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商務部6月19日消息,繼此前推出針對500億美元中國商品的征稅清單之后,美國政府又變本加厲,威脅將制定2000億美元征稅清單。美國的單邊主義行徑,挑起貿易戰,違背市場規律,破壞世界貿易秩序,已引發國際輿論廣泛批評與擔憂。
面對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貿易形勢,中國企業又該如何應對?6月21日,原外經貿部首席談判代表、副部長龍永圖在中國責任投資論壇夏季峰會上發表致辭,從當前國際競爭的大格局以及新時代中國的發展變革出發,對中國企業提出了具體的建議和迫切的希望。從宏觀到微觀,他以下的發言和觀點引導中國企業看清形勢、認定方向、找準路徑。
打造責任投資理念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經貿形勢之下,對于進一步提高中國在全球化的大國擔當,進一步提高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都具有重大意義。
最近以來,國際經貿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在世界上出現了一股反全球化的逆流,而反全球化逆流最重要的表現,第一就是日益激烈的貿易保護主義,第二就是反對多邊體制的單邊主義。這個逆流不僅受到中國和其他新興國家的反對,同時許多發達國家也表達了不同的意見。
就在今年4月法國前總理馬克龍在美國國會上公開強調全球化的意義,指出全球化能夠給全球帶來更多的創新機會和就業機會,他還倡導建立一個新的多邊主義,一種更加高效、更加負責任和結構導向的強有力多邊主義。
總體來講,全球化并沒有被逆轉,全球化的趨勢并沒有改變,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在第二十二屆圣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上致辭時指出,當今世界和平發展、開放合作、創新變革的潮流滾滾向前,希望與挑戰并存,習近平主席稱之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沒有哪個國家可以獨自應對挑戰,妄自尊大或獨善其身只能處處碰壁。
在這種形勢下,中國企業要更加堅定地走全球化道路、走國際化道路,堅定不移地相信中央關于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沒有變的判斷,要承擔起更大的社會責任,行穩而致遠。
當前的國際經濟貿易領域確實使得我們企業正在面臨重大的挑戰,在國際投資領域美國等西方國家收緊了外資準入的政策,特別是借口所謂國家安全加大了對于戰略性行業的審查力度。在國際貿易方面,他們大搞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
如果說現在他們的重點還是在稅收、非關稅壁壘這樣一些傳統領域,那可以斷言將來知識產權、產品安全、環境標準、勞動標準等方面都可能成為國際經濟貿易的重點,特別是中國企業必須早做準備,迎接國際經濟貿易這些新的挑戰。
迎接這些挑戰,不能靠強硬、空洞的口號。習近平主席經常講打鐵要靠自身硬,我們就是要加強中國企業強有力的社會責任感,使中國企業在國際新的形勢之下,在國內綜合實力提高的背景之下,提升創新能力和責任感,表現中國的大國擔當,提升中國企業國際化程度。
當然打鐵要靠本身硬,做到這一點要靠一件件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措施。近年來,上市公司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Environment, Social and Governance, ESG)信息披露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廣泛的重視。而中國也在推動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強制性ESG信息披露制度,督促上市公司履行社會責任。我認為這就是一件看得見摸得著、能夠提升中國企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舉措,就是讓中國企業能夠在應對各種復雜多變的經濟貿易環境當中硬起來的重要舉措。
顯然,在全球ESG投資蓬勃發展趨勢之下,倡導中國企業加強社會責任投資,這有利于中國企業逐步向國際化企業靠攏,向具有承擔社會責任的國際各項標準靠攏。實際上,這些年來中國一些企業在ESG方面進行了很多有利的探索。我認為,這些探索都值得認真研究,也希望全國各地在ESG方面進行有益探索的企業、專家、學者密切合作,使ESG體系更快、更全面地在中國落地,使中國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更透明、更強大,能夠經受得起各種國際競爭的考驗。
當前國際經貿形勢復雜多變,一方面要妥善處理對外經濟貿易關系,這當然主要依靠中央的領導和在一線的專業團隊,我們相信他們有能力也有智慧取得互利雙贏的結果。另一方面,對于中國廣大企業來講,就是要少說多做,進一步按照國際規則打造一批各個方面符合國際標準、更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國際化企業。這是對我國在一線進行談判、處理貿易和投資糾紛團隊的支持,同時也是我國進一步改革開放的需要。
我衷心希望中國企業在國際化進程中,更快、更全面地靠攏國際上各種標準、體系,如此一來,中國企業不僅能夠快速提高自身的綜合競爭力,也能夠經受住國際貿易糾紛和摩擦的考驗,還有助于中國在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提升大國地位,為中國企業在全世界樹立良好形象貢獻力量,當然也使中國對外投資更加透明開放,并為全世界所歡迎。
編輯|王秋蓉 qiurong.wang@wtoguide.net
本文內容根據現場會議速記整理,略有刪減,未經本人審核,標題為編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