盾問題始終貫穿各國(地區)發展過程中,如何在減輕環境壓力的同時實現資源高效利用,從而促進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成為世界范圍內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而生態效率概念的提出為研究社會發展過程中如何以最小的資源環境損耗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從而實現區域可持續發展提供可度量的入口。生態效率源于Eco-efficiency的譯文,該概念自提出至今,不斷得以豐富和發展,目前普遍接受的概念是:在提供能滿足人類需要和提高生活質量的競爭性定價產品與服務的同時使生態影響和資源強度在整個生命周期中逐漸減低,直至與地球的估計承載力水平一致[1],簡言之就是生態環境影響最小化、資源利用價值最大化[2]。生態效率分析受到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形成了較為科學的研究方法,目前主要有單一比值法、指標體系法、模型法。單一比值法基于世界可持續工商理事會(WBCSD)對生態效率的定義,采用經濟和環境的比值來衡量[3- 5]。國外較具代表性的有Gossling、Korhonen等[6- 8]學者的研究。國內眾多學者也作出有益探索,汪克亮、張炳等[9- 10]通過GDP與環境壓力總值的比值衡量生態效率;趙薇[11]采用單一比值法基礎上衍生出的生命周期法測度生態效率。指標體系法通過構建能夠反映社會、經濟、自然發展程度和協調程度的指標體系來衡量生態效率,國外研究成果頗豐[12- 14]。國內學者也就不同研究區域和領域開展了大量研究。彭迪云[15]通過改進的G1法與TOPSIS法相結合構建省域及市域尺度生態效率評價體系;任宇飛[16]設計資源投入-經濟效益-環境影響復合生態效率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縣域單元生態效率評價模型;毛建素[17]通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量構建中國工業生態效率測算指標體系。模型法目前多借助于數據包絡分析模型及其改進模型度量生態效率,國外學者在數據包絡模型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生態效率評價方法[18- 19],國內數據包絡分析法也得到較多運用,筆者[20]在數據包絡分析模型中加入污染排放物這一非期望輸入,對杭州企業生態效率做出評價;鄭慧、羅能生等采用非期望產出的超效率DEA模型測算中國省域生態效率[21- 22];武春友[23]運用狀態空間模型對工業生態效率做出評價。

通過梳理國內外相關文獻可以發現,基于WBCSD提出的生態效率定義下的核算方法(單一比值法)是生態效率測度方法中較為基礎且廣泛運用的研究方法。該測算方法雖具備一定科學性,但當采用傳統的GDP指標對產品或者服務價值進行測度時,忽略了由自然資源消耗和生態環境破壞所造成的GDP折減;而且在資源環境影響的衡量上,各項指標權重的賦值易受主觀因素影響。立足于上述生態效率測度方法的不足,本研究將分別采用綠色GDP作為產品或者服務價值測度指標、生態足跡作為資源環境影響測度指標,以兩者之比定義生態效率。與以往生態效率測度研究中采用的傳統GDP相比,綠色GDP將資源損耗和生態環境破壞成本納入其中,能更為真實地體現社會實際財富總量和國民經濟凈收益;而生態足跡則是將社會發展過程中人類消耗的各種物質和能源按照一定換算比例折算為相應的生物生產性土地面積,能較為全面地衡量經濟發展中消耗的各種物質、能源以及帶來的環境影響[24],并且在資源環境影響測度時能避免指標賦權過程中主觀因素的干擾,又具備易于量化的優勢。

江西省作為中國中東部省份,同全國其他省份一樣,其城鎮化和工業化進程取得了顯著成果,但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隨著“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和“江西省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成為江西省的全局性戰略并提升至國家戰略,借助生態效率來研究江西省生態、環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對實現江西省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因此,本文以江西省為例,提出以單位面積生態足跡的綠色GDP產出來衡量生態效率,即:生態效率=綠色GDP/生態足跡,并對其2000—2015年的生態效率變化規律進行分析。以期豐富生態效率測度方法,也對促進江西省實現資源-經濟-環境協調發展的決策提供一定借鑒意義和參考價值。

1 研究方法和數據來源

1.1 綠色GDP核算

1.1.1 綠色GDP核算方法

綠色GDP的測度,較為普遍運用的是基于環境與經濟核算體系(System of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ccounting, SEEA)的平衡推算法[25],即:從國內總產值中減去資源損耗成本和環境退化成本,再加上資源環境改善帶來的效益,得到綠色GDP[26]。具體計算見公式(1):

