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波
6月,第十三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國際論壇的“兒童權利視角下的企業運營”分論壇召開了,這是我連續第3年主持《WTO經濟導刊》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合辦的兒童權利論壇,2016年的第一屆論壇的主題是“企業社會責任與兒童權益保護”,參與的企業有海南航空、玫琳凱、安利基金會、瑞聯稚博等,2017年的第二屆論壇的主題是“創新呵護兒童未來”,來自國家電網山東棗莊公司、微軟、騰訊、童書媽媽的嘉賓分享了他們在保護兒童權利方面的實踐。
今年的主題是“兒童權利視角下的企業運營”,跟前兩年不同,今年的聚焦在“企業運營”,而不僅僅是企業在兒童相關的CSR項目中的設計和實踐,會前,我也很期待,來自聯合國兒基會、瑞聯稚博、國家電網北京市電力公司、Visa中國、京東集團的嘉賓,將如何通過研討來討論企業運營跟兒童權利的關系?如何通過影響評估,識別出企業運營給兒童帶來的影響?如何將兒童權利融入企業運營?
連續3年的論壇主持下來,我有一個很深的感觸,就是兒童權利實際上不是只跟部分企業,比如玩具、嬰兒用品企業相關,而是跟所有企業都相關。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東亞和太平洋區域副主任Wivina Belmont就回答了這個問題:“兒童跟所有企業有關嗎? 可能有人會想——肯定和我們不相關,我們沒有雇傭童工,我們沒有向兒童銷售產品。但是,兒童可能不會直接購買你的產品或者服務,也往往不會代表你需要建立互動關系的社區。他們目前也不是你的員工。但是他們會影響企業,就像企業會對兒童產生影響一樣。”
我很贊同她的觀點,兒童權利是投資,不是成本。她說:“如果關注兒童,企業更容易獲得熟練工人、更高的員工滿意度、改善企業所在社區、提升品牌的價值。富有責任心和可持續的商業是企業的最佳投資之一。有意義的事情和利潤并不是互相排斥的。”
根據聯合國兒基會在亞洲和全球與企業合作的經驗,所有的企業都會從某個層面與兒童發生互動,有些是直接的,有些是間接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企業對兒童權利的影響是積極的,有的時候,如果稍不留意,企業的經營活動可能會對兒童造成負面的影響。
為了更好評估這種影響,聯合國兒基會和丹麥人權研究所共同撰寫了《兒童權利影響評估》商業指南,作為對《兒童權利與企業原則》(CRBP)的補充。這份文件為將兒童權利納入企業影響力評估并采取行動提供指南,幫助企業理解需要評估的領域及需要考慮的問題。通過這個工具,企業可以檢查公司政策和流程,確定企業會對兒童權利產生的實際或潛在的影響,將兒童權利標準納入更為廣泛的社會、環境和人權影響評估,為企業的行動提供指引,并可以處理已識別的風險或機遇。該工具共包含 58 項主要標準,適用于公司內與兒童權利相關的各種政策和實踐,每項原則指導均包括 5大部分并形成一個周期,具體為 :公司政策、盡職管理流程、具體建議整合、進展追蹤和報告,以及在影響評估過程中對任何可能或已經對兒童產生負面影響的問題的修正。
據聯合國兒基會駐中國辦事處企業社會責任專家程進介紹,除此之外,他們還開發了一系列的工具和指南,探討如何與企業共同合作,讓企業在運營過程中更好地尊重兒童權利,使企業可以成為兒童權利的支持者和倡導者。比如:
《企業策略和行為守則中的兒童權利》——為企業推薦了將兒童權利納入到企業策略和行為守則中的方法
《兒童權利及和各利益相關方合作》——幫助企業了解企業為什么、與誰,以及如何與各利益相關方合作
《可持續發展報告中的兒童權利》——將兒童權利納入到GRI報告框架中的指南
《兒童權利和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 工作手冊2.0》——總結了所有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與兒童權利相關工具的使用指南。
至今,聯合國兒基會已經開發出了14個工具,以從各個方面幫助各利益相關方認識到其跟兒童權利的關系以及更好地保障兒童權利。
