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周
美國總統特朗普6月2日發“推文” 說,“當你每年在貿易上有近8000億逆差時,你不可能輸掉貿易戰。多年來, 美國一直在被其他國家所坑騙,現在是時候變得聰明起來”。此話特朗普已說過多次,發動全球貿易戰的動機昭然若揭。
問題是這話說反了。8000億美元逆差不是美國送給其他國家的饋贈,而是美國賒欠其他國家的錢。美國長期財政/貿易雙赤字,沒有錢還照樣高消費,有赤字就發債券。發動全球貿易戰倒有底氣了?這不是要賴賬嗎?
到底誰坑騙了誰?誰來評判?應該由全球所有國家來評判,而不是一國說了算。
翻開現代史,看看近百年重大國際經濟事件可知,美國對世界經濟有功亦有過。
1997年,美元所引發的亞洲金融危機使一些亞洲國家的財富一夜之間損失過半,十年后又來一場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由此引發金融危機,并席卷全球。這次受害者不只亞洲國家,歐盟及整個世界也深受其害。
又一個十年之后的今天,全球經濟剛露起色,美國又來操控貨幣政策,美聯儲宣布加息,風傳今年要加息三次,這符合美國利益,可吸納大量外來資本,卻傷害其他國家利益。
美聯儲一放風加息,馬上就觸發新興經濟體資本外逃。發展中國家不加強金融貨幣監管就沒有出路。全世界都在擔憂,金融危機的再次爆發怕是為期不遠了。
美國發動對華貿易戰,劍指《中國制造2025》,目的是不容中國發展高科技,怕中國趕超美國。
《中國制造2025》說到底就是自主創新,不再依賴進口高科技產品。既然你禁止賣給中國,還不許中國自行開發創造。天下哪有如此霸道之理?
《中國制造2025》是被美國等西方國家對華技術出口管制逼出來的,買不到就自己開發。西方的技術出口管制源頭在巴黎統籌委員會(COCOM),這是冷戰的產物。如今冷戰結束了,冷戰思維仍陰云不散,所以才有制止中國推進《中國制造2025》的無理舉動。
美國慣用戰爭邊緣策略,這次發動中美貿易戰只不過是故伎重演。但時代不同了,我相信中國不會在戰爭邊緣威脅下屈膝投降。
現在美方派高官來華摸底,其實中方高層早已亮明底線,堅定抵抗貿易戰,回歸多邊貿易體系規則,共商互利共贏的中美經貿合作關系。
中國將繼續擴大開放國內市場,但只能循序漸進,不可能一步到位。自主創新,攀登科技高峰戰略不可改變,沒有談判余地。
如果美國一意孤行,這個世界仍有可能再次面臨一場全球貿易戰,一場全球經濟蕭條的浩劫。兩個世紀,兩場經濟大蕭條都是誰的過,只有歷史會有公正的評判,可受罪的還是現代人。
行動起來吧,高舉多邊貿易制度旗幟,反對貿易戰,反對保護主義。
編輯|王秋蓉 qiurong.wang@wtoguide.net