綠色GDP=GDP-COSTResources-COSTEnvironment+ SAVEResources-Environment

(1)

式中,COSTResources表示自然資源損耗成本,COSTEnvironment表示環境退化成本,SAVEResources-Environment表示資源環境改善效益。

1.1.2 指標選取及核算方法

在借鑒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27],結合江西省近15年來資源消耗的主要類型,本研究對綠色GDP核算的賬戶分類共計11類,下涉17項指標。對自然資源消耗成本的核算可分為五大自然資源類型的消耗,具體表征指標為耕地耗減量、木材采伐量、總用水量、能源消費總量、采礦行業產值。對環境退化成本的核算,則是選取對江西省生態環境具有顯著影響的各類指標,其中大氣污染包括SO2排放量、煙粉塵排放量;水污染選取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的排放量作為指標;固體廢棄物包括工業固體廢棄物排放量、生活垃圾清運量;自然災害經濟損失為森林火災直接經濟損失。而在資源環境改善效益方面,由于統計口徑和內容難以統一,故只將“三廢”綜合利用產品產值及綠地生態效益納入核算,其中綠地生態效益具體衡量指標為固氧釋碳經濟價值、吸收SO2經濟價值、調節氣候經濟價值、滯塵經濟價值。

在SEEA指導下,上述指標體系及具體核算方法如表1所示。其中,自然資源損耗成本的核算主要采用市場價值法,環境退化成本及資源環境改善收益主要采用“維護成本法”,核算中涉及的價格主要來源于《中國環境經濟核算指南》及相關學者的研究成果[33],并采用歷年商品零售價格指數進行調整。

1.2 生態足跡核算

1.2.1 生態足跡計算方法

生態足跡法將人們消費的各種物質和能源按照一定比例折算為相應的生物生產性土地面積,反映了區域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對資源的消耗以及產生的環境影響[37],其具體計算如公式(3)[38]:

(3)

式中,EF為總生態足跡(hm2);rj為均衡因子;j=1,2,…,6分別代表耕地、林地、牧草地、水域、化石能源用地、建筑用地這6種生態足跡土地利用類型;Ci為第i種消費項目的年消費量(t);i為消費項目的類型,實際采用生產量數據;Yi為生物生產性土地所生產的第i種消費項目的全球年平均產量(t/hm2)。

表1 綠色GDP核算方法

因能源足跡的計算有其特殊性,此處單獨處理[39]。具體計算見公式(4):

(4)

式中,EFi為第i種能源的生態足跡;Xi為第i種能源的生產總量;Ki為第i種能源的折算系數;efai為第i種能源的全球平均能源足跡。

1.2.2 生態足跡賬戶及均衡因子

根據生態足跡理論和概念模型,江西省實際生產與消費情況[24,40- 42],確定生態足跡賬戶的具體消費項目,并借鑒相關文獻[24,40],確定各地類的均衡因子,見表2。全球平均產量的確定是基于聯合國糧農組織公布的統計結果及相關學者的研究,全球平均能源足跡和熱量折算系數的確定是綜合前人研究結果[38, 40, 43]。

1.3 生態效率核算

有關區域生態效率的計算,尚且沒有定論,方法也多樣化,基于WBCSD界定生態效率的概念,其值為產品或服務價值與資源消耗與環境影響之比[1]。

為了更準確地表達生態效率的真實涵義,本文認為綠色GDP能反映出排除資源、環境損耗之后的區域凈經濟總量,其在國際上是具有代表性和通用性的指標,因而產品或服務價值用綠色GDP來表示;而生態足跡能較全面地反映社會發展過程中消耗的各種資源總量以及帶來的環境影響,可以用來表示資源消耗與環境影響。基于此,本文借助于綠色GDP和生態足跡,提出了改進的生態效率度量模型,見公式(5):

生態效率 (5)

1.4 數據來源

本文數據主要來源于2000—2016年的《中國統計年鑒》、《中國能源統計年鑒》、《江西省統計年鑒》、《江西省環境狀況公報》、《江西省環境統計年報》、《江西省水資源公報》以及相關文獻等。