3年來,參加論壇的企業嘉賓都分享了很多很好的為兒童謀福利的公益項目,但對于企業來說,捐贈與經營活動哪個給兒童帶來的影響更大?答案是后者。因此,認識到企業自身的經營活動對兒童的潛在影響,可能是企業貢獻于兒童權利保護的最好方式,而不僅僅只是開展相關的公益活動。
瑞聯稚博兒童權利和企業社會責任中心執行董事Ines Kaempfer已經是連續第三年參加這個論壇了,她當天才從外地飛過來,開完會連夜還要飛到外地,她說,無論多忙,這個論壇一定要趕來參加。作為關注兒童權利的社會責任專家,Ines從事企業社會責任和供應鏈管理領域工作近十年,主要關注中國及東南亞國家制造業和紡織行業的兒童權益和勞工權利。她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視角,就是為員工提供與子女更好的聯結的解決方案。她分享了這樣一個案例:一個工廠的管理者為解決員工和子女長期分離的情況,在學校暑假期間,在工廠開設兒童樂園。他們將員工子女接到工廠,與父母團聚,共度暑假時光。這樣的舉措大大提高了員工的滿意度,降低了員工流失率。
Ines說,近年來,隨著企業社會責任的發展,供應鏈管理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很多企業把人權、勞動工時等加入對供應商的考核,但是很少企業會把兒童權利保護作為供應商考核的一部分。這就需要各方一起努力,進一步推廣企業對兒童權利的關注。
京東集團社會責任部總監、京東公益基金會秘書長馬麗波也分享了京東的做法,比如京東集團在內部配備了幼兒園、托幼中心、兒童樂園等配套設施,引入優質教育資源,推出“我在京東過大年”等活動,體現了企業對員工子女的關懷。
馬麗波還說,支持兒童事業不一定僅僅靠錢,更重要的是結合企業的商業優勢。比如京東的優勢在于有一個可以覆蓋到9億用戶、17萬家供應商的網絡平臺。于是京東聯合社會上更多的資源,推出“京東公益物愛相連網上募捐平臺”、閑置玩具回收、童書樂捐等項目,推送給9億用戶,利用京東高效快捷的物流把物資送到真正需要的孩子們手里,讓更多的兒童受益。
可見,僅僅只是做公益可能對兒童權利的保護還是不夠的,企業更多地從自身的經營視角出發,考慮到經營過程中跟兒童產生關聯的各個途徑,關注并實施對兒童權利的保護,才是最重要的。
在這一點上,我也很同意國網 “電力愛心教室”的創始人李超的說法:“一次性的捐贈很容易,任何有資金實力、有愛心的企業都可以做到,對兒童也會有一定的幫助,但是這是不可持續的。只有將企業的業務、專業優勢和兒童真正的需求相結合,才能持續的為兒童帶來益處,才是好的公益項目。”北京電力公司公益品牌項目發展的三階段,即從簡單捐贈階段到電力服務進學校、進課堂階段,再到現在實施的“電力愛心教室”公益品牌項目階段。北京電力探索出將自身電力業務與公益相結合的可持續發展路徑。
這個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就像Visa中國區惠普金融與教育負責人王東所說,“保護兒童權利只靠一家企業的力量是不夠的,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Visa聯結了政府部門與機構、教育機構、金融服務機構、非營利機構和媒體,一起調研、倡導、創新、策劃并組織各類金融教育活動,開發金融教育內容。Visa用寓教于樂的方式向兒童和青少年消費者、教育工作者、銀行、政府提供所需的工具和資源,開展財經素養教育,幫助個人和團體學習理財技巧,培養負責任的金融消費者。通過學習金融知識,人們可以更好地進行財務管理,使用金融工具與服務,從而改善生活質量。
多方共贏、跨界合作,這也是我們金蜜蜂一直倡導的,所以我們才會連續3年,邀請企業、媒體和NGO一起來探討如何更好地保護兒童權利,我們相信,將兒童權利納入企業影響評估和盡職管理,將有助于企業充分認識到所有可能與兒童相關的實質性影響,識別出這些影響并將兒童權利保護落實到企業管理將有助于企業更好地降低潛在及實際風險。我們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應在研發、生產、運營、銷售等日常經營活動中,承擔起推動兒童權益保護的責任。
編輯|羅曙輝 shuhui.luo@wtoguid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