2 基于綠色GDP和生態足跡的江西省生態效率分析

2.1 綠色GDP分析

根據前述綠色GDP組成類目(表1)及相關核算方法,得到江西省2000—2015年綠色GDP、各分項值及其占GDP的比重,見表3。

從表3可以看出,2000—2015年間,江西省地區生產總值(GDP)從2000年的2003.71×108元增長到2015年的16723.78×108元,15年來增長了4.3倍(不變價);與此同時,綠色GDP也從2000年的1705.92×108元增長到2015年的14305.41×108元,15年來也是增長了約4.3倍(不變價),保持著與GDP相近的增長速度。這也使得綠色GDP占地區總GDP的比重處于比較穩定的狀態,其平均占比為84.61%,只有少數幾年波動較大,其中2007年比例最低,為74.01%,2009年達到最高,為94.96%,其原因可能涉及到城鎮化發展進程中產業結構變化以及國家和省級相關政策的波動等多方面。

從構成綠色GDP的主要核算指標來看,自然資源損耗價值一直占據著主導地位,其值從2000年的302.55×108元波動中上升到2015年的2444.43×108元,15年來增長了4.1倍,幾乎主導了綠色GDP的增長態勢,其波動狀況也完全決定了綠色GDP占地區總GDP的比例,例如其增長值2007年達到了1456.59×108元,比上一年翻了將近1倍,其占GDP的比重也達到25.11%的峰值,使得綠色GDP占地區總GDP的比例也降低到了最低谷,為74.01%;同樣,2009年自然資源損耗價值直線式地跌到346.41×108元,比上一年改善了近2/3,其占地區總GDP的比重只有4.53%,使得綠色GDP占地區總GDP的比例上升到了最高峰,為94.96%,完全主導了綠色GDP占地區總GDP的比重,而其體量基本是另一構成成分即環境退化損失價值的12倍以上,兩者完全不在一個等量級。盡管如此,環境退化損失的價值也基本是保持增長的趨勢,為從2000年的19.84×108元增長到2015年的148.93×108元,但其占GDP的比重已有所下降,已從2004年的最高峰3.12%下降到2015年的0.89%,接近歷史最低水平,說明了研究區環境保護工作在近10年來已取得明顯成效。另外值得關注的是,資源環境改善帶來的收益也不容忽視,其占GDP的比重一直在1%左右,近年來雖有所下降,也幾乎可以抵消環境退化損失的價值,甚至在近半數年份還稍有超過,這也是研究區注重生態修復使得資源環境改善所帶來的成效,雖遠不能抵消主要由資源消耗帶來的負面價值,但能基本抵消環境退化的損失,為研究區資源環境與社會經濟的協調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表3 2000—2015年江西省綠色GDP、各分項值及其占GDP比重

總的來講,自然資源損耗價值、環境退化損失價值和資源環境改善效益在2000—2015年間均呈不規則波動現象,三者都先上升后下降,且自然資源損耗對綠色GDP的影響最為顯著,其占GDP的平均比重為15.03%,基本決定了綠色GDP的變化態勢;資源環境改善收益總值在研究期間是波動上升的,雖然基本能抵消環境退化的損失成本,但是其占GDP的比重卻總體呈下降趨勢。可見江西省循環經濟改造及生態環境建設還是滯后于經濟發展,仍需要注重環境保護,提高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率,加快生態環境修復,使資源環境改善的收益增長速度快于其他指標的增長速度,從而實現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的雙贏目標。

2.2 生態足跡分析

根據上述生態足跡核算賬戶及均衡因子(表2)、計算公式(3)和公式(4),得到江西省2000—2015年總生態足跡,見表4,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對生態足跡賬戶內各地類生態足跡的增幅和比重進行分析。

表4 江西省歷年總生態足跡

從表4可以看出,2000—2015年期間江西省總生態足跡總體呈上升趨勢,即:從2000年的57.82×106hm2幾乎直線增加到2015年的106.16×106hm2,15年來增加了48.34×106hm2,其增長比率達83.60%。具體來講,江西省生態足跡15年來的變化可分為3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2000—2003年間,該期間江西省生態足跡雖有增長,但變化比較緩慢,即從2000年的57.82×106hm2增加到2003年的60.69×106hm2,3年來增長了2.87×106hm2,增長比例只有4.96%,年均增長1.6個百分點;第二個階段是2003—2009年間,在此期間江西省生態足跡增幅最大,即從2003年的60.69×106hm2快速增加到2009年的97.88×106hm2,6年來增加了37.19×106hm2,增加比例高達61.28%,年均增長8.22%;第三個階段是2009—2015年間,為江西省生態足跡增長趨于平緩的階段,先是從2009年的97.88×106hm2輕微下降到2010年的96.89×106hm2,之后再上漲到2014年的最高峰108.50×106hm2,最近一年再下降到106.16×106hm2,增幅比較平緩,6年來增長了8.46%,年平均增長率為1.46%,顯示出了江西省近年來資源消耗約束的政策已初見成效。當然,生態足跡的增加意味著對自然資源的利用程度加大和生態環境壓力的加劇,伴隨未來江西省經濟結構的進一步調整、城鎮化進程的加劇以及人口增長、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江西省生態足跡仍將進一步增加,經濟可持續發展仍然面臨嚴峻的資源環境壓力。

各土地類型的生態足跡變化情況見圖1。從圖1可以看出,各土地類型生態足跡均呈波動上升趨勢,其中牧草地生態足跡的變化最為顯著,其值在2000—2015年間提升了2.2倍,牧草地足跡多是對于肉類的消費形成的,反映出江西省居民生活消費需求由基本性糧食向動物性食品轉變,消費結構的改變也從側面說明了江西省經濟發展較好,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但是化石能源用地從2009年開始呈現小幅下降的趨勢,可能是江西省政府注重調整產業結構和環境保護的結果。

圖1 各土地類型生態足跡變化Fig.1 Changes of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each land type

從生態足跡的構成來看(圖2),各土地類型生態足跡之間存在較大差異,歷年來江西省牧草地足跡占總生態足跡的比重最大,其次是耕地足跡和化石能源用地足跡,三者足跡之和的歷年平均比重超過80%,由此可知江西省生態足跡的主要類型是牧草地足跡、耕地足跡和化石能源用地足跡。其中,牧草地生態足跡所占比重呈波動上升趨勢,從2000年的32.41%上升到2015年的39.26%,但耕地和化石能源用地足跡呈現出逐漸縮小的趨勢,所占比例分別由34.31%、17.43%下降到24.78%、15.27%,水域和建筑用地足跡比重基本穩定,說明江西省仍然是農業大省,農業利用效率雖有所提升,但農業生產活動依舊對生態造成巨大壓力。能源足跡比例有所下降,表明江西省能源利用效率有所提升,可能是江西省產業結構不斷調整的結果。

圖2 分地類生態足跡比重Fig.2 The proportion of ecological footprints of different land types

2.3 生態效率分析

基于公式(1)、(3)、(4)、(5),計算出江西省2000—2015年的生態效率,結果如圖3所示:

圖3 江西省生態效率Fig.3 Ecological efficiency of Jiangxi Province

從圖3可以看出,2000—2015年江西省生態效率總體呈上升趨勢,從2000年的2950.32元/hm2上漲到2015年的13475.03元/hm2,15年來,提升了4.57倍,與此同時總生態足跡增長了1.84倍,綠色GDP增長了8.39倍,反映出江西省經濟已經由原來高資源消耗、高環境壓力的發展模式慢慢轉變為高資源利用率、高產出的較為可持續的發展模式,經濟發展對于資源的依賴性有所減弱。

2011年之前綠色GDP、總生態足跡以及生態效率的增幅均波動較大,但2011年之后慢慢趨向于平緩,綠色GDP的增幅要高于總生態足跡和生態效率,并且生態效率與綠色GDP的增幅變化趨勢基本保持一致,與總生態足跡的增幅相反,總生態足跡增幅較大的年份,生態效率均出現增幅下降,見圖4。不難看出在綠色GDP增幅較大的年份間總生態足跡的增幅也隨之增加,這說明了江西省經濟發展能力的提高是以增長生態足跡為代價的,即經濟發展仍然是建立在消耗大量的資源和能源基礎上的,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生態環境壓力。但是總體來看綠色GDP增長的幅度要大于生態足跡增長幅度,反映出江西省資源能源消耗效益在逐漸提高。

圖4 綠色GDP、總生態足跡和生態效率變化率Fig.4 The rate of change of Green GDP, total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ecological efficiency

江西省生態效率增幅的最小值出現在2003—2004年間,為-0.66%。究其原因,自2001年以來在“加速推進工業化、城市化”戰略引導下江西省城鎮化進入快速發展階段[44],帶來巨大資源消耗并引發生態環境破壞。特別是江西省于本世紀初推行工業興省戰略[45],工業產值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逐步提升并占據主導地位,但是其工業發展趨向于以高消耗,高污染的重工業為主導,萬元國內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能耗,以及主要產品的大部分能耗、物耗都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重工業污染導致生態成本增加,大大降低了其環境競爭力,因此2003—2004年間生態效率增幅下降。

江西省生態效率增幅在2007—2008年達到最大值,主要得益于經濟增速的快速上升以及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具體涉及產業結構優化、城鎮化發展、政策調整等多個方面。從2003年開始,江西省將包括航空制造、金屬冶煉、電子信息等產業在內的6大產業確立為支柱產業,重點培育其發展[46],加速了江西省工業化發展進程,成效顯著,一、二、三產業結構的比例由2000年的24∶35∶41轉變為2008年的16∶52∶32[47],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凸顯,工業產值遠高于農業產值,因而帶來全省經濟體量的大幅提升。此外,城鎮化有助于促進低污染、低能耗、高產值的知識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發展,逐步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產業,降低環境污染水平。江西省城鎮化自2005年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其減少環境污染、提升資源利用效率的作用逐漸凸顯。在政策方面,一方面,江西省立足于農業大省的實情,出臺相關政策提升農業在經濟發展中的貢獻,先后于2003年、2004年啟動集體林改試點建設、推行林業產權制度改革[48- 49],“十一五”期間,江西省又提出建設“綠色生態江西”的目標,加大林業投資的同時配合實施2006年林改配套,使得林業成為地方經濟新的增長點[50]。與此同時,又通過實施“造地增糧富民”工程增加耕地面積提升耕地產值[51],因此農業發展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顯著;另一方面,迫于資源環境壓力不得不對產業發展政策進行調整,江西省將生態環境作為一項重要指標納入產業結構調整方案,注重各行業資源效率、各工藝技術的改進和區域環境保護,于2006年出臺了《江西省循環經濟“十一五”發展規劃》(贛發改工業字[2006]1346 號)[52],之后相關部門在節約循環型產業和社區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效減緩了產業發展的生態環境壓力。最終在城鎮化和工業化進程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政策調整的多重作用下使得江西省生態效率在2007—2008年大幅上升。

江西省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也更加注重資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和環境保護,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不難看出,作為中部欠發達省份的江西省,雖然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取得迅猛發展,但是伴隨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加快,其發展將持續面臨資源和環境的雙重約束,江西省仍然需要進一步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強資源的節約集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促進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3 結論和討論

3.1 結論

本文基于江西省2000—2015年的時間序列數據,通過綠色GDP和生態足跡的比值來衡量生態效率,得出如下結論:

(1) 2000—2015年江西省生態效率總體呈上升趨勢,15年來提升了4.57倍,與此同時綠色GDP、生態足跡也呈現上升趨勢,并且綠色GDP的增幅總體上要明顯高于總生態足跡和生態效率,反映出江西省資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和經濟發展模式不斷向較為可持續的模式轉變。

(2) 江西省綠色GDP占GDP的比重處于不規則波動狀態,平均比重為84.61%,自然資源損耗、環境退化損失價值和資源環境改善收益年間也呈不規則波動,三者都呈先上升后下降趨勢。

(3) 2000—2015年,江西省總生態足跡總體呈上升趨勢,15年來增加了48.34百萬公頃,年平均增長率為4.26%。各土地類型的生態足跡呈波動上升趨勢,其中牧草地的變化最為顯著;而從生態足跡的構成來看,江西省生態足跡的主要類型是牧草地、耕地和化石能源用地,歷年來三者足跡之和的平均比重超過80%。其中牧草地生態足跡比重最大,并且保持波動上升趨勢,其次是耕地生態足跡和化石能源用地生態足跡,但兩者比重均呈小幅下降趨勢。

3.2 討論

本文測算了江西省2000—2015年的生態效率,從分析結果看,生態效率在此研究期間內總體呈上升趨勢,主要得益于城鎮化發展、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反映出江西省經濟由高消耗、高污染的發展模式逐漸向高資源利用率、注重環保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過渡,但是經濟發展仍然面臨諸多矛盾,產業結構目前依舊存在不合理現象,雖然第二產業比重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其產業內部結構偏重特征明顯,帶來巨大的環境壓力,第三產業發展滯后,其比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以運輸、批發零售和餐飲業等傳統產業為主導,農業現代化水平不高,資源消耗仍然偏高,環境約束不斷增大。這就要求江西省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逐步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行業,引進國內外先進生產理念以及技術,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同時加大環境保護、生態重建的投資力度,推進循環經濟發展。

生態效率是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及環境污染效益的綜合表征指標,它是循環經濟的合適測度。正如前文所述,其核算方法概括起來主要有3種:單一比值法、指標體系法、模型法,每種方法各有利弊,現就各種方法的適用范圍及不足之處簡述如下,以供討論:

(1)就單一比值法而言,多采用WBCSD對于生態效率的定義:生態效率=產品或者服務的價值/資源消耗或者環境影響。該方法通過“產出/投入”比的方式來度量生態效率,容易理解,但也存在諸如產品或服務價值虛高、資源消耗和環境影響難以統一為一個綜合值來衡量等缺點,且單一比值法適用于分析較為獨立的研究對象及開展區域尺度研究;

(2)指標體系法通過彼此獨立但又整體關聯的各個指標構成生態效率指標集,指標集通常由物耗、能耗、水耗、土地、勞動力以及環境影響等幾個部分組成,能夠綜合反映自然、社會、經濟各子系統的發展協調度,適用于分析較為復雜的研究對象,但該方法存在需要賦予權重來表達環境和污染之間的關系,而賦權過程中很難避免人為主觀因素的影響;

(3)模型法目前多是采用數據包絡分析模型及在此基礎上的改進模型。數據包絡分析是以相對效率概念為基礎,根據多指標投入和多指標產出對于相同類型決策單元進行相對有效性或效益評級的一種系統性分析方法。模型法雖然規避了人為確權的主觀影響,但該方法衡量效果好壞受限于決策單元的數量充足與否,適用于多決策單元的研究對象。

上述三種生態效率測度的方法中最為基礎性和普遍采用的是單一比值法,但以往運用該方法對生態效率進行研究時多采用傳統GDP來衡量產品或者服務價值,沒有考慮到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損耗成本,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引入綠色GDP對產品或者服務價值進行衡量,更為真實地體現社會實際財富總量和國民經濟凈正效益,采用生態足跡法衡量資源消耗和環境影響,從而實現對江西省生態效率的測度,具有一定的創新性,但是在綠色GDP和生態足跡計算中限于有些統計數據的缺乏,指標選取上存在一定的不全面,可能會帶來結果的偏差;此外,本文僅是對江西省進行了年度序列的生態效率動態變化分析,在后續研究中可以增加不同省份間的橫向對比,以期更全面地評價江西省生態效率水平。

猜你喜歡
效率綠色資源
綠色低碳
品牌研究(2022年26期)2022-09-19 05:54:46
基礎教育資源展示
提升朗讀教學效率的幾點思考
甘肅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42
一樣的資源,不一樣的收獲
綠色大地上的巾幗紅
海峽姐妹(2019年3期)2019-06-18 10:37:10
資源回收
資源再生 歡迎訂閱
資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 12:20:59
跟蹤導練(一)2
“錢”、“事”脫節效率低
中國衛生(2014年11期)2014-11-12 13:11:32
提高講解示范效率的幾點感受
體育師友(2011年2期)2011-03-20 15:29:29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级看片免费视频| 午夜小视频在线| 日本高清在线看免费观看| 国产第八页| 91麻豆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 精品在线免费播放| 国产乱视频网站|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va| 婷婷开心中文字幕| 99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 久久综合伊人77777| 国产真实自在自线免费精品| 日韩欧美网址| 亚洲妓女综合网995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抽插日韩| 久久综合结合久久狠狠狠97色|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观看| 日本国产精品一区久久久| 久久成人免费| 嫩草在线视频| 欧洲免费精品视频在线| 欧美性色综合网| www.91中文字幕| 在线亚洲小视频| 天天色综合4|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欧美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放| 成人伊人色一区二区三区| jizz国产视频| 日韩少妇激情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二区约美女探花| 久久毛片网| 特级毛片免费视频| 一区二区无码在线视频| 国产美女主播一级成人毛片| 亚洲精品另类| yy6080理论大片一级久久| av一区二区人妻无码| 免费观看欧美性一级|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AV| 国产不卡在线看| 成人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APP| 日韩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欧美啪啪网| 成人国产精品视频频| 天堂在线www网亚洲| 亚洲综合在线最大成人| 第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19综合中文字幕| 午夜人性色福利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永久不卡免费视频| 日韩国产欧美精品在线| 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v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色综合婷婷| 欧美a网站| 青青操视频在线| 亚洲欧美综合另类图片小说区| 色综合天天操| 成人无码区免费视频网站蜜臀| 色婷婷成人| 亚洲福利网址| 欧美激情伊人| 久久中文电影| 99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欧美性天天| 久久精品66| 国模视频一区二区| 九色视频线上播放| 99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中文纯内无码H| 国产农村妇女精品一二区| 在线看国产精品| 婷婷成人综合| 欧美啪啪一区| 欧美一级99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欧美成人怡春院在线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